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 冯达飞《忠孝难两全,古今来志士之忍痛》【“永远的铭记——岭南英烈家书” 线上朗读会】

广东省文化馆
+ 订阅

英烈生平

冯达飞(1901—1942)

冯达飞,原名冯洵,乳名文孝,广东连州市人。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先后进入西江讲武堂和黄埔军官学校深造。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由广东革命政府选派到苏联空军飞行学校深造。1927年,冯达飞奉命回国参加广州起义,旋即受党的派遣参加百色起义。嗣后随军转战湘粤。1931年秋,在湘赣军区先后担任红军分校校长等职。长征到达延安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任第二大队大队长。1938年,调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等职。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不幸被俘,次年英勇牺牲,时年41岁。

家书内容

写给树勋学兄的信

(1925年3月)

树勋学兄大鉴:

兄元月所寄之函,迄今始一并收到。捧诵之余,心虽惶恐。然蒙过爱,亲越骨肉。弟已感激无涯矣。月来奉命赴韶,再赴淡、博,幸我党军用命,屡克名城,而同学已牺牲不少矣,因此得回羊城照常上课,闻下月即可毕业。故弟旋里之期约在四月中旬。现每日飞行八次,及讲课四时而已,所恨者各缘事牵,致使声气隔绝。奈何,奈何!兄之事慰家母,不啻亲生,虽壮士亦当涕泣下拜,刻骨铭心,而况弟儿女之性乎?但事既如斯,自知罪大亦复何言?嗟嗟!忠孝难两全,古今来志士之忍痛,其可思议欤,其不可思议欤?近来形容枯槁,四无聊赖,亦惟有自忧自解而已。但境之穷通,命之修短,皆无定也。万望我兄尽力维持,善为劝慰,或天怜孤苦,藉兄福泽,得转危为安,则弟之一家受赐多矣。既属心交,无庸喋喋。倘兄有余力,尤须为社会奋斗,为人民求幸福。

耑此即颂

时祺!谨候府安!

弟洵覆

家书朗读音频

朗读:周凯文(广东省文化馆戏剧曲艺社演员)

家书手稿

家书背景说明

此信书写时间为1925年3月底,当时冯达飞在军事飞机学校,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回校复课。这是刚回校时所写的信。

1924年冬,军阀陈炯明反对孙中山,叛变革命,广东革命政府组织兵力讨伐。冯达飞怀着对叛军无比痛恨的心情,参加了学生军进行东征,出淡水,战博罗,直逼潮汕,大获全胜。当冯达飞刚回到飞机学校复课,便屡屡接到家书,云母自穗返家,因过度劳累忧伤,重病在身。冯达飞手捧家书,心如刀割。但此刻训练紧张,军务缠身,每日除听课4小时外,还须飞行8次,忙碌异常。自古忠孝难两全,他爱母亲,但更爱祖国。于是,提笔给挚友陈树勋写下了这封家书。

部分图文转载自《岭南英烈家书》 作者:顾作义

来源:创作部

编辑:信息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