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清明时节的雨,和着悲痛的心情,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死者长已矣,落日万人思。那个任人宰割的黑暗时代已经彻底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伤痛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时时告诫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勿忘国耻,才能知耻而后勇,我们勿忘国耻,积蓄的能量才能不断迸发,才能在“悲痛”中奋力崛起……欢迎收听第126期“夜听濠江”。
主播:林滋蔚
达濠万人冢
1943年对于汕头人民来说,是个梦魇般的灾难之年。1942年底的场小雨过后,谁也没有想到雨水丰沛的潮汕大地从此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白日高悬、滴雨难求的干旱日子。当往昔田野里的蛙鸣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干裂土地上无数的死蛙残骸,人们已隐隐预感到一种不祥之兆。从1943年3月起,百姓家里开始断粮,大家挖野菜、草根充饥。当野菜草根等一切可充饥的食物挖完后,人们感觉到死亡的恐惧。当时的达濠正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日本人禁港锁岛,截断了岛民的求生之路。在天灾人祸的摧毁之下,曾经繁华的达濠埠十室九空,人口锐减,是年年底时人口只剩下年初的三分之一。这段沉重的血泪史穿越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后,最后凝结在达濠赤港山的万人冢上。
万人冢位于达濠华侨中学旁边,高大的纪念碑肃穆挺立,一排排的墓碑没有姓名,只刻有日期和一个数字。面对达濠岛上每日超过百具无法收埋的尸体,1943年,崇德善堂等民间慈善机构一方面发放赈灾粮食,一方面派出义工四处收集尸体集中掩埋。他们每天挖一个大坑,将尸体收埋进去,并立下瓦碑,写上日期和尸体数量。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三年,崇德善堂又募集资金重修墓园,正式立下万人冢的墓碑,并在碑刻中陈述了这段令人无比痛心的史实。
达濠万人冢是潮汕人瞻仰凭吊、寄托哀思的纪念地。1995年,万人墓被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被列为市、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浓缩了历史血、民族泪的墓园激励着潮汕儿女不忘历史、知耻而勇,为民族强盛而奋发图强。
来源:选自《发现城市之美·濠江》(世界知识出版社),“今日濠江”新媒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