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拒绝了房企巨头碧桂园的收购邀约,但李伟民并不担心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
能爬行百米高楼作业,无人驾驶搬运上百公斤的重物,擦窗、打磨、喷涂、转孔、抹灰、焊接、检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佛山市禅城区欧洲工业园的办公室,他正在忙于调试即将出货的机器人。
2015年,李伟民和核心骨干从香港来到佛山禅城创办了奥马迪机器人有限公司,如今已经开发出10多款产品,并已销往欧美的多个国家。
“如果不是疫情,我们将忙得不得了。”李伟民说,除了获得碧桂园青睐外,公司目前还与香港新世界集团合作,开发一款新型机器人,以替代人力开展高层建筑外立面清洁,而这将是一个数百亿元的市场蓝海。
钢索机器人5分钟攀上百米高楼作业
四条钢丝收放配合,机器人上下腾挪,这彷如电影里的“蜘蛛侠”,却做起喷漆、抛光、抹灰、钻孔、泄漏检测等建筑工人的工作。“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都可以让机器人做出相应的工艺。”谈起自主创新的机器人,李伟民如数家珍。
李伟民有着有20多年自动化领域的从业经验,5年前和核心骨干团队从香港来到佛山创立公司,一直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等智能科技产品的研发。
目前公司已有钢索机器人、运输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打磨机器人等10多款成熟的产品,已经申请了50多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拥有已授权专利19项,填补了多项国内、国际的空白,产品已销往欧美的多个国家。
在佛山市禅城区欧洲工业园的办公室,李伟民正在忙于调试即将出货的机器人。
尤其在建筑机器人领域,近年来吸引了碧桂园等民企龙头及央企大举押注布局,但李伟民认为,与其他公司不同,奥马迪机器人十分看重产品在工地等场景的测试,所以在实际应用上的优势颇为突出。
以上述的钢索机器人为例,李伟民告诉记者,钢索机器人并非新鲜事物,多年前已有研究机构做出样机,但主要在实验室使用,只能行1-2米的距离。而由他研发出来的钢索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可达1-150米,爬40层楼绰绰有余,作业速度达每分钟30米,负重量最大可达5吨。
“我们是全球第一个在室外使用的钢索机器人的”李伟民说,为了让钢索机器人走向实际场景去应用。2017年他花了3个多月在香港测试第一台钢索机器人,从夏季到冬季,经历了刮台风、下大雨等极端天气,为的就是采集各种场景的数据做测试,而此前全世界没有类似数据作参考。
除此之外,奥马迪机器人开发的一款无人驾驶的运输机器人同样备受国外市场青睐。
针对香港和国外,建筑业不好招搬运工的痛点,这款机器人采用工业无线遥控的方式,负载最高可达100公斤,速度最快可达5公里/小时,可以在不同路况的建筑工地携带建筑物料或工具游走及上落楼梯,在此帮助下建筑工人不用再搬运沉重的建筑材料和工具。
“这样的产品在香港一台零售价15万港元,一台机器人可以顶三个人工作,半年左右便可回本。”李伟民说。
奥马迪的运输机器人可以在不同路况的建筑工地携带建筑物料或工具游走及上落楼梯。
携手港企巨头开拓数百亿市场蓝海
作为科技型公司,尽管规模不大,但凭借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奥马迪机器人也赢得了不少行业巨头的青睐。
来自佛山本土的房企龙头碧桂园就对奥马迪机器人颇为关注。近年来,碧桂园大举进军机器人产业,并投资800亿元在总部附近建设博智林机器人谷,主攻方向之一正是建筑机器人。
“碧桂园来过几次,他们想和我们合作,问我们要不要钱,想收购我们,但我们就想以项目合作的方式,最后双方谈了几次,难以达成一致。”李伟民说。
虽然婉拒了碧桂园伸出的“绣球”,但李伟民并不排斥与外界的开放合作。最近,他和香港房企巨头新世界集团合作,历经3年研发的一款新产品——外墙清洁机器人即将上市。
历经3年研发的一款新产品——外墙清洁机器人即将上市。
这一产品主要瞄准目前高层建筑物的外立面清洁难所存在痛点。“中国每年外墙清洁费支出300多亿元,预计5年里单国内市场空间会达到700亿元。而我们的产品在同行中研发进度是最快的。”
为了抢占这一市场蓝海,奥马迪机器人与新世界集团合作共同投资一家新公司。由奥马迪负责技术和产品,新世界集团作为业主提供应用场景,在其香港的物业中率先使用。同时,新世界还计划把同行的外墙清洁业务也包揽下来。
“这应该是今年我们最大的业务,现在马上要投入市场,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我们都忙得不得了。”李伟民说,目前手里已经掌握了3000多万元的出口订单。
尽管身为香港人,香港政府也邀请其回港创业发展。但李伟民还是坚持把最核心的的机器人本体和应用的开发基地放在佛山。“因为香港土地太少,而且产业链配套不足,而佛山的营商环境和行政服务也比较高效。”
【采写/摄影/视频制作】南方日报记者 罗湛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