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战役故事|周小军:做疫情防控“守门人” 当复工复产“勤务兵”

惠州发布
+ 订阅

“不要在店门口聚集了,买好了东西早点回去,出门要把口罩戴好。”“租户回来了,要第一时间通知我啊。”……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惠阳区新圩镇红田村红下村民小组长周小军便忙碌起来,走村串户宣传、摸底排查、帮扶企业复工复产,任劳任怨当好村民小组疫情防控“守门人”,热情细心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当好“勤务兵”。

自费1万多元买口罩酒精送村里8个卡口

一个棚、三四张桌椅、几箱水和泡面,是红田村红下村民小组疫情防控值守卡点的全部。这里毗邻深圳与东莞,疫情发生初期,这里仿佛成了“孤岛”,不再走亲访友,不再对外接待客人,昔日人群聚集、街上热闹的景象不复存在。

“请大家不要在这里聚集了,买完东西早点回去。”大年初三,周小军开始走村串户宣传疫情防控,告知大家少聚会、多宅家,出门戴口罩、回来勤洗手。

红田村是新圩的工业大村,而红下村民小组是村里的核心区域,有60多家企业落户,外来人口众多,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少压力。当时,个别务工人员不戴口罩,五六个人聚集在商店门口吃东西,最后在周小军的劝导下离开,商店也很配合,桌椅全部翻起来,不让人群有聚集的条件。

除了宣传,值守防控卡点也是周小军的一项重要工作。红田村共8个防控卡点,其中2个位于红下村民小组。疫情初期,经费不足、防疫物资短缺,缺口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周小军发动辖区内企业家募捐,很快筹集了超过10万元经费。

经费问题解决了,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哪里来?当时防疫物资十分紧缺,新圩镇只给红田村分配到了8个口罩和3支测温枪,周小军只能自己想办法。平时乐于助人的他,广泛发动社会各种人脉资源,从一个朋友介绍的厂家买到了口罩和酒精。

这些物资,他全部自己掏腰包,花了1万多元。“给村里8个卡口的值守人员都发了口罩和酒精,不能只顾自己村民小组,疫情防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周小军说。

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

6年前,还在深圳经商的周小军,在当地村民的邀请下,返回村里参选村民小组长,并顺利当选。当时,村民小组长每年的补贴仅有800元,后来提高至2万元,对于经济殷实的周小军来说,这些补贴远不如他做生意赚钱,但他毅然回村干起了这个“倒贴钱”的小组长工作。

因长年在深圳经商,周小军的家安置在深圳龙岗区,每天一大早,他从家里驱车40多分钟来到村里。不是党员,但周小军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每天早上准时到红田村的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列席听会。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周小军的工作重点也从防控宣传,转移到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上。在红田村里,红下村民小组企业有60多家,其中7家是规上企业。每到一家企业,周小军都会帮助企业按照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严格执行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用餐间距等。

“有一些企业为了尽快复工,对外地回来的员工试图不采取隔离措施,被我们及时劝阻了。”周小军说,自己也开办过企业,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万一工厂出现了一例确诊病例,肯定要封闭厂区停止生产,届时损失更大。站在企业角度考虑,他很快做通了企业工作,外地回来的员工严格执行居家隔离14天的要求。

每天,周小军都将政府或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尤其是与企业相关的内容,及时转发到与企业主建立的微信群里。企业在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群里提出来,如一家企业提及厂区周边垃圾清理不及时,会带来环境卫生问题,周小军很快就组织环卫工人清走垃圾,并进行了消毒。

在周小军的帮助下,红下村民小组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复产,规上企业全部复工复产,部分企业因早于同行复产,从市场上抢到了更多订单,逆市飘红。

来源:惠州日报

采写: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林剑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