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中学生养“邪祟之物”,谁该担责与反思?

叮咚快评
+ 订阅

文|王梓佩

近日有家长发现,上初二的女儿在家供奉了脸上画着符咒的娃娃,每天要凌晨起床和这个“古曼童”对话、上香供养,还购买了“佛牌”“降头粉”等物品。经询问,女儿是从闲鱼平台购得,而且“很多中学生都这样”。

古曼童是东南亚的民间巫术,有人认为把各种材料做成孩童形态并经过法术“加持”,可以实现供奉者的愿望。“降头粉”等物也大多被编排了沾点邪气的来历和诅咒、迷魂等功效,相较于寓意平安的常见吉祥物,更像是古代的“巫蛊之术”——专门利己,毫不利人。

三观处于塑造阶段的青少年判断力较弱,好奇心与攀比心又相对旺盛,恰好中了一些无良商家下怀。但是,这件事的性质比学生受欺骗、乱花钱更为严肃。从客观层面看,这些食品和用品的安全缺少保证,学生学业也会因为精力分散、缺少睡眠受到影响。在主观上,学生既然肯出高价购买,想必相信其来历,何以看到人油、头骨等描述仍趋之若鹜?是有怎样的诉求,要用这种近于邪恶的手段实现?

斩断“怪力乱神”伸向孩子的手,刻不容缓。

事实上,售卖此类物品本就涉嫌违法。无论是舶来的“古曼童”还是本土的“扎小人”,都只是迷信流毒作祟,毫无现实作用。借他人缺乏基本常识,通过推销不具有宣传效果的商品牟利,本质上无非诈骗。网购平台也可能会因管理缺位,被追究连带责任。

目前,闲鱼等平台已经将此类关键词屏蔽并作下架处理,但仅仅靠平台自查尚嫌不够。除了依靠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兜售此类物品的违法者,还要使青少年真正认识到迷信的危害,否则即便贴吧、QQ群都被屏蔽,只要存在市场,还会有新的平台卷土重来。

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上,学校和家庭显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这样简单的道理或许没有写在课本上,却理应被及时传递给下一代。

家长除了批评教育或许还应当自问,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是否存在缺失,孩子有心事为何不愿向家长倾诉寻求帮助,而是选择找“怪力乱神”帮忙?

编辑 朱丹
校对 梁飞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