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心是和悦社工派驻顺德五沙职工服务中心的资深社工,在“和善同心”社区抗疫计划资助下,目前她正在大良五沙社区内,推进一个“疫”路同行的异地务工人员关爱项目。在顺德科学防疫与复工复产全面铺开的阶段,徐婉心所在社工机构的点滴发力,传递的却是制造大区对一线工人最暖心的关怀。
如何让公益慈善力量在基层协同共治体系中发挥作用?顺德正给出答案:今年2月21日,和的慈善基金会联合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顺德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北滘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共同推出了“和善同心”社区抗疫计划,重点从防疫物资、社区抗疫、卫生健康、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养老服务、残康服务、异地务工等方向,投入2000万元支持顺德社区抗疫。至今,上述计划累计资助项目达261个。
其中,顺德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聚焦特殊群体开展精准帮扶,侧重于支持民生兜底方面的卫生健康、养老服务、残康服务、异地务工四大领域,已累计支持47个抗疫项目,合计资助金额465.41万元。
增援急救与防疫“利器”
顺德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成立于2017年,由和的慈善基金会向顺德慈善会捐赠1亿元善款设立,用于支持顺德区内慈善帮扶、养老健康、教育文化、行业建设等领域的公益慈善项目。该基金成立后,每年均会提供500万元扶持资金,参与和支持“众创共善”计划,扶持顺德区内社会组织开展贫困家庭服务帮扶项目,在物质扶贫之外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短板。
今年2月,和的慈善基金会在顺德社区抗疫中也在积极行动。“疫情的发生后,当和的慈善基金会向合作或捐赠单位发出共同抗击疫情的倡议时,区慈善会与各机构当即快速响应。”一直奔跑在一线的顺德慈善会秘书长舒志勇回忆说。
卫生健康,是和的慈善基金会成立之初就确定的公益资助方向。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医疗机构首当其冲,在应对公共卫生挑战的短板也被暴露。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肩负顺德区内疑似病例会诊、转运等艰巨任务,但在初期,该院仅有1辆使用多年的负压救护车,在顺德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下,该院向区内一家民营医院外借了1辆负压救护车增援。
舒志勇介绍,当得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对负压救护车的迫切需求后,顺德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快速响应,在2月下旬作出了捐赠负压救护车的决定,其后与院方及时协调解决负压救护车采购过程中碰到的各个问题。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3月20日,就采购到了相关救援设备物资。这一天,既是佛山“战疫”英雄从武汉归来的日子,也是顺德医疗战线再添急救“利器”的时刻。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院长沈洁透露,除抗疫战时需要外,在接下来顺德全区急救体系中,这2辆负压救护车也将发挥作用,关口前移将助力院前急救能力的提升。
“结合卫生健康领域的资助计划,我们还对9个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物资、基础设备设施提升等给予支持,用实际行动支援顺德医疗界应对挑战。”舒志勇介绍。
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顺德均安医联体延伸至13个村居和畅兴工业园的基层医疗服务单位,由于防疫需要,近两月其网点大部分时间没有开诊,收入锐减。近期,在实施预约开诊的同时,该中心还向顺德慈善会递交了“和善同心”抗疫计划申请,获得了10万元资助。
“这笔资金对我们是雪中送炭,我们计划添置一批空气净化器、手提电脑、投影机等硬件设备,助力网点防疫和健康宣传工作。”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宏初说,其所在的医联体目前也是顺德唯一一个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在申报项目过程中,中心突出了长者抗疫的相关需求。
免却特殊群体“后顾之忧”
对长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确实是顺德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在推进“和善同心”抗疫计划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已资助的项目中,共有24个项目聚焦养老服务领域。
