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五邑大课堂
+ 订阅

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赏析

00:00/00:00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诗的大意是: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前3句写了6种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从江岸到江面再到江边,逼真地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第4句写诗人的联想,诗人由满地蒌蒿和几个芦芽,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诗人紧紧抓住并突出自然景物在季节转换时的特征,以“三两枝”"鸭先知"“芦芽短"“河豚欲上"传神地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暖" "欲”两字借想象和联想点活画面,写出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和这股暖流之下“河豚欲上”的信息。写出了画家难画之状和未画之意,使全诗灵动鲜活,意境清新而自然。

【来源】开平谭宏帙纪念小学学生 余雅琳


编辑 钟惠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