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头孢、地平、霉素分不清?原来药品也有“姓”

珠海市人民医院
+ 订阅

健康相伴,如影随形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不仅我们人有姓名,药品也有“姓名”,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药品家族”中的几个“大姓”。

说到“药品大姓”相信大家去药店的时候,常常会被热情的小姐姐们问:

“喉咙痛啊,吃点头孢啊,头孢克洛、头孢氨苄、头孢克肟、头孢丙烯……有需要不?”

当你成功被绕晕,打算自己去货架上清醒一下的时候又会看到“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的时候是不是彻底傻眼了呢?怎么这么多“头孢”啊!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在中国,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头孢”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seppe Brotzu从萨丁岛排水沟中的顶头孢提炼出来。他发现这些顶头孢分泌出一些物质,可以有效抵抗引致伤寒的伤寒杆菌。(小编大胆的猜测这便是“头孢类药物”命名的起源。)

后来,牛津大学成功提炼出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头孢菌素C,但却未有足够的效力作临床使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直到1964年第一种头孢类药物——头孢噻吩才由礼来公司发行。后来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人们又对头孢噻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而为了体现一脉相承的“血缘”,每一种头孢噻吩的后代都带有了“头孢”这两个字。

“头孢”家族

“头孢”按其特点可分为: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克罗、头孢噻啶、头孢来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头孢替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丙烯、头孢尼西、头孢雷特;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匹胺、头孢替坦、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地嗪、头孢噻腾、头孢地尼、头孢特仑、头孢拉奈、拉氧头孢、头孢布烯、头孢米诺、头孢罗齐;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唑喃。

(小编提醒:切勿在饮酒前后使用。极易出现休克,晕厥,老年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头孢类药物”仅仅只是“抗菌药物”里的一个小小的分支。

头孢菌素的核心是7-氨基头孢烯酸(简称7-ACA)是从头孢菌素C中衍生出来,并已证实与青霉素的核心(即6-氨基青霉烷酸,6-APA)相似。

这里,我们又说到另一个“姓氏”了:“青霉素”作为“抗生素”的“鼻祖”又衍生出来了一个新的更大的“霉素”家族。由于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那如果是由其他霉菌产生的,自然就叫做“某霉素”了。目前我们在市面上常见到的“霉素”主要有:

常见的“霉素”朋友们

目前的抗生素已经有了几千个品种!

是不是会想起语文课本上的一段话: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老师我晕了。

新冠期间,相信大家都听过“他韦”的大名了,让我们再来看看最近风头正盛的“韦先生们”:

“韦先生”家族

瑞德西韦(Remdesivir,抗病毒药物)

法匹拉韦(Favipiravir,抗病毒药物)

巴洛沙韦(Baloxavir,抗流感病毒药物)

洛匹那韦(lopinavir,抗病毒药物)

利托那韦(ritonavir,抗病毒药物)

达芦那韦(darunavir,抗病毒药物)

奥司他韦(Oseltamivir,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拉菲!哦不对,是达菲,抗流感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Acyclovir,广谱抗病毒药物)

多替拉韦(dolutegravir,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恩替卡韦(Entecavir,抗乙肝病毒药物)

达拉他韦(Daclatasvir,抗丙肝病毒药物)

有心的读者朋友们应该已经看明白我们的意思了。没错,正如孩子的名字里面都包含着长辈们的殷切希望。“韦”字正是由“vir”音译过来的;“vir”又是病毒(virus)这个单词的前三个字母,这就表明了这些“韦先生”的“父母”们希望它们将来可以有效的对抗病毒。所以以“韦”字结尾的药物,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抗病毒”药物。

对于病毒,“韦先生”们表示:

最后咱们再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姓氏”。

“洛尔”家族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醋丁洛尔,拉贝洛尔,纳多洛尔,索他洛尔,普萘洛尔等。

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家族成员作用机制有区别,临床应用也不同。

“地平”家族

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等。

“普利”家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苯那普利,咪达普利等。

“沙坦”家族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如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伊贝沙坦等。

药物的“百家姓”实在太多了,

限于篇幅的问题

这次就先聊到这里。

最后,用一句改编的话

来结束这期的闲聊,

也致敬千千万万的保护着我们的药物们。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