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记者从中山市供电局获悉,2019年最高负荷日负荷601.1万千瓦,全年供电量突破300亿千瓦时大关,达到302.37亿千瓦时。并预测,2020年最高日负荷和全年供电量分别增长6.47%和4%。
另一方面,为应对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广东电网公司本年度计划投产约15亿元用于中山电网建设,目前,中山市7大电力工程均已开工,其中4个工程将于上半年完工,全部工程投产后,合计投产主变容量143.8万千伏安,投产线路长度101.418公里。
施工人员增加一倍,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在位于黄圃镇的220千伏古海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一台近30米塔吊正在运送钢材;下面的工地里,数十个工人头顶蓝盔,在露出水泥地面的“钢筋丛林”里来回奔忙……
“古海输变电工程总投资2.88亿元。本期新建240MVA主变压器2组,220kV出线6回,110kV出线9回,10kV出线20回,每组主变10kV侧安装5组8Mvar低压并联电容器。”中山供电局220千伏第一业主项目部负责人孟飞介绍,变电站去年8月动工填土,11月开挖,今年10月就能完工投产。目前正在进行地基工程,预计在雨季来临前完工。
受疫情影响,该工程的开工日期不可避免的延后,今年3月1日才正式开工。为追赶工程进度,在预期内完工,该工程施工方紧急招募人手,投入120余人入场施工,较春节前多出一倍。
现如今,70多亩的工地上,到处可见防疫标语;4台搅拌桩机正在加班加点的往地下注入水泥,固化工程土地;3台挖掘机也在场地周围进行挖掘工作……
孟飞介绍,变电站主要供电范围为南头、黄圃、阜沙等镇区,投产后在中山东部地区形成220千伏双回路环网结构;建成后,上述区域即使出现跳闸情况,也能瞬间恢复供电,极大的提升供电安全和可靠性。
7大工程年内完工,提升供电能力
古海输变电工程向南不远处的阜沙镇丰联村,220千伏德隆至浪网双回送电线路工程也在加快推进中。
与古海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不同,德隆至浪网双回送电线路工程主要是通过架设新电线,提升供电能力。
“原来的240平方毫米的电线,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因此要替换成630平方毫米的电线。”该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王瑜介绍,目前该工程已开工8天,其中影响周边居民用的1—3输电塔工程预计下月5日就能完工。
此外,为加快工程进度,施工单位加大人员投入,较以前增加三分之一的人手,满足现在几座输电铁塔同时作业的要求。
事实上,220千伏德隆至浪网双回送电线路工程只是中山文山(上稔)站配套220千伏线路(德隆-浪网、古海-团结、德隆-古海-仁和)工程的一部分,其整体工程将于今年底前,连同220千伏团结输变电工程、220千伏古海输变电工程一起建成投产。
除年底完工的三大工程外,中山市上半年也有一批输变电工程完工,分别为:110千伏接源输变电工程,110千员峰输变电工程、110千伏高平二输变电工程,以及110千伏和泰输变电工程。
以上工程投产后,合计投产主变容量143.8万千伏安,投产线路长度101.418公里。将大大增强中山电网架构,有效解决部分地区用地紧缺问题,为中山市大湾区建设和重振虎威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记者】王韶江
【摄影】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