珠海经济战“疫”录⑤|珠海外贸的“艰难时刻”

珠海新经济
+ 订阅

“复工前期催发货,货出来了客户却不提货了。”

“4月到现在一个订单都没接到!”

“每天都在亏钱,没办法只能放假。”……这是来自珠海外贸一线最真实的声音。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现蔓延之势,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外贸百强市十强的珠海,遭遇了严峻挑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3月,珠海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549.9亿元,同比下降17.4%。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一季度罕见的双位数下降,还不是最坏的结果。随着国际疫情进一步扩散,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

危机面前,不服输的珠海企业已纷纷开启了自救之路;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以辅助企业度过难关。但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役。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活下去,成为2020年最重要的事

寒冬

订单危机冲击中小企业

“国内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我们做外贸的打满全场。”提及此句戏谑,周诚(化名)感触颇深。

周诚的企业主要从事电路板代工,以及自有品牌 LED亮化电源的生产销售。其中,后者主要出口东南亚市场。

“前期复工比较难,2月份客户一直在催货,但一是缺人,二是缺物料,复工后就一直在催物料、赶进度,24小时不停工。”他告诉记者,这种情况直到2月底才好转,3月公司产能基本恢复到春节前水平。

但猝不及防的是,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

“3月订单量开始明显减少,但也陆续还有单。进入4月,到现在为止我们一个单都没有接到!而且客户都不提货了,现在车间里还堆着300多万的货。”他苦笑,原来工厂每月至少出货10万台,现在产能大部分闲置。

这样的遭遇不是个案。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同时各国陆续“封关”,刚刚复工的珠海外贸企业普遍遭遇退单砍单、无单可做的难题。在这样的压力下,放假、减薪、裁员甚至关停,成为不少企业的无奈选择。

“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广东欢乐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长彪告诉记者,公司从事室内种菜机、养鱼机等小家电的出口,面向北美、迪拜、俄罗斯等市场。

“春节前还出了好几个货柜,节后就彻底没单了。疫情让大家都捂紧了口袋,运输物流也受到影响。”他坦言,目前除核心员工继续留守外,“普通员工都放假,产线也全停了。没订单,没办法。”

“大客户采购量严重下滑,现金流紧张,已经危及到公司生存。”在给记者的书面回复中,珠海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描述目前的困境。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生产酵母及酵母衍生品,海外市场占比达50%。“危急之下,只能开源节流、缩减管理费,高层工资也均减半。”

张洲(化名)的工厂也正在生死边缘挣扎。这家位于中山和珠海交界处的企业,主要业务是为两地的出口企业提供纸箱包装服务。

“2月情况还正常,3月同比去年也只少了2成,但4月的订单就少的可怜,而且目前已发现2个客户跑路了。”看着账单,张洲很悲观,“租金贵,我们这行一个人一道工序,也不能随便裁员。每天都在亏钱,今年基本没希望了。”

悲观的情绪正在中小型外贸企业间蔓延,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3月,珠海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549.9亿元,同比下降17.4%,罕见出现两位数下降。其中,出口301.5亿元,同比下降16.1%;进口248.4亿元,同比下降18.9%。

从主要市场情况来看,一季度,珠海对美国进出口下降24.79%,对欧盟下降13.5%。

分行业来看,一季度,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商品出口下降10%,家用电器出口下降18.7%,电子元器件出口下降11.6%、音视频设备与零件下降18.8%。

“这次疫情的冲击,远远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那年我们生意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但今年,身边所有朋友或多或少都受到波及。” 老外贸人、珠海本洋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潮对记者感叹。

坚守

多渠道发力积极自救

对周诚来说,今年的任务就是主攻国内市场。“现在在大量招聘销售人员,争取用国内的量,把国外订单的流失补上去。”

出口转内销,这也是外贸企业绕不开的一项自救手段。

与纯做出口的企业相比,周诚的优势在于其一直未放弃国内市场。“如果此前完全没有涉足内销,没有渠道、不了解市场规则,现在想转回来,其实是很难的。”

疫情也让他对企业经营有了不一样的思考。目前,其工厂正在进行防疫产品的代工。“经过这次,我们反而发现,代工也有代工的价值,最起码员工还有工可开,可以维持正常运转,唯一的缺点是订单不稳定。”

他认为,与追求规模相比,如何增加抗风险能力才是企业应首先关注的。“企业要有韧性,比如说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你能不能找到一把伞?”

肖长彪的选择是开发新产品。疫情期间,其核心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食材净化器。目前,正和国内某大型家用电器品牌商讨合作。此外,外贸企业转型、转产的案例也普遍存在。

但周海潮并不赞同盲目的转型:“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转型的企业,是非常少的。同时也要取决于你这个市场是否有持久性。我们还是希望能作出品牌的价值来。”

他也坦言,这样选择的基础,在于其并未面临太多生存压力和租金、贷款的负担。“我们计划利用好这段时间集中精力搞研发,聚焦核心领域开发一些新项目和新产品,为客户能带来新的价值。”

与危在旦夕的中小企业相比,对于具备一定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的企业来说,在最初的恐慌过后,疫情也提供了一次管理升级的契机。

“我们的海外销售总监比较悲观,因为之前他基本天天出差,现在是哪儿都去不了。但整个生产团队还是卯足劲,周六周日都在加班加点赶工。”中国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业务负责人梁炳强笑称。

梁炳强负责管理公司的幕墙出口业务。“目前来看,生产没有太大的冲击,但商务活动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可能会反映到明年的业绩上来。”

