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校长主编教育实践书籍,建议更好保障人才子女就学

南方+ 记者

近日,中山市实验中学校长蒋晓敏主编的《真情、真心、真爱——一位中学校长的教育思考与实践》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与社会服务处处长龚孝华为该书作序。在市实验中学致远大楼的5楼,蒋晓敏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里,蒋晓敏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及主编此书的初衷。

蒋晓敏从1991年开始从事教育行业以来,至今已有29年教龄。在中山纪念中学任副校长12年,后到濠头中学任校长1年,再到如今在市实验中学担任校长,蒋晓敏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也使他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看法。这本书既是蒋晓敏校长“三真教育”理念的提炼与总结,也是该工作室学员对中学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既有一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也有作为学校管理者对新时代教育的思考及教育理念的升华。蒋晓敏希望此书能对学校管理者,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本书凝聚蒋晓敏多年教育实践的心血和智慧,以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携手工作室成员,历时近三年,精心打磨,终于在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龚孝华在序中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一个“真”阐明了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

所谓“三真教育”理念,是指对教育真情、对教师有真心、对学生有真爱。“脑袋里要多地思考教育,为教育鼓与呼,我为什么强调真?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树人。”蒋晓敏认为,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眼里看到爱。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可能教师无心的一句话,就会毁掉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伤害。一定要在教学行为中让学生感受到爱。”

“校长要厚道,教师有师道,学生守孝道,家长不霸道,社会讲公道,这样的教育才能被大家所称道。”“学校不是商场,不能有钱提货,没钱走人,需要有教无类;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需要的是因材施教,个性培养。”……全书每篇文章末尾附录着蒋晓敏的观点感悟,均是他日常探索和实践中的所思所言,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实践收录了蒋晓敏以及工作室成员共48篇文章。囊括学校环境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科学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等,内容丰富,亮点频出,意像无限。

如何让教育为中山重振虎威贡献力量?蒋晓敏认为,一是要办中山人满意的教育,要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并在中山办更多个性化、有特色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学校。所谓的教育均衡化,不是一刀切就是绝对公平,要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特殊性,应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二是中山欲吸引人才到中山投资办厂,为中山重振虎威、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贡献,那么必须得考虑人才子女的就学问题。“事实上,人才到哪个城市都有一席之地,都是香饽饽。这些人才也是家长,他们最希望的无非是后代能在所在的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蒋晓敏建议中山为人才子女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可以有更加完善的人才评判标准,对于对中山经济发展有较大贡献的人才子女,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倾斜。“这也是中山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渠道。”

与此同时,学生上网课也有一段时间。蒋晓敏认为疫情当下,恰恰是选拔优秀人才的时候。“事实上,对于高考生、中考生而言,下半学期基本上没有新知识,原本就是复习的时间,从教学进度来看并不耽误学生学习。” 蒋晓敏说:“在家上网课,更考验学生的自制力和心理素质,学生千万不要把现在的复习时间当成寒假来过,一定要当成开学时间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自律的优秀学生才更有机会胜出。”

【图文】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通讯员】黄芳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 卢子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