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命名韶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的通知》,新丰县红军早期领导人李任予故居和任予广场被命名为韶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李任予(浮名李济道,曾用名李力一、李德山、李之道、黎亚克),汉族, 1903年11月出生,广东省新丰县城东村车田围人,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是曾经与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同战斗的新丰人。
1925年,他投笔从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参加著名的南昌起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第七十团指导员。12月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特派员,在福建闽西地区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是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他先后任中共上杭县委书记、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军事书记、红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红四军第二纵队党代表、纵队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1929年7月,李任予在闽西创办了红四军第一张铅印军报《浪花》。他是古田会议组织者之一、红四军前委委员,在11名前委委员中排名在毛泽东、朱德、陈毅之后的第四位,是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红二十一军政治委员、军委书记、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新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1930年4月11日,身为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与毛泽东、朱德带领红四军解放江西信丰县城,并在广场召开千人大会,向群众分发没收的地主财产,在大会上宣传党的思想和主张。
1931年,受中共中央派遣,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北方开展革命斗争,恢复整顿北平党组织,创建北方苏区。他先后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中共北平市委代理书记、中共保属特委书记,组织领导了全国闻名的(河北第二师范 )“二师学潮”,发动了震惊华北的“高蠡暴动”(高县蠡县)。
1932年9月30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在狱中敌人拨掉了他的十个手指甲,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1月27日,在河北保定城外小西门刑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
由于李任予生前使用化名较多,在他牺牲60年后,家乡的群众才得知他早已血洒华北大地。2000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任予为革命烈士。2002年4月,中共新丰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红军早期领导人李任予,在新丰县城南门塘文化广场竖立起李任予烈士的铜像,并将该广场命名为“任予广场”。2013年又将李任予烈士事迹镌刻在展示墙上,供人们学习和缅怀。2019年“任予广场”和李任予故居被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韶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李任予不仅是新丰人民的光荣,也是广东人民甚至是全国人民的光荣。李任予为党的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的传奇事迹,为党和国家、军队留下了不朽功绩,为人民尤其是为新丰人民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共产党员楷模,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奇人物。生活在新丰江两岸的家乡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