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曲江区脱贫退出率达97.48%,有什么奥秘?

南方+ 记者

2019年以来,韶关曲江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截止2019年底,该区共有2258户5296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退出,脱贫退出率达到97.48%,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4.23%下降到2019年底的0.091%,全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31.18元。29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

压实各方责任,构建合力攻坚大格局

该区压紧压实区、镇、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第一责任,全面落实三级书记遍访制度,通过遍访,切实做到查实情、出实招、获实效;各镇委书记进行再遍访,村支部书记再入户,帮扶责任人再核查,详细了解贫困户存在的就业、务工等问题,因户施策帮助解决。

近期,区委书记罗海俊对22户尚未脱贫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进行再遍访,逐户了解脱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解决困难,树立脱贫信心,确保4月底前达到脱贫标准。同时,严格落实区四套班子挂钩联系镇街制度,区四套班子领导分片负责到挂点镇村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相对贫困群众机制,全区29个省定贫困村、93个分散村均明确了挂点帮扶单位,建档立卡贫困户2311户均明确党员干部进行帮扶联系。坚持每月召开1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或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各行业扶贫部门分线作战、密切协作,切实将行业资源聚焦在脱贫攻坚上,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目前,该区各行业扶贫部门已有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全区各级各部门步调一致、整体作战。

狠抓政策落实,保障贫困户“八有”指标

在已全面实现贫困户有电用、有电视信号覆盖、有网络信号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对照其余各项指标任务,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填平补齐脱贫短板。

推进教育补助全覆盖。2019年春季学期,针对符合教育补助发放政策的89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发放教育补助157.125万元,覆盖率为100%。2019年秋季学期起,将全日制大学本科、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教育阶段的学生纳入资助范围,针对符合政策的955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发放教育补助174.35万元,覆盖率为100%。不仅如此,曲江区对有在校生的贫困家庭倾注更多的关心关怀,该区帮扶干部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家、社会慈善组织等爱心力量为在校生提供更高水平的补助,除了基本的教育补助外,额外为建档立卡在校生提供1000元每月的资助。此外,还根据学生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2020年春节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必须在家上网课,一些学生家庭无电脑、网络设备,无法正常上网课,该区帮扶干部及时为贫困学生送上平板电脑、连接网络,确保疫情期间的学习不受影响。

做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将符合纳保条件的2689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的1595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纳保率实现100%。2019年,该区共发放贫困户困难群众保障金1294.39万元。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该区5433名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合规医疗救助水平大幅提高,救助比例达82.45%。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延伸到村级卫生站。2018年以来,曲江区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利用扶贫资金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保障更全面、覆盖范围更广的扶贫特定保险,每人每年100元保费。特定保险在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之外,为意外身故、残疾提供2万-3万的保障额度,为意外门诊医疗提供1000-2000元的保障额度,为意外、疾病住院提供1万-2万元的保障额度和30-50元每天的住院津贴。自特定保险生效以来,共有125名贫困户获得保险赔偿,赔偿金额共计23.47万元。

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该区实行贫困户危房改造应改尽改,2016年以来,共对723户住房是危房的贫困户和32户无房户进行危房改造,对已完成改造的危房户及时发放改造补贴,确保贫困户住的安全。此外,该区切实发挥书记遍访、入户核查、日常走访等工作的作用,发现贫困户的居住需求,除了帮助改造危房,帮扶干部还积极筹资为贫困户赠送沙发、餐桌椅等家具,让贫困户住的舒心。大力开展村庄和贫困户家居环境提升工程,引导贫困户创建居室净、庭院净、厨厕净、房前屋后净的“四净”整洁家庭,确保贫困户居住环境整洁、卫生。

确保贫困户饮水安全。该区结合实际,印发《韶关市曲江区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方案》,明确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各片区施工顺序适当倾斜各镇贫困村。目前该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全面覆盖29个省定贫困村320个自然村,受益人口56699人。贫困户100%实现安全饮用水,农村自来水覆盖率为97.5%,居韶关市各县市区首位。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探索开发式扶贫新模式,增加贫困村、贫困户资产收益。该区自2018年开始,每年筹集扶贫资金投资产业项目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2018年筹资3687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投资粤电集团兴建韶关发电厂灰场光伏项目,投资期限20年,每年按10%收益率分红给贫困户,贫困户每年每户稳定增收3000余元;2019年筹资2030万元,投资演山水厂,投资期限5年,每年可为每个贫困村增加5.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筹资1381万元,投资建设曲江区食用菌产业园,投资期限20年,每年可为每个贫困村增加82.8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区级统筹项目,使贫困村、贫困户均有长期的、效益稳定的产业扶贫项目,为建立和巩固长效脱贫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镇村级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增强带贫益贫能力。各镇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扶贫产业(如马坝镇马蹄、五黑鸡,大塘镇火山粉葛、东岗岭兰花,樟市镇益生鸡、百香果、黑糯米酒,白土镇生猪养殖、腐竹加工,枫湾镇丝线根、水蜜桃,罗坑镇红茶、番薯干,乌石镇浅水莲藕等扶贫产业),完成5个省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项目认定(火山粉葛、龙皇洞沙田柚、田园特色蔬菜、白水蜜桃、罗坑茶),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发展形式多样的村集体产业项目。各贫困村多渠道筹集、整合扶贫资金,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主要有光伏发电、物业出租、投资实业等,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形成长效带贫益贫机制。

创新消费扶贫工作方式,增强脱贫攻坚新动能

加强贫困村农产品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贫困村、贫困户的产品和服务。2019年,该区消费扶贫实现产品销售额1163余万元。一是动员工会组织参与消费扶贫。印发《关于动员全区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参与消费扶贫的通知》,引导基层工会通过工会节日采购、会员爱心助销、“以购代捐”行动等,采购贫困村、贫困户自产的农产品。二是动员对口帮扶单位参与消费扶贫。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单位东莞市黄江镇的帮扶力量,借助黄江镇提供的商铺,在东莞市举办曲江区扶贫产品展销会,实现交易额189万元,让贫困村、贫困户自产农特产品走进东莞千家万户。三是动员线上力量参与消费扶贫。与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合作,设立贫困村、贫困户自产农特产品扶贫专区,开设网上销售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展销农特产品。2019年,网上商城实现扶贫产品销售额170万元。春节期间曲江区部分农产品出现滞销,为此曲江区在大年初三及时邀请东莞合福稻公司董事长董斌先生到樟市镇、白土镇、马坝镇大量采购芥菜、萝卜、大白菜、淮山、沃柑等农产品,仅用了三天时间就为该区销售了近百万元的农产品,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

加强资金筹措管理,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能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紧盯具备发展产业条件、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重点跟踪,帮助其办理扶贫小额贷款。截至2019年底,该区共发放贫困户小额信贷款424笔1176.06万元,占有劳动力贫困户数的36.84%。

发挥慈善募捐作用。开展2019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召开重点行业企业、界别募捐座谈会,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献爱心,全年共筹集善款601万元,是2018年的1.9倍。根据精准扶贫项目需求,用活用好广东扶贫济困日资金,在扶贫、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医、助学等方面开展慈善救助活动。2020年曲江区利用6.30慈善资金为贫困户改厕进行每户补助1000元,共补助资金11.6万元;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2020年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费用为55万元。

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健全公示公告制度,确保资金围绕脱贫攻坚项目精准使用。该区印发《曲江区扶贫项目及资产管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加强扶贫资产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产,提高扶贫资金效益,确保扶贫项目及资产保值增值。

【全媒体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唐忠祥 左可亭


编辑 南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