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文学与传媒学院姚远副教授配合学校“停课不停学”的安排,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网络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姚远老师线上教学
因“课”制宜,互动有方
姚远副教授没有因为上网课而化身“十八线主播”,而是结合《新闻采访学》的学科特点运用“录音+ppt+微信互动”的方式授课。姚副教授表示,这门学科不需要现场示范、看到画面,更多的是要关注并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看重社会性,所以听到声音即可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同时,也由于是录音播放,因此不会出现卡顿等问题,还便于同学们日后复习,这样的教学也受到同学们一致赞同和喜爱。
“通常会提前几天把课程录好,最后会留出半小时的互动时间”,姚副教授设计的互动环节分两个部分,姚副教授主要通过设置问题和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来进行课堂互动。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同学们线上学习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回答问题,他表示,从同学们答案的多样和细致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未来职业的热爱。
心装学生,以“艺”抗疫
在谈及网络授课最大的障碍时,姚副教授认为是缺少面对面的交流。面对线上授课,师生互动不及时等问题,姚副教授的“突围措施”是:心里装着学生。他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判断同学们可能存疑的知识点,从而在录音时进行相应的解疑,也正因如此,哪怕只有他一个人在录课的时候,手也总是挥舞着,声音则十分高亢,尽力做到让自己的声音更有魅力,更有现场感。
全民抗疫期间,姚副教授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一个民族的宣言》、《武汉,今夜我只牵挂你》、《姑娘,是谁给了你勇气》等5首抗疫诗歌以及《亲爱的你》《期待春天》等多首歌词,分别在学习强国、湛江日报、学校公众号以及老艺术家的公众号上发表,并接受赤峰电视台、品读时光节目的采访邀请。姚副教授表示,他无法像医护人员一样亲临一线抗疫,就用自己的笔为一线抗疫人员“鼓与呼”,发出声音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
春风化雨,育培英才
来自19新闻班的陈嘉茵同学表示,姚老师和蔼的声音和注重逻辑的讲课方式,让课堂变得轻松有趣;教案不拘泥于教材,将自身实践经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向我们拓展丰富的课外知识,案例丰富,生动而易于理解、富有故事性。互动时,老师会耐心倾听每位同学回答的语音条,认真解疑答惑;平常还会把他创作的优秀的诗词、词曲分享到微信群里。袁圣冠同学则表示,姚老师课程的亮点就是以录音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网络延迟或卡顿等问题,上课效率很高。
作品分享
在抗疫期间,姚远副教授坚守教学初心,注重言传与身教。姚副教授希望同学们即使在家上课也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及时向老师反馈教学建议,共同进步,同时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相关的抗疫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
文字 | 何家欣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 黎文勇 梁燕飞
审发 | 关天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