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桑葚成熟的季节,也是市民采摘和食用的高峰期。然而,这些让市民趋之若鹜的时令佳果也同样引来了果蝇的青睐。
在该镇龙洲湾都市农业观光园,“大十”桑葚果树枝叶繁茂,深紫色的果子圆润饱满、惹人垂涎。然而,将桑葚掰断,却发现果肉中有白色的虫子在蠕动。针对此情况,工作人员谭师傅解释道:“园区的桑葚2月底开始成熟,前期并没有发现果内有虫。这种情况大概是从本月中下旬开始的,严重影响了桑葚的销售。”
“这是果蝇的幼虫”,道滘镇农技人员仔细辨认虫子后表示:“3月中下旬天气湿暖,适合果蝇繁殖;桑葚果肉软,正是其产卵的好地方。”
农技人员介绍,果蝇成虫产卵于果实皮下,幼虫孵化后为害果实,幼虫成熟后,从被害处钻出落入深10厘米范围内的表土层进行化蛹,蛹羽化为成虫后交配产卵,并循环为害。果实受害初时出现病斑、后逐渐软化腐烂,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防治果蝇主要分为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但是,现时桑葚已进入成熟期,对其卵和幼虫直接进行药剂防治既不可靠,也不现实,因此从果品的安全性考虑,此阶段应选物理诱杀。
农技人员现场支招:“及时清理园内落果、裂果、病虫果,能有效消灭虫果中的幼虫,对减少下一代虫量起到一定作用;根据果蝇对黄色的趋性,可在桑树上挂黄色杀虫板诱杀;有条件的,可配合性诱剂使用,起到诱杀成虫从而减少产卵量的效果。”
据悉,果蝇,又称为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种类很多,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成虫对瓜果香甜味和黄色有趋性。果蝇繁殖力强,条件适宜时,一年可繁殖十多代,是为害农业的主要虫害之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