伦教敬老院是伦教街道的一所公益性养老机构,目前入住长者147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伦教敬老院持续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实施全封闭式管理,严禁员工和长者出入,41名员工和长者统一在院内食宿,落实定时体温监测、长者室内室外活动场所和设施设备等消毒通风、24小时值班、做好个人防护等工作。
“做好以上的防控工作,前提是防控物资必须一应到位,生活物资储备充足。”伦教敬老院院长苏惠娟坦言,在这场防疫持久战中,防控物资还是出现了短板,特别是用于院舍消毒、个人卫生保洁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物资,如可安装在长者卫生间及公共卫生间的自动感应水龙头和干手器、员工护理服等,并不能满足院舍的日常需求 。
近期,伦教敬老院获得了顺德慈善会“和善同心”计划4.5万元抗疫资金的支持,用于采购院舍所需的防疫物资。
“这些物资既是关怀也是鼓舞,让敬老院能够有能力坚决守好院舍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更有信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保障院舍长者员工生命健康和安全,我们计划于5月底全部购买并安装完成。”苏惠娟说,感谢顺德慈善会对院内防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免除了院方防控工作后顾之忧。
在乐从镇,另一个特殊群体也得到了切实的帮扶。4月2日,第十三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当天,乐从慈善会、乐从星晴儿童康复中心与乐从爱心企事业单位参与蓝色行动,用亮灯的方式让星童们不孤单。
“在疫情期间,我们一直跟家长们保持联系,线上跟进孩子们在家抗疫情况、身心健康以及学习生活状况,在线上精心为每一个学员量身定制居家康复学习计划以及线上辅导、跟进课程,对部分学员进行现场居家康复学习交流指导。”乐从镇星晴儿童康复中心主任张奕青说,在获悉星儿家庭缺少抗疫物资后,中心向顺德慈善会申请了“ 和善同心·社区抗疫支持(特定群体类)”项目,并很快得到了3万元的资助,此后加快采购了一批防护口罩、消毒液物资,为中心58名在读学员家庭送去了防疫礼包。
“我们根据全区19家养老机构,按工作人员及入住老人数划分,以100万支持为上限,平均每人资助约244.8元,资助范围包括运营补助,含防疫物资采购、院舍运营及服务。”舒志勇解释说,与养老院舍不同在于,残康服务在疫情期间属于无收入状态,运营成本较高,且残康服务的员工需要的专业性较高,故评审过程中,评审小组结合残康机构员工数和服务来制定资助标准。
数据显示,和善同心计划资助的残康服务项目已达10个,与卫生健康资助项目同样并列第二位。舒志勇透露,获资助的机构中有4家属于市定点机构及托养机构,分别为威权、星宸、星愿和仁爱园,资助标准为2500元/员工3家属于儿童康复及大型工疗机构,分别为德隽、星晴儿、伍威权,标准为1800元/员工;21家属于工疗及社区康复机构,大部分有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支持,为900元/员工,将进行个案审议后再判断是否给与资助,资助上限为1万元。
“疫”路同行下的点滴关爱
“在疫情的特殊事件和环境下,每个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因为守望相助,每个平凡的个体都有可能发光发热,成为抗疫中的英雄。”和的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汪跃云认为。
“我们所服务的群体异地务工人员,尤其疫情发生地的职工,他们面临着无法及时复工,入不敷出的困境、被歧视的压力与过度焦虑、烦躁的心理问题。”和悦社工徐婉心在2-3月期间,与五沙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一道,曾先后入户辖区内近200家企业实地调研,了解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并通过电访摸查的方式,与疫情发生地的异地务工人员保持着联系,这也让她感受到这部分人群返回顺德后,进一步开展帮扶的重要性。
“我们无资源、无经费去大范围地帮助他们,有时候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幸而,顺德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也关注了我们的服务对象这个群体,开设‘和善同心’社区抗疫支持(特定群体类)项目进行资助。”徐婉心说,在获悉所在机构获得5万元资助后,她倍感振奋。
目前,紧跟复工复产的步伐,徐婉心已在谋划推进“疫路舒心站”和“疫路牵手情”两大主题服务,“疫路舒心站”关注服务对象心理状态,提供咨询、辅导等系列心理服务,给予其特殊时期的心理支持和鼓励,预防后期的心理创伤;“疫路牵手情”则计划通过社区教育和社区行动,协助疫情重点地区人员返顺德后顺利融入,共建和谐友爱的社区环境。
“顺德慈善会和我们也是‘和善同心’,一直在关注和支持着社会上有需要的人群。在抗疫的路上,我们从不孤单。“疫“路同行,让顺德慈善会和我们一同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同心同力协助他们尽快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把精力投入到家园的建设、经济的推动上去。”徐婉心说。
【南方日报记者】欧阳少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