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们仍被惦记着:中山首批援鄂医疗队的日与夜

南方+ 记者

4月7日上午10时,中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51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山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湖北省武汉市、荆州市松滋市和公安县,开展医疗救治情况和抗疫救治一线事迹。中山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中山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袁小玲等6名医疗队成员出席发布会。

清明节前,中山雨水增多,雨后的罗三妹山上云雾弥漫,山下的中山温泉宾馆园林中虫鸟鸣叫。4月2日午后,周再生和几位曾与他在湖北武汉抗疫一线奋战的同事,漫步在园林绿道中,分享着近日见闻。

时间过得既快又慢。3月20日,驰援湖北41天后,中山57名援鄂医疗队成员返回中山,进入中山温泉宾馆隔离休整,包括周再生在内的中山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5名队员也在其中。这个战疫队伍,曾在武汉方舱医院坚守了26天。

繁忙紧张的医疗援助经历尘埃渐落,经过14天的隔离休整,3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周再生和同事们重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2小时完成“组团”,“老兵”临危受命

从武汉归来,周再生的头发变得更短,让他显得格外精神。“跟大家一起一个多月,心态变得更年轻了。”

中山市首批援鄂名医疗队的15队员,多为90后,而年过五旬的周再生是中山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最年长成员。在中山从业30多年,周再生曾经历非典、H7N9禽流感等疫情,在队员眼中,这位亲切的“周大哥”随队出征就是最大的安全感来源。

2月8日晚23时30分,中山市接上级通知,要求组建医疗队驰援湖北,这是中山首支援助湖北的医疗队。2个小时后,由15名医护人员骨干组成的医疗队组建完成,队员分别来自中山市疾控中心、火炬开发区医院、古镇人民医院、东凤人民医院、三乡医院、坦洲医院、横栏医院等7个单位。

周再生是湖北人,得知中山组建医疗队驰援家乡的消息后,随即报名。当晚,他就接到了出征的通知。次日上午,他一边让妻子帮忙筹备防疫物资,一边赶赴出发集合地点。抵达集合地点后,周再生“惊讶”地得知,自己已被任命为这支医疗队的队长和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也第一次见到了他的队员们。“没想到,他们都很年轻,像我的孩子一样。”

从报名到被任命为队伍的负责人用时不到12小时,虽然周再生心里仍带着一丝疑惑,但他迅速投入新角色,筹备防疫物资、为队员做“心理按摩”,舒缓紧张情绪、为抵达湖北后作对接准备等工作。在出征前,他尽可能为队伍作更多准备,但对于抵达武汉后的一些困难,他和队员们都没有预料到。

当他们抵达武汉时,当地气温寒冷,穿着单薄的队员们急需补充衣物。工作上,方舱医院的运作模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对于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只有到了战场才知道要做什么东西。”

“我自己再苦再累也没所谓,但我要对得起14名队员的家人,完成好中山交给我的任务,把他们平平安安带回去。”这是周再生出发前定下的承诺。奋战41天后,与他一起出征的首批医疗队成员全都平安回到中山。  

不分昼夜的方舱医院

2月9日,从中山出发,中山援助湖北医疗队直抵湖北武汉。按照安排,他们将支援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

抵达的前几天,队员们每天接受防护流程培训,为进入方舱医院开展工作作最后准备。“虽然不知道何时会安排进舱,但我们严肃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我们是来支援的,早晚都要战斗。”来自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的医疗队成员王岩是一名护士,他是队伍中第一个进入方舱医院的护理人员。2月12日上午9时25分,他收到进入方舱的通知,成为广东省护理组第一批、中山第一位进舱队员。他的轮班时间从当天中午12时开始,持续6个小时。

“因为第一次入舱,未知因素太多,所以我不敢喝水。还没有经历过连续穿防护服六小时以上,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受?”怀着紧张的心情,2月12日11时25分,做好防护准备的王岩在带队护士长的带领下,经过三组隔离通道,最终进到舱内。

进舱后,各个护理人员分责任区域,王岩负责30个病人。“护理工作不难,负责测量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等基础生命体征,有特殊情况要报告医生和上级主管护士。”他表示,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轻症新冠肺炎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患者得知他来自广东后,纷纷致谢。

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方舱里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护理工作,而是如何适应身上的防护装备。“口罩和防护服穿戴时间越长就越难受。”来自中山市横栏医院的梁秀怡是中山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第三次进入方舱时,她就曾因防护服和口罩影响,出现缺氧眩晕症状。

“穿上的第一个小时,我觉得自己轻松自如。穿上的第2、3小时,我就是轻度的呼吸不畅,N95口罩和防护服开始压得鼻子耳朵很痛、脖子有勒痕。第4个小时开始,我胸闷、呼吸困难只能靠查房、看病人来分散注意力。到第5、6个小时,我基本靠意志力坚持。”中山医疗队队员、来自中山市三乡医院的魏翠云表示,在武汉方舱医院的医生护士,执行“82”制,即一天分为多个班次,早晨八点到下午两点,下午两点到晚上八点,晚上八点到凌晨两点,凌晨两点再到早晨八点。四个班次轮回排班。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提出了很大挑战。

除了担任队伍领队的角色,周再生还作为医生,参与方舱医院的轮值班。他一方面要照顾队员,另一方面还需关注患者情况。持续连轴转让他早已分不清昼夜。“压力大时想发脾气,但不能当着队员们发。”心情不好时,他只能在居住点对着墙壁大喊几声,以此缓压。

“一直被照顾和感动的是我们”

2月21日,抵达武汉的第13天,周再生将头发理成平头装。

周再生上一次剪平头装,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时期。这是出于工作的考虑,由于长期穿着防护服,头发茂密易出汗,造成头皮瘙痒,而防护服的管护有着严格要求:不能随便抓挠和扭动,否者会导致防护服破损或漏气,带来感染风险。

剪短的头发方便了工作,却对周再生的生活带来不便,其时武汉气温较低,两鬓裸露的头皮在寒风中格外受凉。一位湖北当地的医生看见这一情况,就立刻给周再生送上一顶帽子,而这顶帽子,周再生把它带回了广东,如今几乎每天戴着。“湖北人民对于外省医疗队,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想尽一切办法提供帮助。”周再生说,武汉人民被感动,但反过来也感动和温暖了我们。

对此,中山市医疗队队员、中山市三乡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郭美凤也有同样的感受。最近,她收到了在方舱医院认识的几位患者的问候,如今,她仍被这些患者惦记着。“无论是公交车司机,还是出租车司机都对我们很好。酒店的工作人员还记得每一名队员的生日,生日那天给他们送小蛋糕和长寿面,还有花。其实,一直被照顾和感动的是我们。”

“我们只是换个地方做自己该做的工作。”周再生表示,他在出发的时曾对家人说,他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换一个地方去履职,“平安(归来)”和“平静(恢复)”是他最大的愿望。如今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平稳,队员们也全部安全回家,他也即将见到自己想念多时的家人,他希望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这次疫情足以载入史册,这次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座灯塔,照亮我的人生。但我再也不希望经历第二次。”武汉东西湖方舱休舱当天,周再生在舱内留言板上写下四字——“永不再见”。

附:中山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名单

与亲人团聚!今天,英雄回家了

英雄回家|历经52天,这批“最可爱的人”安全回家了

英雄回家|中山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荆州战场

英雄回家|支援荆州ECMO团队:我们曾经生死与共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通讯员 陈立群

【视频】卢子衡  李姗恒  叶志文

【图片】受访者提供

【策划】罗丽娟


编辑 伍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