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口罩江湖里的“佛山功夫”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3天攻克技术难点,两周完成生产线优化改造,日前,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两条熔喷布专用聚丙烯(PP)材料生产线投产。佛山“制罩”产业链再添一名“大将”。

过去两个多月,口罩市场经历了口罩紧缺、口罩机难求、熔喷布告急等重重难关。进入三月下旬,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大量企业进入口罩生产链,口罩产能逐步提升。紧张的口罩市场终于喘了一口气,部分药店货架上已经重新摆上了口罩。

摆脱“一罩难求”背后,是无数制造车间夜以继日地运转。在佛山,依托强大的装备制造实力,数十家企业建厂、扩产、转产,投身“制罩”大军。如今,从原料生产到口罩机制造再到口罩生产,佛山形成了一条近乎完整的口罩产业链。

全国BOPP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熔喷布原材料、大国重器零部件生产商转产口罩机、阿迪达斯供应商研发全自动口罩生产设备、家电巨头上马口罩生产线……对于很多佛山企业而言,口罩是一个陌生的行业,但是数十年积累的制造实力成为企业跨界的最强助跑。透过这条口罩产业链,可以再次见识佛山制造的“功夫”。

攻克材料关:

熔喷布从原料到成品都有了

德冠薄膜进入口罩生产链源于一通电话。2月底,一位客户致电德冠薄膜,希望德冠薄膜为其提供生产熔喷布所需的聚丙烯(PP)材料。当时,正是熔喷布最为紧缺的阶段,口罩生产就受制于这一片“薄布”。

为何这位急需熔喷布原料的客户会找到德冠薄膜?事实上,德冠薄膜此前并没有生产熔喷PP料的经验。

“熔喷PP料和塑料薄膜的原材料都是聚丙烯,我们可以生产母料,客户寄希望于我们也能生产熔喷PP料。”德冠薄膜轮值总裁何文俊说。受到客户启发,德冠薄膜也萌生了生产熔喷PP料的想法。

作为国内领先的聚丙烯薄膜研发和制造厂商,德冠薄膜有着强大的功能母料研发与生产能力。在德冠薄膜,每月几乎要消耗掉7000吨聚丙烯材料用于生产薄膜产品。

3月2日,德冠薄膜成立了专门的熔喷布项目组,开始研制熔喷PP料。何文俊解释,虽然原料都是聚丙烯,但是用于熔喷布的材料其流动性比普通聚丙烯材料高500倍以上,如此才能从喷丝孔挤出,经过牵引、冷却形成网。

经过德冠薄膜母料研发专家的努力,在进行了液态配方、固态配方与现场加注降解剂等系列测试后,仅三天时间,德冠薄膜就能稳定生产熔喷PP料。之后,经过两周的生产线优化改造,德冠薄膜生产线单线产能达到每天5吨。

德冠薄膜攻克熔喷PP料意味着,佛山的口罩生产链再向前延伸了一步。熔喷布从原料到成品,佛山制造都能解决了。

德冠薄膜生产线单线产能达到每天5吨。图片来源:企业公众号

作为口罩关键材料——熔喷无纺布和纺粘无纺布的重要生产基地,早在大年三十,佛山就有一批无纺布企业提前复工,加班加点生产无纺布和口罩驰援抗疫。

位于无纺布产业重镇南海九江的佛山市南海区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下称“必得福”),是全国最大的非织造布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企业之一。除夕前夕,必得福紧急号召工人返厂,除夕下午,必得福工厂三条口罩生产线开始运作。

与必得福仅3公里之隔的贝里集团南海南新无纺布有限公司(下称“贝里南海”),也在除夕前夕号召大批员工返回生产一线。进入满负荷运作后,仅贝里南海一天就能生产80吨无纺布,可供制作40万件防护服、100万只普通医用外科口罩。

数据显示,目前整个九江镇的医卫用非织造布行业企业年产值超20亿元。而辖区内的高端医用无纺布产能在2020年预计将达12万吨,约占亚洲高端无纺布产能的10%。

“如果市场需要,我们可以调整产能满足需求。”何文俊表示,目前,德冠已完成两条功能母料生产线的优化改造,熔喷PP料的产能达到了每天10吨。

从零件到整机:

“机械大拿”跨界生产口罩机

在1、2月份的口罩极度紧缺期,全国大批企业蜂拥入局口罩产业。彼时,除了原料紧缺,设备也同样紧缺。“一罩难求”背后也是“一机难求”。

对于以装备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佛山来说,没有机器,那就造。

春节期间,位于顺德陈村的佛山市松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松川机械”)销售部不断接到紧急电话表示急需口罩包装设备。松川机械原有口罩包装机生产经验,但是由于此前需求量较小,并未着力发展这个领域。

2月10日起,松川机械正式复工,全力转产口罩机,组织工程师进行技术攻关。“我们连夜赶工,技术提升和改进基本只用了2天,就测试完成。”松川机械销售总监刘丽珠说。这大大缩短了交货周期,原来交期要20天的产品,直接提前到了5天内发货。

