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aochasz /
▼▼▼
民国汕头都市生活02
99岁生日前夕的汕头市图书馆。汕头市图书馆创建于1921年3月29日,初名“汕头市立通俗图书馆”,1928年改名“汕头市立图书馆”,1946年改名“汕头市中正图书馆”,1949年后定名为“汕头市图书馆”。江奕滨摄
文/陈斯楷
编辑/郑鸿斌
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归哈燒茶書齋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经授权使用者需注明“来源:哈燒茶書齋”,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与汕头市政局同龄的图书馆
1921年3月29日,汕头市商业街尾一座民房楼下正在举行挂牌仪式。汕头市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汕头市立通俗图书馆成立了。这座图书馆,就是汕头市图书馆的前身。
汕头市图书馆第一个馆址,商业街尾。郑鸿斌摄
这个月,汕头设立市政局。汕头埠各项公共事务的管理,因市政局的设计有了新的变化,与澄海县的管理方式也日渐相远,为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埋下伏笔。不过,汕头埠内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的筹建工作,早在距此一年多前已开始了。
民国八年(1919),在汕头埠建立潮梅各属公立通俗图书馆的计划被提出。时任潮梅镇守使刘志陆指出,“图书馆关系社会教育,实为地方最要之公益,举办又不容稍缓。”他要求潮梅地区军事防务经费征收代理承包商和益公司张少初等承包商共同缴纳150元毫洋作为筹建经费。
为公立通俗图书馆“众筹”的公文。图源《潮梅月刊》(1920年第1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外马路上另一座与潮梅镇守使刘志陆有关的建筑——汕头堤工局,现改造为咖啡馆。方立峰摄
同期,汕头商埠警察厅着手为通俗图书馆选址,初步选定外马路延平门左侧一块十六丈(位于现在的外马路与升平路交界处,面积约177平方米)的土地,并迅速完成了商户的迁出工作。不过,由于民国早期汕头地方政府更替频繁,政策多变,到1921年3月,汕头市立通俗图书馆正式成立的时候,地址迁到直线距离400多米外的商业街尾。
汕头商埠警察厅为通俗图书馆选址公文。图源《潮梅月刊》(1920年第1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选定的通俗图书馆建设范畴:外马路与升平路交界处。图源Google Earth,制图陈嘉思
“通俗图书馆”这个名词如今很陌生,但在民国初期,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热词”。1915年10月,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第一部全国性图书馆法规,就叫《通俗图书馆章程》。法规第1条规定:“各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法规还规定通俗图书馆面对公众免费开放。在立法保障的推广下,各地通俗图书馆蓬勃发展。法规颁布的第二年,全国已经有公立、私立通俗图书馆总计237个,湖北、山东、河南等省份,全省每日进馆读者超过1000人。去通俗图书馆去,成为一股潮流。
民国初年兴起的通俗教育理念推动了通俗图书馆建设。图源《通俗教育研究录》(1912年第6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汕头作为开埠口岸,城市文化中西交融。民国初年的民谣唱道:“世事年年奇,剪掉辫,解脚缠,老翁上教堂,老婆念“阿弥”,兄读孔子正,弟读ABC。”民国以来,汕头经济增长,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1920年,汕头有小学(不含私塾)59所,中学7所。这种文明开放、求知求新的社会氛围与现代图书馆思想同声相应,为通俗图书馆的建立铺垫好基础。
1918年,汕头小学生在课间活动。图源《汕头埠教育事业》
汕头市立通俗图书馆开放初期,设阅览坐席30-40个,月度经费约207元,馆藏图书数千册。按照法规,这些图书都是通俗图书,包括科学浅说、小说戏曲、讲演录、通俗新闻杂志、图书标本、现行法令章程及文告等等,内容浅显易懂,时效性强,知识门槛要求低,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好工具。
民国早期出版的通俗图书。许壁锋收藏
图书馆曾计划开在中山公园
