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竹鼠的粮食,以后是游客的风景。”
高官新拍拍身边的竹子,
又指着不远处轰鸣的挖机,
“那里要建荷花池,有60亩,
到时跟养鸡场、香菇场连成一片,
说不好我还能开一间农家乐。”
■竹鼠养殖项目急刹车,高官新打算在200只鸡苗的基础上增养走地鸡配合香菇种植基地稳定增收。
失去近500只竹鼠的痛心犹在,但在驻村工作队的迅疾扶持下,他很快走出阴霾。种植香菇和扩养三黄鸡的计划已施行,第一书记薛远鹏还为他规划了更长远的农旅项目。
“舍了竹鼠不耽误脱贫致富。”高官新信心满怀。
高官新是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曲滩村的竹鼠养殖户,河源全市,像他一样涉及特色养殖的贫困户分布四县一区,总计231户,养殖门类包括竹鼠、豪猪、蛇、果子狸、梅花鹿等五类,产值675万元。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社会反思的当下,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应对才能减轻贫困户受到的影响?紧急刹车、平稳转向、给力加油!连日来,河源市扶贫工作局审时度势快速反应,交出一份可供借鉴的样本答卷。这一波有勇有谋的主动作为,不仅为合作社及贫困户争取到复工复产的宝贵时间,同时抓住时机补产业短板、以强项替代弱项,为脱贫攻坚的收官决胜夯实基础。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河源东源县多个贫困村,目睹众多“高官新”在各方及时有力的帮扶下步出情绪低谷,“辞旧迎新”,顺利转产。
群星村
弃蛇养鸡, 新旧衔接快步走
“不能养蛇就改养三黄鸡,年终给贫困户的分红不会少,合作社转产,绝不会影响脱贫攻坚。”来回几趟,邹亮把坡地上的喂食器全部搬回鸡棚,围在他身边的鸡仿佛收到指令,三三两两“咕咕”叫着回笼。天色渐渐暗下来,被鸡群吵闹了一天的山林恢复宁静,邹亮开着小货车下山,细雨迷蒙中,山路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东源县群星村位于河源北部贫困山区,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71人,贫困户46户150人。囿于耕地面积紧缺的现实,深圳市文联在对口帮扶群星村后,因地制宜打造水律蛇养殖基地。中专毕业后的邹亮去年6月返乡,协助叔叔成立东源县裕仿专业养殖合作社,建设养蛇基地。叔侄俩改装了16间废弃老宅,置办各种配套设备后购进蛇蛋孵苗,一门心思扑在蛇场,等待可观的回报。“晚上11点基地还亮着灯。”驻村第一书记梁超告诉记者,合作社负责人邹裕仿和侄子邹亮都很勤快,在3000条水律蛇身上投入极大心血,眼看着蛇蛋变成小蛇,蛇苗日渐肥硕,却突然面临转产,情绪难免低落。“我特别理解他们。”梁超和驻村党建指导员、村“两委”干部一次次来到蛇场,与他们沟通,耐心分析形势,指导合作社寻找新项目,及时止损转产。邹亮的工作不难做。事实上,这个嗅觉敏锐的90后,在疫情发生不久便觉察到养蛇的危机,“我发现鸡苗价格正在谷底,25元一只,所以说服叔叔早做打算,半个月前就购入了2000只半大的三黄鸡。”邹亮的鸡棚搭在距离蛇场1公里外的半山腰,两个粉色的长条形大篷藏身苍山之中,从远处望过去,红绿相间,别有一番景致,“四个月以后就能卖,净利润有8万元。”邹亮打算每月扩养2000只,尽快弥补受疫情影响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3000条水律蛇的损失。记者了解到,尽管东源县率先全市拿出200万元为扑灭境内野生动物止损,乐观估计该合作社可获得20余万元补贴,但尚不足弥补场地、人工、水电等方面损失,蛇场涉及群星村46户贫困户收益,叔侄俩都明白扶贫产业的责任所在,“要加倍努力……”叔叔说,2020年合作社的养蛇项目预计可为贫困户每户增收260.87元,转产之后,该项增收仍可保证。虽然对转产后的发展抱有信心,但说起被深埋处理的几十袋水律蛇,邹叔叔仍感心疼,“养了那么久,填埋那天,最大的那一条蛇,隔着袋子都能认出来,不敢看。”他叹口气,又道,“政府和驻村工作队跟进转产很到位,梁书记一个月跑来五六次跟我沟通新项目,连销售都考虑到了。没有这些帮助,新旧衔接不会这么快。”梁超为合作社转产想到的不止销售。他说,鸡棚附近缺水,工作队已协调资金开建储水池,确保合作社的养鸡项目早日走上正轨,“出栏后的销售我们也在想办法,除了帮扶单位联系线下大宗订单,线上电商渠道也在沟通中。”梁超说,此次转产,既要保障合作社利益,更要确保贫困户和村集体稳定增收。
