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
当前,我市正抓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坚持抗疫脱贫两手抓,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仁化:
打造一体化农业产业园,
带动贫困户就业
邓助严是仁化县董塘镇江头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从2月初就一直坚守在村里,在带领村民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村里的扶贫产业发展也没落下。眼下趁着好天气,工人们正抓紧搭建大棚,为接下来的蔬菜种植打好基础。
东莞市虎门镇驻江头村第一书记 邓助严:我们现在是在抢时间,增加了务工人员,目前正在搭建的是50亩的连片大棚,大棚里主要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蔬菜。
目前,江头村产业扶贫蔬菜种植基地占地已接近1200亩。今年,基地还将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向,打造集种植、育苗、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届时,为本村村民带来超过80万元的资产性收入,并为当地贫困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东莞市虎门镇驻江头村第一书记 邓助严: 我们这里的产业基地往后也会对农户进行“包种包销” ,带动整个区域进行蔬菜种植。
南雄: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
确保贫困户稳定就业
南雄市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南雄市的扶贫产业,目前,园区已经全面复工复产。今年夏天,园区种植的葡萄将迎来首次丰产,年产值将达到1.2亿元,在为南雄市5330户贫困户带来投资分红的同时,也将带动周边务工农户每年增收2-3万元。
贫困户 丘凤凤:在这里做就能够多赚点钱,对家庭又好,小孩又照看得到,工资又稳定,每个月底工资就能够发清。
阳光玫瑰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厂长 曾广文:
从2018年建设以来,通过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这里已经吸纳了100多个村民务工,20多个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扶贫产业的优势,扩大种植规模,辐射带动更多周边的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我市不断创新扶贫模式
大批特色扶贫产业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贫困村增产增收,据了解,四年来,我市先后改革创新了“六种帮扶模式”、“六个一批”产业扶贫、“托管代种代养”金融扶贫等,得到了国扶办、省等有关方面肯定。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还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多举措帮助贫困劳动力优先复工就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武江区龙归镇山前村的贫困劳动力都滞留在家中,该村扶贫干部在了解贫困户的工作需求后,积极与当地企业及人社部门联系,切实解决贫困户复工难题。目前,山前村约73%的贫困劳动力已复工上班。
东莞市市场监管局高埗分局驻龙归镇山前村第一书记 黄远航:接下来,我们就跟踪落实对接好,保证每一户都能尽快找到工作,保证贫困户有稳定的家庭收入。
目前,我市已实现278个省定贫困村和32585户83354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比率分别达到100%和98.7%,贫困发生率降至0.059%。接下来,我市将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逐户逐人落实帮扶措施,加大产业、就业、金融、消费等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四月底前全部完成剩余贫困人口扫尾任务,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记者:彭娟 通讯员:刘佳 摄像:徐东
编辑:叶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