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为什么都跑来广东?

广东志愿者
+ 订阅

历经“漫长的冬日”,3月19日晚,载有551名湖北荆州来粤务工人员的返岗专列抵达广州南站,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湖北始发的首批返岗专列之一。登上去远方就业的专列、搭乘回城复工的包车、回到亲切熟悉的工作岗位......社会的生气正在逐步恢复,被打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正在渐次回归。

3月20日,团广东省委结合湖北务工人员开始入粤返岗的时间点,开展“我的湖北朋友”公益传播活动,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公益宣传,消除疏离、消除歧视,推出《我的湖北朋友》视频,时长1分25秒,由筷子兄弟王太利配音。视频从湖北籍入粤返岗人员的视角出发,讲述其心路变化历程,突出“不疏离,不歧视,我们是同胞也是同袍”的主题思想。

紧接着,团广东省委在微博上发起并主持“#我的湖北朋友# 欢迎回来”话题,一天时间内阅读量即超过400万。网友纷纷留言说,“广东果然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领头羊,点赞。”“不疏离,不歧视!感谢为我们湖北人发声!”“病毒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湖北不是,湖北人更不是。”“春天来了,从拒绝双标,换位思考开始。”

点开收获湖北朋友的温情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湖北人为什么都跑来广东?

湖北按顺时针方向走,分别与陕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6省市相接。

在疫情刚刚爆发的时期,从疫情地图看,陕西比河南浅一个色号。在更外围的省份中,贵州浅了两个色号;而广东、浙江与湖北并非直接相邻,反而疫情较为严峻。

疫情反映了人口流动与往来,也间接是经济、交通、历史等因素的反映。浙江如此,广东也是如此。拆开来看,广东大城市多,病例出现在许多城市,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东莞等都有疫情通报,居于广东最西侧的湛江,东侧的潮汕也有病例。根据深圳卫健委发布的较为详细的病例通报,可以知道深圳的早期输入性病例来源有几大类:探亲往来、旅游往来、出差往来。东莞的疫情通报也存在此种情况。

广东,可以说是湖北人的第二故乡。

经济发达的广州,越来越多的跨省移民选择在此扎根

广东,湖北人的淘金圣地

在深圳、东莞这样的广东城市,湖北人往往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亲戚。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无非两点:在过去,湖北人跑去深圳淘金留了下来,但和湖北老家还有联系;而在现在,更年轻的湖北人依然往广东跑,有些人常住在深圳。

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地区就像是“淘金热”的加利福尼亚。珠三角提供了无数就业机会,自然也吸引了无数移民到来。

1990年,深圳,工厂流水线的女工,从80年代开始珠三角经济就快速增长,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吸引移民大量迁入

就像许多浙商外出到其他城市形成“浙江村”,湖北人也有许多外出到其他市镇形成“湖北村”。广东广州的海珠区东风村聚集了两千多家制衣厂,老板和工人大多是湖北天门人。在制衣业之外,配套的餐馆、零售业等也有湖北人从事。当地本地人仅有5千多,外来人口约12万,是本地人20多倍。

广东中山也有“湖北村”。20世纪90年代,一个仅有3600多本地人口的大岑村,方圆10多公里范围内,积聚了六七百家湖北人创办的家电类企业,并招致大量湖北人在此打工,三四万湖北人在此扎堆。有的湖北人成群结队到同一个地方去打工,也有湖北人是单枪匹马去广东闯荡的。张彤禾所著的《打工女孩》中描写的打工人物之一吕清敏就是湖北人,2005年前后在东莞打工。

当然除此之外,新一代高学历年轻人也有很多去广东发展。武汉大学云集,是重要的人才输出城市。

广东有数个城市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都吸收各类劳动力。大量移民涌入为广东本地人带来了租金,也使得工业繁荣,发展迅速。

东莞从最初的衣服、玩具和鞋子等简单制造业做起,到90年代,就已经转向电器和电脑部件。大量制造业成绩不菲的城市,让广东有“世界工厂”之称。

湖北给不了的,广东给

那么问题来了,湖北人为什么要前赴后继跑去广东打工、做生意呢?

原因就在于:未来。

农村剩余人口大量外出打工,这是湖北也是其他省份的现象。

湖北是农业大省,洪湖莲藕、恩施土豆、秭归脐橙、罗田板栗等特产多样。但农业大省一般劳动力过剩。例如湖北天门,就是劳动力长期外流。不是没有人尝试在湖北建工厂,但是比起广东来,湖北的工厂开不了那么高的工资,自然招工也更困难。

湖北省天门市小板镇杨氏家族几代人以务农和吹糖人为生,传到如今只剩下3个人还能吹糖人。如今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

湖北黄石市阳新县曾引进全球闻名的鞋业代工厂——台湾宝成集团,投资建立鞋厂。当地鞋厂的工资只有1500元左右,而在温州普遍能拿到3000的工资。此外,只有顾及小孩的中年人愿意留在当地,年轻人还是愿意出去,因为“在外面肯定好玩一些”。