在生产新机械的同时,针对特别急迫的客户,松川机械还将库存尚未发货的其他行业机械进行改装。

松川机械长期深耕包装机械行业,从技术上来说,生产口罩包装机并不难。但是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不足一度成为扩产难题。松川机械采取调整工艺和寻找替代品等方式解决,有的部件甚至直接让员工在车间内自己加工出来。

零部件的紧缺迅速传导至上游的零部件生产商。正月初七,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中南机械”)接到佛山一家口罩机生产企业的紧急需求,希望中南机械能够帮助生产精密核心零部件。

作为佛山装备制造领头羊的中南机械也站在了口罩生产最前端。肖霞摄

坐落在南海大沥的中南机械,一直致力于大中型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是“雪龙号”科考船、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的重要零部件生产商。但对于口罩机零部件,中南机械也是第一次涉足。

一切从零开始。中南机械召回公司20多位技术人员,同时组织佛山市机械行业协会下属10多家企业全力配合进行零部件制造。凭借几十年精密制造技术积累和行业内的紧密协作,不到一周,所需零部件便成功生产出来。

有了零部件,中南机械又开始尝试制造口罩机整机。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许冠和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研究制定生产方案。2月28日,中南机械制造的第一台口罩机下线。从决定做口罩机到第一台下线,前后耗时仅十天。

在口罩带生产设备里依然有“佛山造”。佛山市满大服装辅料有限公司(下称“满大服装”)深耕针织行业多年,是李宁、安踏、阿迪达斯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商。经过连续7天的技术攻关,满大服装自主研发出“一机八十条”的全自动口罩带专用生产设备,产能是原来普通设备的10倍以上。

此外还有宝索机械、华焯科技、瑞普华机械、益百机械等一批佛山装备机械企业转产口罩机。连月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口罩生产商蹲守在这些佛山工厂门口,等待着口罩机下线。

建厂扩产转产:

佛山制“罩”总动员

在造口罩这一环节,建厂、扩产、转产的佛山企业更是不胜枚举。

总部位于南海平洲的惟合国际集团公司(下称“惟合国际”),主要从事汽车和工业装备的制造和进出口业务。春节期间,面对疫情蔓延,口罩持续紧缺的情况,惟合国际董事长王毅做出了投资建厂决定。

2月14日,惟合国际发挥工业自动化和设备制造优势,紧急调回国外团队中技术人员,并高薪聘请了华南理工自动化专家组,组成攻关小组,开始进行口罩生产线设计工作。同时,公司启动全球采购体系和本地制造业协作体系,完成了零部件的加工和采购。

惟合国际的口罩生产线。

2月21日,惟合国际开始自行安装和调试自产的30条口罩生产线。2月24日,口罩生产线实现投产,每日医用口罩产达450万只。除了自有生产线以外,该公司还加急订购了10条医用口罩生产线用于防疫急需。

无独有偶,位于顺德的广东省澳康泰医药有限公司(下称“澳康泰”)也“闪电”开厂。在短短十余天内,澳康泰找到了厂房,并搭建了7条生产线,包括6条生产大人口罩,1条生产儿童专用口罩。同处顺德的广东恒基实业集团亦事急马行田,在40小时内完成注册和前期筹建,投资数百万元在顺德建立起一家名为“马行田”的口罩生产厂。

一些生产卫生用品的企业,在转产口罩上更为“对口”。佛山市洁邦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下称“洁邦”)是一家生产卫生巾的企业,该公司在2月份决定新增5条口罩生产线,合计可日产口罩50万个。除了将公司一部分熟手工人转至新增的口罩生产线,洁邦还对外新增招聘约100人。

佛山中欣卫生用品有限公司(下称“中欣”)是三水一家卫生用品制造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婴幼、妇女和成人卫生用品。复工之后,中欣用15天时间完成对原有生产线的改造并火速投产,目前日产量已达到4万只。所有口罩生产设备到位后,日产量将能达到60万只。

美的自产一次性卫生防护口罩。

另外,佛山两大千亿级企业美的和碧桂园也跨界而来,在短短一个月内,两家企业均完成了从筹备到生产下线。

美的从2月初开始计划口罩生产,并紧急协调设备采购等事宜。同时,美的启动对旗下净水器生产车间的改造。净水器生产车间具备10万级的洁净车间等级,可以实现无菌无尘的生产环境要求,改造后用于布置口罩生产线。

碧桂园则将口罩生产任务派给了博智林机器人的医疗科技子公司博方众济。接到任务后,博方众济快速完成了生产场地安排、产线设备采购、合作方洽谈和资质认证等一系列工作。3月6日博方众济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

截至到3月1日,佛山市已有58家转产防疫器械企业取得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应急备案,其中的53家转产口罩。

【撰文】林东云 叶洁纯

编辑 陈禧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