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推送:
❶ 别说看不懂,越看越上头!
❷ 冷知识 | 这些颠覆认知的事实,你知道几个?
最近,抖音在平台上发行了首张非遗音乐专辑《国韵潮声》,收录了《龙船调》、《赛马》、《好花红》、《天河的彩桥》等十首融合了非遗元素的改编歌曲。
其中的《好花红》、《龙船调》等歌曲都融入了民歌元素,也有不少歌曲借鉴了传统戏曲,例如一首《帝女花》,便出现了许多广东人民耳熟能详的粤剧选段。
事实上,“传统戏曲+流行歌曲”并非最近才有的事。“爱恨就在一瞬间,举杯对月情似天。”一首《新贵妃醉酒》,让“李玉刚”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将民歌、舞蹈、京剧、流行元素融为一体,让年轻人接受了传统戏曲这一艺术形式,在乐坛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有特色。
2017年,李玉刚发行了《刚好遇见你》,这首歌在编曲和唱腔上运用了戏曲以及民歌的方式,加上轻快明朗的曲风、走心的歌词,让这首歌的风格既古风,又现代。
还有被贴上“中国风原创歌手”标签的霍尊,戏曲也是他的歌曲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他的歌曲《卷珠帘》、《红颜劫》等,每一首都婉约婉转,古色古香,得到了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宋小川、孟广禄等人的赏识和肯定。
说起戏曲元素和流行音乐的结合,其实除了京剧,其他剧种也可以为流行歌曲锦上添花。而且随着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离不开创新成为大家的共识,除了李玉刚、霍尊等人的作品,其实有不少歌手都曾在他们的歌里注入戏曲活力。
下面这几首歌你都听过吗?你能辨认出运用了哪个剧种的元素吗?
1
花鼓戏
《Rolling in the Deep》
(mxh女孩这里集合!)
在《声入人心》第一季中,现场不少选手一听到廖佳琳老师的名字便一阵惊呼,就连评委廖昌永老师都对他的改编翻唱的这首《Rolling in the deep》有所耳闻。
但别以为这首歌只是简单的魔性搞笑。廖佳琳在阿黛尔原曲热情高昂的基础上,融入了宁乡花鼓戏 的热情和奔放。
花鼓戏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在湖南地区流传最广,清朝中后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花鼓戏表演样式。花鼓戏大体使用了中华五声调式,歌曲律动相对规整,加上方言音韵的影响,整体听感热情、活泼、诙谐。
据说廖佳琳是湖南人,从小耳濡目染接受到花鼓戏的熏陶。这首改编之所以能这么成功,便在于他挖掘到花鼓戏与流行音乐可结合的点,并根据流行音乐的特点对传统戏曲进行改造,加入方言歌词和带有民族特点的演唱技巧,将混搭美感与恶搞精神同时融进了一首歌里,从而实现完整有机的民族化改编。
2
昆曲
《在梅边》
昆曲 ,产生于14世纪,发源于中国江苏,也称“昆剧”。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唱出属于江苏的意韵流芳;器乐上,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牡丹亭》是由明朝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伤情而死,并化为魂魄寻找爱人,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王力宏的这首《在梅边》将《牡丹亭》的故事和现代的生活进行对比,并将《牡丹亭》中的名句改编成歌词,结合RAP和京剧、昆曲念白,呈现出来的音乐效果令人惊喜。
▶ 张军剧照
为了录制《在梅边》,王力宏还邀请了昆曲小生演员张军进行配唱。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贝贝要告诉你,也许不久之后,我们有机会在珠海看到一场纯正经典的昆曲《牡丹亭》,一起期待这段舞台上的爱情佳话吧!
3
歌仔戏
《身骑白马》
歌仔戏 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的一种闽南戏曲剧种,吸收了台湾当地的民歌小调和戏曲音乐。歌仔戏20世纪初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最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拥有生、旦、丑三行的成熟戏剧。
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哭调。
“我身骑白马呀,走三关……”,《身骑白马》灵感来自于歌仔戏《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桥段。这个故事在传统戏曲里是经典曲目,京剧、豫剧等也有传唱剧目。不过这首歌曲对薛平贵略有“洗白”。还记得上期讲过的“戏曲渣男”陈世美(虚构的)吗?其实薛平贵也是个渣男(同样是虚构的)。
王宝钏是丞相之女,她爱上了家境贫寒的薛平贵,于是和父亲断绝关系,与薛平贵住进了寒窑。后来薛平贵从军,结果被西凉所俘,最终被西凉公主所救,与公主结成夫妻。
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八年,而薛平贵辗转成为西凉国王,最终回到长安。回来之后的薛平贵根本不相信王宝钏这些年没有改嫁或背叛他,他甚至假装军爷调戏王宝钏,谎称薛平贵已将她卖给了自己,但王宝钏誓死不从。
4
粤剧
《啼笑因缘》
身为广东人,听着粤语歌曲长大的你也许不知道,粤语流行歌曲的源头,正是 粤剧 !初期的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曲的小曲,也就是传统粤剧的过场谱子。早期粤语歌曲都是以“小曲”主流,用粤曲的方式唱流行歌曲。
现代意义上粤语流行歌曲的兴起,是以1974年仙杜拉演唱的电视剧同名主题曲《啼笑因缘》和由许冠杰(被誉为粤语流行乐的“开山鼻祖”)的电影同名曲《鬼马双星》为标志的。这两首歌,尤其是《啼笑因缘》,在风格上依然未能全部摆脱粤剧的残影,留着些许粤曲的韵味。
《啼笑因缘》剧照
其他很多粤语歌在最初也保留了一些粤剧的习惯。例如罗文(早期很多歌手是粤剧出身,包括罗文),前期唱流行歌咬字非常字正腔圆,到后来有意弱化了咬字,不过尾音部分还是有明显的颤音。
随着粤语流行歌曲的发展,新一代的音乐人摒弃传统的“粤曲风格”,填词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作曲上吸取国语和西方流行乐的风格,并弱化了咬字,粤语歌便逐渐形成今天我们听到的样子。
公认200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三位粤语歌手
陈奕迅、古巨基、容祖儿
粤曲是粤语歌曲成长的土壤。如何走近粤曲,感受本土传统文化魅力?在今年,成立于2003年的专业小型中乐团体“竹韵小集”将为我们带来一场古色古香的传统音乐会。除了粤乐,省内的另外两大传统音乐潮乐、客家乐也会在音乐家们的演奏中亮相。
乐团编制上继承了传统丝竹乐演奏形式,更设有专注于粤乐演奏、创作、推广及研究的“竹韵五架头”组合,薪传具有香港特色的广府音乐文化。
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亦是流行音乐的摇篮,期待这场音乐会,用旋律勾勒点染出属于我们岭南水土的诗意!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