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南粤大地掀起了以工农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怒潮。在广东,最早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农民运动的,是我国农民运动先驱——彭湃,被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这位从朱门里杀出的白面书生,带领广大农民,率先揭起了农会大旗,自此之后,农潮突起海陆丰,并很快波及广东全省。
脱下学生装向农民演讲
彭湃是广东省海丰县人,1896年10月出生于一个工商业兼地主的家庭,他从小深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目睹当时社会的罪恶现实后,立志要改革不合理的社会,推翻不合理的制度。
家人本来期望彭湃读书做大官,承继家业,光宗耀祖。然而,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归来的彭湃,不愿做官,而是挣脱家规祖戒的羁绊,带头闹起了革命。
初时,彭湃头戴白通帽,身穿学生装,足登帆布胶鞋,到村子里进行宣传活动。可是,村民见到他,却误认为是下乡勒索苛捐杂税的官员,都敬而远之。他奔走了一整天,没有人敢来与他攀谈。
几番碰壁之后,他找到了村民不愿意与他接近的原因:自己对农民讲话过于文雅,穿着也与农民不一样。于是,他脱下了学生装,身着粗布衣裳,头戴竹笠,赤着双脚,到农村与农民拉家常,广交朋友,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渐渐地,村民们愿意与他交谈,专心听他的演讲。
联合多方力量解救农会干部
1923年元旦,海丰县总农会宣告成立,会员达10万人,彭湃任会长。这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县级农民协会组织。同年4月,彭湃到陆丰县宣传和发动农民,筹备总农会,接着正式成立了陆丰县总农会,会员有3万余人。
农会组织的迅速扩大,引起反动势力的恐慌。1923年夏季,海丰连遭风灾水患,农作物歉收,8月初,海丰县农会在彭湃的主持下,在海城召开农民代表大会,要求田主减租免租。豪绅地主闻讯,群起反对,坚持依照旧例缴租,只准欠,不肯减,并急忙派人下乡催租。
同年8月16日,正值农历七月五日,海丰反动县长王作新以“农民抗租”为名,派军警300多人包围进攻农会,抓捕农会会员20余人,封闭农会会所,解散农会,并四处张贴布告,通缉彭湃。这就是海丰农民运动史上有名的“七五”农潮。
在农民运动快被扼杀的紧要关头,彭湃一方面积极组织海陆丰农民准备武装斗争,一方面长途跋涉到老隆找当时统治东江地区的陈炯明进行说理斗争。同时,争取惠、潮、梅三地农会的声援,迫使王作新释放被捕的农会干部。
1925年5月,广东省农民协会成立,至1926年5月,广东农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全省90多个县中,已有66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的组织,参加农会的会员达62万余人,占全国农会会员总数的60%以上,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先导。
彭湃的名字,与中国农民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旗帜。周恩来说,谁不知广东有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毛泽东也称赞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
内容来源: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内容有删减。
【栏目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内容整理】汪祥波 吴玉美
【党史精读栏目主持人】李强 张丽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