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抗击疫情尚未结束,为严防疫情输入校园,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校园依然安静异常。而与冷冷清清的教室产生鲜明对比,线上课堂则是一片火热。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线上教育”工作指引,3月2日起,东莞全市中小学生已如期在线上开学。南方+东莞频道“在家上课·东莞线上课堂”携手东莞市教育局,上线3-6年级全学科课程,为广大师生带来的东莞定制课程已上线。
今天是线上课堂开课首个周末来临前的最后一天,首周教学顺利与否?家长学生反响如何?对于线上课堂是否满意?带着这样的疑问,南方+记者连线了东莞一些学生和家长朋友。
线上开课首周落幕,孩子学习收获多
每天开始线上学习之前,打开南方+APP提前做好设备调试,准备好纸笔方便听课和做笔记。几天来,松山湖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曹镁淇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在家中和老师同学们“云”间相聚。第一周里,《古诗三首》一课是孩子最喜欢的,也是作为家长的曹妈妈最为赞赏的。
“老师在美好的故事情境里,将语文要素渗透其中:随文识字、积累好词、记住故事主人公、提取主要内容、提取关键词、学会句式、培养语感、学会朗读……”曹妈妈认为,课程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者有机融合,线上课堂也让教育无痕。
此次线上课程包含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道德与法制、综合实践活动等10个学科课程,课程由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部结合东莞小学师生教育教学而定制,推送各校共享使用。而一经上线,便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喜爱。
古梅一小五年级黎同学说,自己最喜欢的课是第四课陈慧瑛的《梅花魂》。她说从这一课中自己学会了如何运用借物喻人等修辞手法,还学到了“要做一个有节气的人”的道理。“不懂的地方可以按下暂停键,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老师讲到精彩的部分,也可以重复再回味一次。”在线上学习中,他感受到课堂洋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特殊的环境也给予学生特殊的成长。除了课堂知识外,五年级学生小彭说,因为线上学习还学会了自己做计划。他说,父母白天上班不在家,虽然刚开始有些手忙脚乱或分心,但是老师也会在线指导,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咨询,现在他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规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
千余名师打造精品课堂
截至3月4日,南方+东莞频道共上线3-6年级课程76节。上线不足一周,多堂课程点击量超百万。其中,叶欣老师讲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尤其受欢迎。“声音很好听而且很清楚。”“仿佛我就在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情景中。”……截至发稿,在南方+上对该课程的评论量已超过1000条。
莞城实验小学副校长叶容弟告诉记者,该校家长普遍反映线上课堂授课老师的讲解生动,课件制作精美,吸引孩子学习,孩子们学习都比较认真、自觉、积极,精神状态饱满。
在众多家长声音中,线上课堂的授课教师教学能力强、素质高这一评价频频出现在大家的口中。
长安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周作岳也是该校的一位信息学科老师,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他也会陪孩子一起在线听课。从授课专业角度,他指出视频课件中许多老师都是省市名师,授课讲解、课堂设计、视频制作等方面,整体都相当不错。“孩子每次看完都很容易理解,教学效果有保证。”
事实上,此次线上课程背后有着强大的教师团队支撑。东莞市教育局组织了小学、初中、高中共120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进行课程开发。
虽然由不同教师录制,但线上教育资源与各学校教学安排能够做到更新同步,并由各校按需要选用,这一方面也受到师生家长的点赞。“课堂内容非常符合孩子的需求,与书本的内容紧紧相扣,还有课外的知识,大大地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麻涌一位莫姓家长表示,课程设置方面,基本跟上学生在学校的进度,做到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
长安实验小学家长魏女士还认为,由各个学校优秀教师授课,除了教学质量有保障外,另一好处还在于能够帮助孩子扩宽视野,受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滋养。
线上听课“回放”获赞,最关心简单操作
相比坐在课室内的传统教学来说,线上教学减少了与老师同学面对面的真实互动,更多时候是疫情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但也让众多师生家长,趁此机会体验线上学习的特有优势。
线上推出视频课程,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家长,才能不耽误孩子的学习。曹镁淇的家长认为,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师生才突破地域局限性开展教学。她看好线上课程丰富、多元、有趣,为居家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而于此同时,一些家长认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也更大了。巷头小学家长谢艳萍认为,课程可以通过回放、暂停等功能给孩子学习留足时间,完成消化吸收。这也是许多家长对于线上学习的共识。
对于家长而言,课程资源获取希望的就是简单操作不复杂。“打开南方+链接在微信上就能使用,操作相当简洁方便,给我们减少不少负担。”莞城实验小学钟新悦的家长说,即使很多家长一起用也不会卡顿,流畅体验使用感很好。家长周作岳则表示,自己目前尚未回到东莞,无法通过本地电视节目收看课堂在线学习,不存在地域限制的南方+APP也因此成为自己的选择。
居家学习对于师生家长都是一次新的挑战,曹女士说,作为家长她认为应该尽可能配合家校合作,“我们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作为教室,把阳台作为操场,做到劳逸结合。鼓励孩子‘停课不停学’,高效、认真地学习。”
【撰文】毛敏 王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