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③:落实问题底稿制度 助力提升巡察报告质量

惠州清风
+ 订阅

“问题底稿”是按照一定的固定格式和标准,完整详实地记录了巡察人员执行巡察计划、运用巡察方式发现问题、认定问题、得出结论全过程的前置性记载,对后期问题定性反复推敲提供实据。去年8月下旬到10月底,我有幸带队参加市委第四轮提级交叉巡察,巡察某区2个单位党组织。巡察期间,我们认真落实问题底稿制度,注意把握问题底稿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保密性,使指出的问题有据可查、结论严谨,有效提升了巡察报告质量。在向区委5人小组反馈巡察情况时,区委书记说:“市里提级交叉巡察这两个单位的反馈报告点的问题既具体又比较到位,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关键是篇幅比较精练。”

一是严格把握问题底稿制作的规范性。问题底稿模板包含了被巡察党组织、编制日期、问题来源、问题概述、了解内容、支撑材料、承办人员、巡察发现的问题摘要及结论、副组长意见、组长审核等要素,并要求随附相关证明材料,实行“一事一稿”,反映巡察人员开展巡察工作的全过程,既是对所有巡察干部的一种事中事后监督,也是对新进入巡察队伍干部的一个快速指引。这次提级交叉巡察,专员们从问题的发现、核查、了解到反馈、再到移交,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体观。巡察过程中,都是按照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进行落实,确保了问题底稿手续完备。对2个单位党组织巡察中,共形成“问题底稿”30余份,反馈问题28个,对巡察报告的形成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是严格把握底稿问题发现的准确性。巡察时,我们循着五个途径去获取更精准的问题:第一,从民主测评中获取问题。通过测评,能让巡察人员尽快进入情况,广泛获取意见,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分析,将分析结果为下步谈话、挖掘深层次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二,从谈话中获取问题。我们通过与干部职工或退休及其他社会人员进行交谈之后,再从共性中提炼问题,特别从个别谈话人流露出的情绪和意向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我们在谈话中发现在些问题反映比较集中,也比较多的违建情况。于是,我们进行反复校准,通过正、反、侧“三个维度”提问、回答、反复核实、记录、现场核对等步骤掌握证据,固定成线索的事实依据;又如有位同志发了一番“牢骚”,针对这个同志的“牢骚”是否真实、针对什么,我们对同一事情与多人谈及了解,且进行原汁原味的记录,以此来核实这个问题。第三,从党组织汇报中获取问题。去年我们认真听取两个被巡单位党组织相关情况汇报,从他们的汇报中捕捉出疑点和问题,着力发现这两个被巡单位在落实“两个责任”、遵守“六项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梳理归纳出重点或突出问题。第四,从查阅资料中获取问题。如我们巡察某局党组贯彻执行上级指示是否坚决时,通过查阅该局已处理过的案件宗卷,发现该局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食品药品领域“四个最严” 要求不够坚决到位的问题(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某公司违规经营活禽案,两次行政处罚对象均为市场开办者,而活禽经营者未受任何处理,顺着这个事实,我们带着“如此处罚是否适中”的疑问,往下深挖,明显与《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不符,存在选择性执法和随意性执法的问题。第五,从信访举报中发现问题。我们通过公开的信箱、电话和二维码举报等渠道接受群众反映,从来信、来电、来访中获取有价值可查性强的进行核实,进一步抓实问题。通过以上方法途径,专员们每天自觉将当天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研判,把问题的佐证材料及时复印或拍照留存,保证佐证资料“原汁原味”。

三是严格把握底稿内容的保密性。问题底稿中的一些存疑线索一旦提前泄露就会打草惊蛇,最终导致问题无法查清查实。所以,巡察中要特别注意包括“问题底稿”在内的保存、清理和移交。提级交叉巡察中,我们自觉按照保密要求,将所负责的资料和工作信息妥善保管,并于巡察结束后统一移交相关县区巡察办。总之,巡察组成员要时刻绷紧保密纪律的弦,防止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通过严格把握问题底稿的“三性”,认真落实巡察报告问题底稿制度,既让“点对点”看被巡单位党组织是否对问题整改到位,又可让督办单位“实时留痕”跟踪督办,还可让被调查人员“按图索骥”查处问题,也能有效防止巡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市委第五巡察组  钟海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