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茶厂代替传统工艺,英德红茶迎来新发展

清远发布
+ 订阅

4月18日上午,在英九庄园红茶基地,千亩茶园,春意盎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传统制茶流程,在中央智能茶厂里转为具体数据,以机器代替传统制茶工艺,在智能机器的传送与标准化制作中茶香四溢。

在总面积3000余亩的英九庄园总部,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中央智能茶厂却是核心。英九庄园董事长易振华介绍,目前的中央智能茶厂拥有先进的规模化红条茶生产线,以工业互联网为契机,通过数据积累和模块设计,实现加工智能化。

打造全产业链

工业化发展茶产业

“茶产业要发展,将来一定是标准化基础上的工业化模式。”作为英九庄园创建者易振华坦言,以英红九号品种为主导的英德红茶,基本属于单品种、单品类、单品牌,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基础,英德红茶产业振兴着力点就是以科技为支撑,以标准化的加工技术平台建设为抓手,大大提升英德红茶的工业化水平和标准化能力。

基于英德红茶产业的特点和现状,英九庄园打造了全产业链,从茶园到茶杯管理的“6T标准”,从茶园的生态、选育、种植,到加工的工艺,产品的品控和消费者最终的品饮,深入探索并形成标准,力图在以目前仍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国茶业走出一条创新性标准化的破局之路。

“在目前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模式(自己种、自己加工、自己销售)基础上,我们继续创新经营方式,实行‘纵向分离、横向整合’,以家庭农场(茶园)为基础,专业分工与协作,构建全产业链横向联合体发展模式。”易振华介绍,通过加工环节“1+N”共享平台建设,联合上下游形成“哑铃”型产业联合体,红茶供给侧就会形成规模化的品质供应链能力,供应端直接服务市场端,打通产业链,形成“小品类,大供应链,强品牌”的产业发展态势。

英九庄园引进的生物灭虫技术。

打造产业联合体

以科技联农惠农

同时,英九庄园与家庭农场进行深度合作,并借助现代科技力量,数字化技术向其提供技术和人员的支持,以技术标准为基础,带动产业发展为目的,通过区域加工中心将周边家庭农场纳入产业联合体。

为提高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和收入,保证茶叶种植生产的安全规范,家庭农场和厂家通过区域中心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农户可以参与到整个产业链的建设中来,加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形成专业分工、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的伙伴关系,实现茶农和加工厂、茶农和消费者、加工厂和消费者的高效对接。

以前,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下的茶农,每年要么将茶青卖给大茶企,要么送到附近小型代加工厂加工,无法享受到大型企业品牌效应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如今,许多茶农开始选择将茶青送到英德的中央智能茶厂代加工生产。茶农可以将代加工的成品茶做成自己的品牌,并以正规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让茶农的保守收益增长30%以上。

作为英德市“百企扶百村”的帮扶企业之一,2019年,英九庄园总部周边受益农户637户,解决劳动就业265人,受益贫困户132户,年户均增收3956元,未来有望解决多个厂区周边就业人数5000余人,惠及农户万余户。


文/图:“清远+”记者钟履双

责编:山月

校对:果果

编审:刘厚斌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