柳城村
养鱼养羊,东边不亮西边亮
■陈路军身后的处理现场,深埋着他精心育养的2000多只竹鼠,送别竹鼠那天,他掉了眼泪。河源市扶贫工作局提供的统计表显示,除蛇以外,该市特色养殖扶贫项目还包括竹鼠、豪猪、山猪、果子狸以及梅花鹿等,目前,除部分放弃养殖外,一些贫困户或合作社已明确目标转为家禽养殖,秀珍菇、中药材种植和养鱼、酿酒以及养猪等产业。
■竹鼠养殖紧急刹车,陈路军(右)与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合力摘下旧牌。柳城镇柳城村即是从竹鼠养殖急转至挖塘养鱼的其中一村。柳城村的竹鼠闻名四里,出自崎澎竹鼠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鼠苗不仅稳定供应东源县,还远销汕尾、梅州等地。合作社是深圳市盐田区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扶持的特色农业产业,旨在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户参与,达到增收脱贫的目标。负责人陈路军是一位退伍军人,从2015年8月开始摸索竹鼠养殖迄今,从他手中售出的竹鼠超过3000对,直接或间接带动百多名贫困户参与养殖。2018年,竹鼠养殖成为柳城村扶贫产业,村里有15户56名贫困人员进入该产业谋求增收,陈路军成为致富带头人。雄心勃勃的他难以预料,2020年的一场突发疫情,会终结合作社的竹鼠养殖。
■已动工开挖的鱼塘边,陈路军(中)和柳城村驻村第一书记郑俊灶(右)、党建指导员一道谋划柳城村鱼塘养殖项目。“按照这个进度,月底一定能注水放鱼苗。”3月13日上午,陈路军和郑俊灶并肩站在坡地上交谈,他们面前,一台挖机正在低洼处作业,荒地上的泥土被一铲一铲挖出,偌大一处鱼塘已见轮廓。郑俊灶是深圳市盐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盐田区城建集团和盐田区科技创新局驻柳城村第一书记,这些天,他和陈路军谈过很多次转产方向,认为养鱼是个“合体”的好项目,“我是学种养畜牧专业的,无论种养,都能第一时间上手。”陈路军告诉记者,尽管深埋竹鼠时自己掉了眼泪,但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不会动摇他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我还年轻,从头再来都不怕,更何况还有政策支持,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这个黝黑敦厚的竹鼠“行家”,已经做好全面转型的准备,“我能缓过劲,除了竹鼠,柳城村下一个要出名的,是合作社鱼塘里的塘鲺。”郑俊灶和陈路军算过账,占地3亩的鱼塘总投资18万元,年产可达1万斤,“跟竹鼠比,养鱼利润稍差一点,但我们需要的是更稳定、可持续的产业。”郑俊灶说,参与竹鼠项目的贫困户有代养、散养两种方式,目前所有参与者都明确了转产方向,有人准备拿出“看家”本领酿酒,还有人计划搭棚育羊养牛。56岁的贫困户陈秀平打算利用现有鼠舍繁育小羊羔,“长大了放坡上养,棚子这几天就能搭起来。”他带着记者参观自己的“山头”,“你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我的,有这么大地方,还有工作队帮扶,我就不信干不出名堂。”陈秀平斗志昂扬,已经跟邻村的养羊专业户预定了15只母羊,“不养野生动物是大政策,必须服从。东边不亮西边亮,养牛养羊,一样能脱贫致富。”陈秀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家里的独子如今已大学毕业,“这几年儿子的学费全靠教育补贴,我们一家靠扶贫政策过上好日子,转产不是难事,家里没有了负担,我就甩开膀子做事!”
