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4月1日
地点: 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区
记录人:崔方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随着各医疗队陆续返程,此次援汉,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归期,一个来的时候不知道有多么遥远的数字,而今,它却慢慢向我走来,逐渐清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我在兴奋之余,却有满满的不舍。来时凛冬风雨,回时春暖花开。
2月9日 上班第一天,满目皆是艰巨
抵汉第三天,我们在黄天雯和黎渐英护长带领下精神饱满地进军协和医院呼吸病区。那天病区共收治了49名病人,其中病危11人,重病38人,无创呼吸机5台,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6台,治疗补液多,人手严重紧缺。治疗之外,我们还要负责患者的生活照料,兼顾收拾医疗垃圾和患者的生活垃圾等工作,任务繁重艰巨,近距离接触患者危险重重,防护不可懈怠。
当时,病区由协和医生团队、中山一院医疗队护士、协和医院护士、甘肃医疗团队等组成,面临人员重新整合排班。由于病房环境布局欠合理,我们要在14楼换衣服,再穿过14楼隔离病区步行楼梯才到达13楼病房,没有空调天气很冷,没有工友搞卫生,穿脱隔离衣环境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期间缓冲区不停有人员流动,这给我们的防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后来,这些问题和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很大改善。
2月10日 武汉,也是座温柔的城市
今天正式入组接管患者,我也有些慌乱,但152床的叔叔让我十分感动……
他是我负责的8名病人中最严重的那个,上着无创呼吸机,我向他做自我介绍:“叔叔,我是广州中山一院过来支援的医务人员,我叫崔方方,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找我,不过我还不是很熟,请谅解!”然而他却说:“感谢你们远道而来帮助我们,感谢中山一院!”然后,伸出手递给我一个苹果,但他马上又反应过来我不能吃,连说:“没关系,没关系,我给你留着,等以后有机会来武汉,去我家里吃,我家里的地址是......”说着说着有些气喘,我马上示意他不要讲话了,好好休息。
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我觉得也是一个温柔的城市,勤劳、勇敢、坚强的武汉人民刚柔并济,心有猛虎,但也能细嗅蔷薇。
2月23日 创意无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我们的病区每班有6个护士上班,却只有4台工具车,分为上下两层,我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起来有些不便,面对这个难题,我的小发明受到了大家的追捧。一条输液管/吸氧管+半块治疗巾做成了“行走的收纳袋”。它可以用来装笔、胶布、血氧仪、体温计......我还在收纳袋上做了双面设计,其中一面写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一面写上组别。上班的时候背着在病房工作,方便又灵活。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收纳袋只能一次性使用......
3月22日 我的作品出炉啦!
前两天,东院陈振光副院长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表达一下最后撤离的想法。我们头脑风暴后,今天终于可以交作业了!我想,如果没有这次身处疫情中心的经历,我没有这么好的灵感。请欣赏视频作品《众志成城,“手”护生命》,欢迎点赞!
3月23日 这份友谊,我们将永远铭记!
在协和西院住院部大楼门前有一排樟树,它们整整齐齐、高大挺拔,这段时间它们就像一位位长者,见证了我们无论风雨、还是晴天,在协和医院并肩前行的日子。我常站在树下,闭上眼睛,感受初春清新的树香,任风吹起衣角,再吹起尘土,让跌宕起伏的心情收获平静。
今天,这些樟树都有了特殊的意义。因为每棵树上都挂了牌子:2020年“抗疫”友谊树!我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的友谊树正是最中心位置的这一棵!我们太高兴了,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
如今的我,沉着、淡定,武汉之行给了我太多的勇气和力量!2020年的春天,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将不遗余力,战斗到最后!
整理:宫小宁
指导:冯月蓓 陈利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