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谈雅伦一起雅论

多彩肇庆
+ 订阅

我与谈雅伦一起雅论

作者:谢健江

【陈建侯是“我不相信”的代表】

 

明代行吟诗人徐霞客,在他固有的思维中“五岳归来不看山”,后来又发表极具影响力的讲话:“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二百年后,清代二品官员陈建侯是“我不相信”的代表,他认为徐霞客“料应未上七星岩”,不知道蓬莱在肇庆。

两个朝代的高人对话,激发我探索、求证的好奇心。三山五岳是有名气,其实七星岩也不是一点名头也没有,唐代李北海说“妙有特起,灵表秀开,群峰嵯峨,飞动逼人”,评价也极高的。

故事的原型便在七星岩摩崖石刻的石室洞。

 

 

【一洞天书,除了古人入内都是读者】

七星岩,仿佛是肇庆城里的世外桃源,虽然景致迷人却与世无争,况且清丽静谧,古朴低调,一般人也想不到这里藏着“国家级”的珍贵石刻。

说句真话,最初我以为石室洞无非传说,千溶百洞深邃一色,没什么娇羞旖旎的。而让我倾倒,并把石刻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寻觅北宋儒学家宋逑“岭南惟此兴隆地”诗句的那一次。

 

记得那天,我邀请年过七旬的谈雅伦老师为我授课,他带我走到洞口,观览一目了然的大小石刻,就像门楼开张精心布置,充满喜庆,对来者形成不可阻挡的诱惑。

经过他风趣的讲解,哦!唐代的七星岩,是一个石锦添花的季节,每一个来自心灵释放的声音都会骤然激起思潮的狂澜。头号人物李北海,就是在这样的季节里一举登上崧台。

七星岩古名称崧台或嵩台,里面就是崧台第一洞。

走进洞内,峭壁似花,石刻如画。石壁上的刻字镀上了色彩,绽放着唐宋元明清民国奇异的风情。一幅幅纵横交杂,参差错落,如此丰富多采,十个人也目不暇接,我真的看不过来,还是看见喜欢的拍些照片回去慢慢品味吧。

即使如此,一看就勾魂,我的视线也是上下重叠,反侧相承,平视方向的粗犷处能撼心夺目,有斧铖倔强之气;仰望也有雕天凿地的佳作,如鬼斧神工不露声色;俯瞰最易发现秀美之品,宛若少女细腻内敛,轻柔简洁。我发现,一洞天书是肇庆的奇迹,除了古人入内都是读者。

【能够挺起洞天的脊梁,必然弯下无数次的腰杆】

嘿,说到这,相信大家一定会问肇庆人在如此严实的山洞里,为什么要凿这么多的作品,这么大的石刻?谈老师一抹微笑滑稽地说:“必须是亲临其境的高官名家方可刻石。”

请不要心生奇异,此话真切,不是朝廷的军政要员,就是文化名人,其他人不能登“大雅之堂”,只有附笔或者和诗。这是“皇权巍然”,有节制的高质量,区别于他山的见钱挥毫和飞来品。

我与老师边说边笑,也一唱一和地坐着小船,进入洞的深处,看望古人留下墨迹而未刻石的、没有然后的半成品。

从另一个角度想,刻石不留名的端砚石匠是什么角色呢?他们不会在此松花酿酒,春水煮茶吧?能够挺起洞天的脊梁,必然弯下无数次的腰杆,都是一代代匠人把高贵者“刻画上榜”的。

事实就是这样,南宋肇庆郡守叶南仲石刻诗句“斗峰遥认旧嵩台,为劝耕农特地来”,一语道破天机。如果不是穿凿附会的话,这里是砚工一生躬耕的土地,也耕作生命共存的艺术。

 

【我俩互望一眼,笑了,同属于有古典情怀的那种人吧】

上苍赐给肇庆天然宝物的同时,也在考验历代的肇庆人。工匠踏着天梯,用制造贡砚之手,一凿一锤,随着一阵阵嚓嚓嚓的错刀之声,石粉碎屑落了一怀,峭壁上最终闪亮了记载的文明。

也许,是工匠借用诗文抒发的情怀,来完成自己的精神自传,又或者达官贵人的情怀借助工匠的精神来提升自己。于是,产生了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并且形成了长篇巨著。

 

哗!一览千年,文脉连绵,这里一方山水注入了时代文化,时代文化激活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定型了永恒的艺术成就。如此想来,尤其让我感动。

 

当身边的游人走马观花擦肩而过的时候,谈老师偶尔绕到了别处后来新款的石刻,不敢恭维。我俩互望一眼,笑了,同属于有古典情怀的那种人吧,其实是被同一种情操所感染。

不过想来,为什么不来石室岩访学寻读呢?对传统的追溯是为了未来的创作,那是民智泉源的洞府啊!平心而论,当代石刻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挑战的精神!

对石刻从陌生到了解,过程逐渐有趣。你一定会想,石室洞真正有艺术价值的是哪个作品?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哈哈,真的有不少人关注。

谈老师随口如数家珍一般,包括唯一的石线观音画也说得媚媚动听。我观察这些星罗棋布的石刻,有鲜为人知的唯美诗文,有绝无仅有的经典书法,还有工匠精雕细刻的佳作。

【“崧台第一洞”巨额石刻,作者是苏东坡吗】

当然,一件慑服人心的,有如流光闪烁的艺术精品,大都由二人以上共同完成,好比一首传唱之歌,有名人作词,也有高手作曲。

我觉得,千年诗廊是灿烂文化的优秀国展,不需要和我一样的文化人,用善心非要评它个金银铜。石刻,是一种人魂与山俱存的艺术,以食为天之民不会把一纸奖项的分量看得比七星岩重。

你相信吗?我与谈老师只见过几回,但似乎成了老友,傻乎乎的特开心了半天,如同沉浸在宋人余翼“尽游终日恣陶然”的诗刻空间里。

随后,探讨最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就是“崧台第一洞”巨额石刻,作者是苏东坡吗?

仰望,山魂不朽,墨香能染;回望,星湖水清,照见一座肇庆城。

多彩肇庆编辑部

来源:谢健江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