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是国家和省对汕头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是省政府落实赋予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特区权限的一个具体体现。”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在采访中表示,汕头是因海而生、因港而兴、因商而兴的城市,汕头保税区升级后,汕头能够立足既有优势,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汕头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
同时,陈鸿宇指出,综合保税区对汕头建设深水港、做好出口加工贸易都有积极影响。作为目前粤东地区唯一综合保税区,汕头综合保税区的功能能够辐射到汕潮揭、闽粤赣边地区,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有积极影响。此外,陈鸿宇还指出,建设汕头综合保税区或可为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打好基础、探索经验。
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胡少东表示,综合保税区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对汕头开展国际贸易,特别是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以及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汕头综合保税区是我省第5个综合保税区,对于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汕头综合保税区毗邻广澳深水港、疏港大道、深汕高速公路等,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对于汕头综合保税区接下来的建设,胡少东强调一定要把“基础打好”。“拿到牌照后,关键在于建设,特别是港口建设、交通枢纽建设等。”胡少东说,发展国际贸易一定要有广阔的腹地,以及有畅通的物流,汕头只有完善交通设施,才能吸引粤东、梅州、赣南、闽南的企业选择到汕头综合保税区投资或开展进出口业务。
另一方面,胡少东认为,汕头综合保税区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功能区,完全可以作为汕头建设临港经济区的核心区,这也是汕头推进临港经济区和临港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
他建议,汕头综合保税区要结合临港经济和产业做好定位,吸引相关产业进驻,比如大力发展高端制造,建设加工制造中心;探索发展保税维修,引入先进研发机构,建设研发设计中心、检测维修中心,满足粤东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服务粤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做强做优进出口业务,建设物流分拨中心、销售服务中心。“汕头是百载商埠,有了综合保税区这个平台,我相信汕头外贸能够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胡少东说。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点击链接·延伸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