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勒流黄连澳心街,穿过一条长长石道,小编就被它的名字给吸引住了,“澳心”就像是甜美又内涵丰富的女子名字,让人觉得可盐又可甜。
最美黄连。(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马彦良”)
澳心街是黄连最早修成的一条街,素有“黄连最大澳心街”的说法。夹在澳心街民居间有座古建筑祠堂,曾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贵族达官祠堂,是黄连重要的历史文化区域,它就是“澳心何氏先祠”,因其祠堂名,故所位于的大街就命名为澳心街。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马彦良”
澳心街内还有旅日侨胞捐建的周朝宗图书馆、露天电影放映场,黄连小学与黄连中学也是设在澳心街。据顺德城市网网友“绿园中叔”介绍,街尾另有座祠堂以前曾做绣花厂多年,是黄连广绣的创始鼻祖工厂,广绣传承省级工艺大师曾家姐妹就出自于此。现在成了黄连曲艺社的活动场地,还有宏基球场,是当年大队民兵每天早晨出操训练的场地。
澳心何氏先祠。(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grady”)
澳心何氏先祠天井内左右两边栽有两棵桂花,并以白石围砌,故又称桂花祠。它是黄连数十座祠堂的建筑典范,正门一式水磨青砖,墙壁与瓦面交接处皆有着极具广府特色的雕梁画栋,是前人壁画高手所绘,十分精美,数百年仍色泽亮丽鲜艳......
梁上还有灰塑、陶塑、木雕等等,金色木雕沉稳不起眼,仔细一看才发现每小块都讲述了一个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华枝祥云缠绕而上,独具匠心,让人不禁感叹这真是“低调奢华有内涵”。
当我们惊叹于古人的造诣时,却不曾想如此精致堂皇的百年壁画也是经历了岁月沧桑、重重磨难才保留至今的。
“绿园中叔”回忆道,“当年文化大革命,这些古代壁画被视为封资修的东西,我们害怕被外来红卫兵铲除,又不得不“铲除”,正为此事发愁,情急之下就先用淡石灰水覆盖。度过十年浩劫之后,如何让古祠壁画重见天日?我们尝试过用清水洗,但石灰虽淡却植入色深,不为所动,我们久不得其计,后来有老一辈提出可用生油涂抹一层,其画自显,我们半信半疑,决定一试,果然油扫过处,石灰痕迹即隐去,露出壁画原来面目,这才保住壁画至今。”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电瓶队长”
澳心何氏先祠如今成为了黄连社工服务中心的办公地,里面的空间被规划为一个庭院和一个小型图书馆,有工作人员在此办公。在祠堂不计其数的顺德,办公室设立在祠堂让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只是走进祠堂,每一处仍弥漫着历史的味道,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昌盛与衰落,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如今祠堂有了新的鲜活的“存在形式”,岂不是将古典与现代更好的融合与传承吗?
素材来源:顺德城市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