凹头村
扩种菌菇,附带三黄鸡补位
转产事宜,于东源县船塘镇凹头村贫困户欧火先而言,是成竹在胸。他是村里参与养殖竹鼠的四户贫困户之一,但在去年,村里的秀珍菇养殖基地建成后,欧火先行如其名,“火”速行动承包大棚,“先”入先试,预计年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人均日收入150元,还能兼顾农活和家务,特别受欢迎。”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振华告诉记者,凹头村的扶贫项目分放若干“篮筐”,竹鼠项目的突然停摆,对贫困户的收入影响甚微,与特色养殖项目关联的四户贫困家庭,本月底前都将成功转产,除欧火先改种秀珍菇外,其他三户已确定跟随凹头村博海养殖场负责人李博岸一道扩养三黄鸡。
■凹头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振华(右)来到养殖场,鼓励李博岸把凹头的三黄鸡养成家禽中的“战斗机”。3月12日,距离350多只竹鼠被无害化处理已过去3天,李博岸的眼里仍有落寞。“1米5的大坑深埋处理,我不敢看,养了2年,不忍心看它们消失。”他低声说,竹鼠很难养,摸索两年才走上正轨的产业说停就停,情绪还需时间消化。心结归心结,“当然要以大局为重,好在有政府和帮扶单位做后挺,还有3万多元补贴。”李博岸说,竹鼠养殖利润优于养鸡,如果不是疫情导致竹鼠项目刹车,他本计划年后缩减养鸡,加大竹鼠养殖,“现在要反过来,肯定需要扩养三黄鸡。”
■李博岸的竹鼠项目已停,他打算再购入两三千只三黄鸡补位。博海养殖场建在山里,李博岸与家人搭了简易板房,吃住都在山上。他说,竹鼠项目并非养殖场主业,关停之后,还有三黄鸡补位,他和第一书记李振华及村书记李志生商量过,计划本月再扩养两三千只鸡,将三黄鸡的养殖规模扩大到万羽以上,“有规模,品质好,才能有市场。”李博岸说,养殖场出产的肉鸡在河源供不应求,扩产之后,亦有信心以质取胜畅通销售,“政府及时止损的做法很及时。”他由衷感叹,“两位书记这些天也辛苦了,我想说声‘谢谢’。”记者了解到,早在3月2日,东源县已出台《关于印发东源县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养殖业转产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县财政安排1960万元给予支持,其中200万元用于对竹鼠、蛇等禁止类特色养殖业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根据每户实际开展转产帮扶。对口帮扶县内贫困村的深圳各单位,亦及时作出转产配套资金补充,依据各养殖基地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支持。“我哥皮肤黑,像我爸。我白一点,像我妈。”李博岸的弟弟李宇岸年前辞去河源的工作回乡帮哥哥振兴产业,他的性格更开朗,“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不是单打独斗。”他说,此次转产亦危亦机,只要肯努力,不管养什么,前景都一样光亮。
曲滩村
农旅亮相,贫困户摩拳擦掌
看得见光亮前景的,还有义合镇曲滩村的竹鼠养殖户高官新。此次转产,他送别489只竹鼠,迅速清扫鼠舍,打算迎接新“住户”。“已经完成清理和消毒,10天之内,这里就要出产香菇。”驻村第一书记薛远鹏带记者参观曲滩村就要转产的扶贫基地,按照他的计划,高官新的两间旧鼠舍,将成为立体式香菇养殖场,2000多个菌棒不日即可安放在三条高低错落的生产线上,日产目标为50斤以上。“这个产量,可以保证高官新每天保有400元流水,不影响他和家人的生活质量。”薛远鹏已经联系到河源市的龙头企业,不但提供设备支持,还将给予技术扶持,最令高官新安心的是,曲滩村的香菇采取包销模式,“不受市场影响,只要有菌菇,旱涝保收!”他笑着说,这次转产,还可能误打误撞,让他搭上农旅快车,“以前是竹鼠的粮食,以后是游客的风景。”他拍拍身边的竹子,又指着不远处轰鸣的挖机,“那里要建荷花池,有60亩,到时跟养鸡场、香菇场连成一片,说不好我还能开一间农家乐。”一江两岸,曲滩村因江而美,也因江而累。走在东江岸边,薛远鹏告诉记者,曲滩位于东江沿岸,呈狭长型延伸,缺少土地资源,种植产业很难发展。深圳贸促委对口帮扶该村后,在着力布局养殖产业的同时,也通过“三清三拆”为曲滩村“美颜”,加速推进农旅发展,投资达到230万元的荷花莲子产业基地预计今年夏天即可完成,届时不仅高官新可依靠乡旅重新布排产业,曲滩村所有贫困户和村民,都将因之受益。“有游客,就有消费,村里的农产品可以对点销售,曲滩的旖旎风光也会被更多人了解。”薛远鹏说,此次转产,深圳市贸促委除给出等额补贴,还特别拨付临时救助金,对涉及竹鼠项目的两户贫困户,均给予每户5000元的生活生产救助,其他受疫情影响贫困户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1000-2000元的补贴。“有这样的帮扶力度,我没理由消沉。”高官新抬手一挥,“脱贫不是问题,薛书记让我考虑的是乡村振兴,曲滩村占尽天时地利,我也不能错过致富的机会。”
高官新、李博岸、欧火先、陈秀平、陈路军、邹亮……包括东源县在内,目前河源全市涉及特色养殖的15家企业、231户贫困户正在紧锣密鼓转产。据河源市扶贫工作局初步估算,消除疫情影响,加快贫困户、涉贫企业复工复产,至少要投入1亿元。对此,河源将通过从广东省统筹的涉农资金中由市县财政安排4500万元;鼓励涉农银行降低贷款利率、适当延长贷款时间,支持2000万元;去年6·30扶贫济困日捐赠资金、深圳市对口扶持解决1000万元及有定点帮扶任务的单位自筹2500万元等四个渠道解决到位。目前,已筹集各类资金5500万元。
编辑:欧文恒
审校:胡海
来源:新快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