但他仍抱以乐观的心态。“从我们行业的特点来看,随着疫情的平稳,需求还是会回来。在这个期间,摆正心态、加强管理,尤其是真真正正梳理整个产业链,做好风险的管控,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疫情是一个导火索,会加速淘汰一批企业,也考验着企业运营的成熟度。但在我看来,即使是市场整体萎缩,我们也是其中几个能够生存下去的企业,这取决于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市场美誉度,技术、服务及客户关系的维护等。”梁炳强说。

站在更大的视角,他认为,经过这次疫情,国外企业看到了中国强大、稳定的供应能力和大规模、按时、低成本的交付能力,“坚持下去,我相信优质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会活得更好。 ”

逆行

在危机中开拓新机遇

在一片惨淡中,也有少数企业从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了机遇。

成立于1998年的珠海经济特区科赛进出口有限公司,此前一直从事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2016年,潘泓玮归国接手企业后,开始转而投向体育用品的设计、研发和出口。

“我们的主打产品是棍网球,英文是LACROSSE,目前主要面向美国市场。”他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公司的订单虽然也缩减了40%左右,“但其他方面的步伐都在加快,海外投入也进一步增加。”

我们这个月在美国新招了6位员工,让我惊讶的是,竟然收到了3400份简历,其中不乏ceo等高管人才。”潘泓玮介绍,目前,科赛进出口在美国拥有2家子公司,并新收购了一家同行业企业。

“我们也抓住机会,在疫情期间新签约了多位MVP运动员做代言,代言费也比之前便宜。同时,和协会达成协议,从明年起,美国的所有高中都会使用我们的器材。”

此外,新产品的开发也在加速,由该团队自主研发的体育芯片也即将投入市场。“棍网球在全球市场的增长率已经连续多年第一,在中国也是刚刚起步,市场前景广阔。”在潘泓玮看来,疫情的冲击只是暂时的,其对体育市场的消费力仍具有强烈信心。

同样打了“强心针”的还有中国兴业新材料控股有限公司的团队。

“我们海外业务也受到了影响,之前很多客户计划来考察,现在都取消了,本月订单也停了很多,但对整体影响不大。”总经理汤立文介绍。

2020年4月,兴业新材料成功与《财富》世界500强圣戈班公司签订了合同,为汽车行业和建筑行业提供PDLC调光膜。

“前期圣戈班研发部已对建筑调光膜验证了8个月,并且通过了高质量的验证实验。在汽车调光膜的开发方面,我们与圣戈班的研发团队也进行了长达2年半的密切合作。”汤立文称,这项合作的顺利落地让团队信心满满。

据悉,按照年初的规划,兴业新材料增加了海外推广平台和人员的投入。“目前除了当地合作伙伴的开发计划受到了一定影响,其他计划都在照常推进中。”汤立文说。

疫情所带来的“宅经济”,也给广东康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商机。

“我们的产品都是用在户外工程和花园,目前只是个别客户要求出货时间延后两三周,其他客户都在正常出货中。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部分国家的客户销售反而还有所增长。”董事长廖业醒告诉记者,近期公司收到美国客户的反馈,称销售量激增了65%,仓库的库存产品已经基本清空,要求抓紧时间生产,尽快出货,并追加了订单。

廖业醒称,收到这些信息很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但另一方面,国内采购却遇到不少问题。

“很多包装或配件供应商,特别是一些小的不上规模的,基本上都说熬不下去,有些把生产设备都变卖了,直接关停,有些要求加价10%以上。我们要花时间重新找类似的供应商,同时采购成本也增加了。”

后盾

推出六方面19条稳外贸措施

企业积极突围的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出招。但一个普遍共识是,三驾马车之中,稳外贸最难。

4月17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珠海市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推出六方面19条稳外贸措施,并配套制定《2020年珠海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

珠海提出,支持生产型外贸企业稳定发展,包括加快重点外资项目落地扩增量;对完成技术改造的加工贸易制造业企业,给予省、市级技改资金共同支持;对信用好、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加工贸易企业新增进口设备给予支持。

同时,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对企业参加境外展览会的费用,给予最高90%的资金支持;继续加大出口信保扶持力度,在省级保费扶持基础上再提高扶持比例最高至30%,力争对于小微企业扶持比例达到100%。

支持服务型贸易企业发展壮大方面,珠海提出,鼓励银行对珠海市外综服务平台龙头企业提供不低于3亿元的信用融资额度和低息融资利率;争取实现珠海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52亿元;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分拨中心、出口集拼基地和跨境电子商务枢纽。

除此之外,珠海在1月28日已印发了《珠海市促进外贸发展政策措施》,对企业实施稳外贸贡献企业奖励、海关AEO高级认证支持、进口贴息支持、展位费配套支持等。

在采访中,降低企业受帮扶门槛、优化税收政策、加速补贴流程、落实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服务也成为企业的共同呼吁。

“出口信保项下融资,对于真真实实出口的企业是最实在的帮扶办法,最能解决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别是目前全球疫情严峻,很多国外的采购商都纷纷要求供应商给予资金的支持,适当延期付款。”廖业醒对记者表示。

“地方政府要想方设法地为企业减税降费。”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说,虽然这样有可能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暂时性减少,但只要企业还在,现在失去的终将还会以税收形式补回来。况且,中国外贸企业提供了最多数量的劳动就业岗位,要稳住和保住这些企业,其实就是稳增长和保就业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蒋欣陈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编辑 蔡如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