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南江古水道上的千年村寨,拥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民政头条
+ 订阅

“广东千年古村落”系列报道⑦ 

广东有这样一条特殊的古驿道:它是8条南粤古驿道中唯一的水道,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通道。这条古驿道就是云浮郁南南江古水道。

如今,南江古水道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将连接起沿途的古建筑群,带动周边乡镇旅游业的发展。

在这些沿江的乡镇中,连滩镇的兰寨村独具特色,被誉为“南江文化之魂”。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兰寨村孕育出独特的民俗文化,积累了厚重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兰寨村先后获评“广东省古村落”“中国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示范点”等称号。

村落局部俯瞰

以花命名的村寨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古百越的乌浒人定居在如今的兰寨村所在地。由于雨季的南江水常侵袭村寨,古乌浒人在南江和村寨之间修筑拦水坝,瑶民便把他们的聚居地称为“拦寨”。

明万历年间,朝廷派张元勋平定南江流域的瑶民反叛,“拦寨”瑶民逐渐减少。后来的兰寨林氏先祖林正己举家迁往该地,并定居下来。正己公的性格爱好如其名字一样“正人律己”,他酷爱象征高洁典雅的兰花,建了一个种有各种兰花的“兰园”。清香素雅的兰花也受到村民喜爱,栽培兰花在村中流行开来。村寨被兰花点缀,处处弥漫袅袅清香。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古百越瑶民逐渐迁居他地,“拦寨”村就剩下林氏族人。林氏族人便将“拦寨”改为“兰寨”,兰花从此融入林氏宗族和村寨的文化记忆中。

如今的兰寨村中已不见兰花花海,但兰寨村的旖旎风光依然美如其名。兰寨村群山环绕,又有南江绕村,山赋予兰寨力量,水赋予兰寨柔情,刚柔并济的兰寨村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

兰寨村的精美古建、农家意趣、田园牧歌、百越遗迹共同构成了一处天然画廊。近年来,众多画家走进兰寨村,将兰寨的田园景致和人文风光留在画布上,兰寨之美得到淋漓展示。画中的兰寨,展示着世代不息的文化记忆,折射出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南江文化。

兰寨民居建筑

传承两千多年的国家级非遗

据县志记载,兰寨村所在的连滩镇曾于2000年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山歌)”。当地民俗“禾楼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滩山歌”“连滩飘色”“横经席制作技艺”“张公庙会”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斗画眉”“手指画”“南江婚俗”“张元勋传说”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禾楼舞是南江流域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它结合了巫文化、傩文化和稻作文化,是古百越乌浒人的文化遗存,也是远古舞蹈的活化石。

关于禾楼舞的起源,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上古时代的南江流域曾遭遇大旱灾,禾花仙女下凡抗旱,拯救生灵。禾楼舞就是古乌浒人为感激仙女恩德而跳的舞蹈,后来逐渐演变为庆祝丰收、祈求风调雨顺的民俗活动。

禾楼舞的舞蹈动作并不复杂,以踏足、摇手、摆身为主,舞步轻快,号声呼呼,充满了粗犷蛮荒之气,生动地展现出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兰寨村是禾楼舞的重要传承地之一。如今,兰寨村内的林秀参祖屋被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一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便是禾楼舞领舞者的法器——面目狰狞的牛头饰物。馆内还详细介绍了禾楼舞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保护和传承现状等。

正己学校

20字祖训世代传承

兰寨的传统建筑既吸收了南江山川风景的灵气,也融入了民风习俗的精华,是南江流域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古百越先民的聚居地,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向粤西传播的较早地区,兰寨的建筑风格体现为多元共存的特征。

在兰寨村中,既能见到传统广府祠堂建筑形制的林氏祠堂,也能看到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正己学校,还有安宁庙、双桂堂、瑞昌大屋、仲辉林公祠、林秀参祖屋等众多兰寨典型建筑。

其中,规模最大、最精致的建筑当属瑞昌大屋。这座建于清代的房宅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内有3个大厅、2个偏厅、4个书厅、24间房;还有分布于主屋两侧的各类附属建筑20余座。

瑞昌大屋又名十德第,这是因为林氏家族有“十德家声”的传统,十德即仁慈、义气、礼貌、睿智、信誉、忠诚、孝顺、节制、勇敢、和谐。十德祖训成为兰寨人的修身纲要,世代传承。

先祖对后人的训诫,就体现在瑞昌大屋的装饰中。瑞昌大屋的对联上,写着“积善积德胜积钱,教子教孙须教德”,表明了对林氏家训和十德文化的重视;中厅门楣上方瓦檐下的壁画上,刻着《朱子治家格言》,展示了林氏家族“筑室于斯,德行馨香”的传统美德。

【记者】李强 实习生 朱咏玲

【通讯员】陈嘉茵 王丹婷

编辑 李珩丹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