市立通俗图书馆开馆五年,馆藏达到万余册。图书可以免费阅览,也可以借出。馆址迁到外马路,馆舍环境得到改善。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了阅读。
汕头市图书馆第二个馆址:向基督教青年会租赁的楼房。旧址现为外马邮电局。郑鸿斌摄
市立通俗图书馆1928年5月馆务统计表,日均进馆读者150人以上。图源《汕头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32-33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同年,汕头市立通俗图书馆更名为“汕头市立图书馆”。这意味着图书馆的馆藏不仅仅是通俗读物,而将涵盖更多内容、更高层次了。1931年,汕头市长黄子信致函广东省属各县政府,征求各县县志入藏汕头市立图书馆,以咨参考研究者。
市长黄子信发函向省内各县征求县志,建立馆藏方志体系。图源《汕头市市政公报》(1931年第73-75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汕头市立图书馆阅览章程》一共有13条,内容涉及开馆时间(每天8小时,周一闭馆),阅读秩序(譬如,阅览时不得高声朗诵与谈笑;图书阅览完毕要交还管理员,不能随意放置在桌面就走;有传染病、酗酒者不得阅览;不遵守阅览规则的人会被管理员制止,等等);保护图书(手不洁者需使用图书馆提供的盥具洗手后才能接触图书)。
其中,最能代表图书馆管理技术发展的是章程的第1条:“阅书人欲阅某种图书,需先查目录,暨在阅书证上填写姓名、职业、书名及其号数,然后向管理员索阅。”这说明图书馆已经编制了书目索引,读者按号找书,和今天一样。
《汕头市立图书馆阅览章程》。图源《汕头指南》(1934版)
1930年起,阅报读者激增,人数超过阅书读者。市立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中央日报》《时事新报》《申报》《福尔摩斯》《晶报》《大公报》《广州民国日报》《越华报》《循环报》《超然报》《新中日报》和本市各类报纸。市民通过报纸,获取国内外时局新闻、本地生活资讯与各地招生考学信息等,进一步拉近与图书馆的距离。
1930年汕头市立图书馆阅书阅报人数统计图,阅报人数遥遥领先。图源《汕头市市政公报》(1931年第73-75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1930年《潮梅新报》的整版广告。报纸读者的增加促进了广告投放。汕头市图书馆馆藏
1932年,汕头市政府提出要在中山公园筹建一座“中山纪念图书馆”,简称“中山图书馆”,扩充原来市立图书馆的馆舍、馆藏、设备,满足市民与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与文化需求。馆址选在中山公园内,环境清幽,远离车马喧嚣,更适宜潜心阅读,以孙中山总理的革命精神与读书成绩勉励求知治学。
筹建中山图书馆的公文,陈述了中山公园建设图书馆的必要性。图源《汕头市市政公报》(1932年第82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规划中的中山图书馆附设有学校展览室、古物保管室、潮文献室等部室,拟组织学术演讲会,聘请社会名流学者到馆演讲。可惜,因市长换届与经费问题,筹建中山图书馆的计划未能实现。
中山公园平面设计图,西南角规划了图书馆。图源《筹建汕头中山公园平民新村报告书》
民国汕头市民如何使用图书馆
虽然“公园中的图书馆”未能实现,不过,民国的汕头市民仍然能体验到较为多元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99年前,市民可以在通俗图书馆阅读通俗读物。90年前,市民可以在市立图书馆研究宗教哲学,或者学习外国语言。此外,还能利用5000册古籍学术资源;受到约2000-3000册进步书刊的启蒙与陶冶,包括鲁迅、巴金、沈志远、邹韬奋、张仲实等进步作家的著作。小朋友也有属于他们的儿童刊物。
1930年汕头市立图书馆藏书大类。图源《汕头市市政公报》(1930年第61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市长翟宗心训令市立图书馆每月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购买中外科学图书。图源《汕头市市政公报》(1933年第81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欲知国家大事者,请及早到阅报室“霸位”。抗战爆发前夕,这里每个时段都是满座,去晚了只能站着读报;闭馆了,很多人还不愿离开。抗战爆发后,图书馆开辟了“战时书刊阅览室”,读者主要是进步青年。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书刊,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1936年出版的《救亡情报》,对日本侵华的行径进行鞭挞。许壁锋收藏