阳新人还是大量接着去温州和东莞等城市打工。阳新是沿海工厂早期内迁时面对的困境的一个缩影。随着中部城市武汉、郑州等的发展,出现了更多企业,更多配套二、三产业,也能招到员工,但能吸收的就业人口有限。

而沿海的浙江、广东,恰恰能给湖北人提供,更多湖北给不了的就业、工资、岗位、机会。

经济发达地区更具备吸引力,对人口迁移的拟合模型显示,GDP和人口迁入率有着不可小觑的关系。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吸引大量人口。而比起长三角,湖北人更钟爱珠三角。2010年湖北流入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是173.8万,长三角则少了一百万。

一个人如果要外出工作,总是倾向在家乡周围找工作。湖北人去广东,要比去浙江更近,这样离家更近、交通成本更少。这里的近指的是交通距离的近,而不是直线距离。

这形成了湖北大量输出人口到珠三角,中量输出人口到长三角,少量到京津冀的局面。

湖北和广东,联系比你想得还亲密

事实上,湖北从来都不是一个中部普通的省份,湖北和广东之间的联系要比想象中多得多。在测算了经济、人口、交通等因素后,湖北和外省的经济联系,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远亲强于近邻”。湖北与北上广的经济联系更强,从交通运输量来看,也能反映湖北与南方的广东之间有大量往来。

2008年-2009年的航空客运量与货运量,武汉与广州之间的往来都比长沙与广州之间大。本身因为武汉的经济体量比广州更大,克服了距离障碍。2009年,武广高铁刚开通第一年,日均输送客流56,000人,最高的时候达135,000人/天。武广高铁开通,既是因为之前的京广铁路运输压力大,是已有经济联系的反映,也进一步加强了经济联系。

武广高铁开运后第二年,国内到湖北的客流达将近21亿,比上一年增长39%;旅游收入1409.48亿,比上年增长45.4%;境外客流达181.74万人,增长36.2%。湖南、广东亦有大量客流及收入增长。

武汉,汉口火车站

作为大型中部交通节点以及中部省份中的特大城市武汉,而广东的广州、深圳都是大型交通节点与城市,武汉与之有往来十分正常。

在大型交通动脉线(北京-武汉-广州,以及成都-武汉-上海)上的大大小小的市镇,也都被带动得往来密切。例如,居于武汉与郑州两大枢纽之间的河南信阳,也是一个不小的交通节点城市。

在纯粹的旅游出行上,刚好,冬季是去热带国家和地区旅游的旺季。一些客流本来就去广东旅游;而另一些去东南亚等地的游客也需要取道广东。与广东相比,一些地域,因为恰好没有落在如棋盘线一样的交叉网线上,也不位于热带,在疫情中受到的影响较小。

在大型交通动脉线上的大大小小的市镇,也都被带动得往来密切

10万广东志愿者做你的“最强后方”

正是因为湖北与广东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结合疫情暴发的情况,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在大年初二就向全省志愿者发出倡议书,倡议志愿者行动起来,共同助力疫情防控胜利。

在家乡、在社区、在农村、在交通路口,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一个又一个的“超级变身”中,筑牢了抗疫防线。(战疫当前,青年何为?)(光明日报:战“疫”前线来了广东志愿者。)截至3月20日,广东共青团已通过“i志愿”等平台招募储备志愿者17.5万人,上岗志愿者15.2万人,实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8.6万个。

为更好地支援抗击疫情一线工作,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从“一起来 粤有爱”志愿广东公益之夜活动的义卖款项中拨付200万元,用于此次抗击疫情工作,其中划拨50万元给武汉团市委、30万元给荆州团市委,用于抗击疫情志愿服务经费以及为广东省对口支援湖北医疗队提供适当的保障;120万元用于购买物资以及前线医疗队通勤保障。详情请戳传递那夜广州塔上空的“爱”,200万支援湖北!

广东的志愿“守群人”也时刻在线守护着远在湖北的2000多名广东医疗队员,及时为前线解决各种需求,协助解决他们防护物品短缺、保暖物品不够、生活不便、应急车辆不足等困难。

广东和湖北两省的志愿者们双双联动,送车、送物资、送节日问暖、关爱医护人员家属……他们一直守群,为武汉,做最硬核的“后援团”。

广东共青团为湖北共青团寄送10万个医用外科口罩,用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春天重新归来

这里有

广东1200万名志愿者

无时无刻的关怀与支持

不疏离 不歧视

我的湖北朋友

欢迎回来

亲爱的志愿者:您自身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也是我们最关心的!

请您切记:一要把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永远放在第一位,上岗服务时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和健康保障;二要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行动,在确保防护措施到位的前提下积极参与,避免擅自行动。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杂志,网易上流等

编辑:沙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