1939年,汕头沦陷前夕,敌机轰炸造成市立图书馆馆舍部分震塌,图书馆将文献等转移后停办。1944年,伪政府以福平路正始中学二层楼复办图书馆。1945年,抗战胜利后,汕头市立图书馆复办。1946年,迁至外马路原日本小学旧址。
图书馆承购日本小学地基建筑物的新闻。图源《大光报》(1946年11月15日)
汕头市图书馆第三个馆址:日本小学(建筑物为日本“汕头神社”)。这座馆舍一直使用到1979年改建。图源《汕头市老艺术家传记》
复办后的图书馆努力恢复藏书量,延长开放时间。市民在节假日也能进馆借阅书刊。平时,参加读者活动,有报纸展览、摄影展览等各类展览。这些展览资源共享,图书馆从外地洽借来展,也将本馆的馆藏借出展览,促进文化交流。
“汕头市立图书馆”馆藏章。陈斯楷摄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升级了。学生从这里获取京、沪、港、穗各地职业学校及专科以上院校的招生简章,全国各类考试的应考须知。查找资料获得参考咨询服务,譬如,开明电灯公司的员工在馆员的协助下查找到金融物价资料。
1946年,原设于正始中学内的汕头市立民众教育馆迁至图书馆楼下,附设于图书馆中。民众教育馆的职能是举办各种社会教育事业。市民可以到图书馆报名参加培训班,有国语讲习班、初级民众夜班、高级民众夜班、失学妇女补习班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可以参加讲座,有民众讲座、巡回演讲、播音通俗演讲,相当于现在的各种“大讲堂”。
1946年汕头市政府推行识字教育的公文。图源《汕头市政府公报》(1947年第1期)(来源:全国报刊索引)
民众教育馆举办了许多老少咸宜的群众性展览与游艺活动,譬如图片展、书画展、音乐晚会、全市象棋比赛、儿童节儿童健康比赛、夏令卫生运动等。此外还设有问字处、代笔处、儿童乐园、职业介绍所、就学辅导处等辅助机构,提供的服务可谓包括万象。当年的汕头市民,已经在公共图书馆中体验了“城市第三空间”。
汕头市图书馆新馆于2006年落成开馆(上图,来稣摄),外马路原馆址作为汕头市文化馆场地(下图,郑鸿斌摄)。
汕头市图书馆的历史遗留石兽,现存于汕头市文化馆后院。您觉得是潮州狮还是日本狛犬?郑鸿斌摄
参考文献
《汕头市志(第一册)》(汕头市图书馆馆藏:潮汕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296.53/3300/1)
《汕头市志(第四册)》(汕头市图书馆馆藏:潮汕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296.53/3300/4)
《潮梅月刊》(1920年第1期)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汕头市图书馆馆藏:工具书阅览室;索书号:G259.2/4043)
《汕头埠旧事》(汕头市图书馆馆藏:潮汕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296.53/4782)
《汕头埠教育事业》(汕头市图书馆馆藏:潮汕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296.53/3338)
《新汕头》(汕头市图书馆馆藏:古籍阅览室;索书号:K296.53/3300)
《汕头地方文化艺术史资料汇编》(汕头市图书馆馆藏:古籍阅览室;索书号:K296.53/3340)
《汕头市市政公报》(1928年第32-33期)
《汕头市市政公报》(1931年第73-75期)
《汕头指南》(1934年)
《汕头市市政公报》(1930年第61期)
《汕头市市政公报》(1933年第81期)
《民国汕头中山图书馆筹建始末》
《潮州志》(汕头市图书馆馆藏:潮汕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296.52/2537)
《汕头市政概况》(汕头市图书馆馆藏:古籍阅览室;索书号:K296.53/3300)
《汕头市政府公报》(1947年第1期)
致谢
提供历史地理知识顾问、协助史料检索的张耀辉先生;提供历史地理知识顾问与收藏品图片的许壁锋先生;提供文学顾问的黄燕虹女士;为史料检索提供支持的陈嘉顺先生、曾立宇女士;提供制图技术支持的网友阿嘉思啊
电话
0754-88943002(读者服务部)
0754-88943017(信息咨询部)
0754-88943020(办公室)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长平路11街区时代广场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