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二医院咽拭子采集人:离病毒最近,但没人退缩

南方+ 记者

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标准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指标,就是核酸检测。而这个病毒核酸检测,要通过咽拭子采样来完成。

患者张嘴,护士用拭子在咽部快速擦拭一下,咽拭子采集的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一个张嘴的动作将产生携带病毒的飞沫或气溶胶,威胁护士自身安全;另外,操作不到位可能使检测出现“假阴性”的结果,这也考验护士的技术。

就是这样一项危险又讲究技术的工作,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下称“市二院”)的抗疫一线,白衣天使们却不畏危险抢着去做。

她采集了该院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轻声嘱咐患者尽量张大口,将舌向外伸;用干棉签迅速在其咽部擦试,将表面坏死物和菌苔擦去;取出无菌、不含抑制剂的试子,用生理盐水蘸湿,轻压患者舌头,灵敏而轻地在咽部摩擦并挤压,采集到分泌物;将标本密封好,放置于4~8°c的冰箱冷藏,等待送检……

这一系列动作,市二医院感染科的护士林英伟完成得极为熟练。

市二医院发热门诊的咽拭子采集设在开阔通风处,患者在窗口外,护士站在窗口内站着采集。

护士巡视病房、为病人打针等,经常要弯腰,腰部不适可以说是护士们常见的“职业病”。林英伟是一名高年资护士,积年累月的工作,也让她饱受腰疼困扰,近段时间腰痛发作要戴着理疗腰带上班。市二医院感染科护士长伍玲玲说,当初排班的时候,她想着就不让林英伟值发热门诊咽拭子采集的班了,但没想到林英伟不同意。

“她说,大家都辛苦,该她上的班还是要照排。而且她说‘我是排雷高手,我不上谁上’。”伍玲玲说。

“排雷高手”,也可以说是标本采集规范到位,很好地确保了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作为一名在感染科待了10多年的资深护士,林伟英对自己的操作阳性率还是很有信心。1月26日,市二医院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名患者的咽拭子就是林伟英采集的。

她们采集了超过1500份咽拭子样本

咽拭子采集很危险,护士要和病人近距离面对面,病人张开口,呼出的口气和飞沫迎面而来,有些患者咽部受异物刺激后控制不住自己,还会产生咳嗽、打喷嚏等应激反应,造成体内的飞沫喷发而出,产生大量气溶胶。飞沫、气溶胶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咽拭子采集,被称为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也是最容易暴露的工作之一。”

“以前像流感、麻疹、腺病毒等传染病也要采集咽拭子,但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时候进行操作刚开始还是会有些害怕,患者张嘴对着你,仿佛病毒悬浮在空气中。”市二医院肖俊英说,但是没有人做逃兵。据统计,疫情爆发以来,市二医院感染科护士以及其他科室的病房护士采集的咽拭子样本已经超过1500份。

“两眼冒金星,我给自己鼓气,坚持再坚持”

因为危险,护士们做咽拭子标本采集前需要穿上一整套防护装备——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次性手术帽、N95口罩、护目镜、鞋套、防护面罩。因为防护装备紧缺、采样任务繁重,林英伟、肖俊英他们尽量少吃喝、少上厕所。

“防护服让你喘不过气,记得2月1日到2月3日那几天,要求对发热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患者等实施全员检测,那几天上午都是我值班,有一天,马不停蹄连续工作2个小时,采集30多个咽拭子之后,开始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腰痛等症状,两眼冒金星。但是,面对病人,看着长长队伍,我自己给自己鼓气,坚持,再坚持。”回忆起那个场景,林英伟笑说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

事实上,穿上防护服的护士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咽拭子采集,正常上班时,他们还要管理发热门诊的病人,为病人测量体温、测血压,登记病人资料,进行环境消杀等,4个小时一个班里他们是停不下来的。“每次上班都感觉缺氧头疼,每一次汗水都打湿衣襟。”肖俊英说。

“孩子出生,还没有跟他们分开那么久。”

疫情面前,暂别亲人也是保护他们

“防护用品带来的不适还是其次,主要是做了这份工作,就不敢跟家人接触。”肖俊英说医院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后,她就让丈夫把孩子送到自己父母家。

“现在,我们一家人分开了三处,我之前独自在家居住、后来搬到医院跟其他感染科医护人员集中居住,丈夫住到了他父母家,孩子送到我父母家。从大年初二(1月26日)到现在,我没有跟孩子见过面,只是视频联系,才3岁多的女儿不知道情况以为我一直没有下班。”肖俊英说自己平时工作比较忙,一天里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所以非常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以前陪大儿子出去旅行,因为舍不得分开,还特意把才1岁的女儿裹成球一起带到东北雪乡去。

“孩子出生,还没有跟他们分开那么久。”说到这里,肖俊英哽咽了。

肖俊英曾抗击过非典,17年后再次抗击大疫,她说自己变得怕死了。“2003年,还没结婚,就一个人,即便是非典也没有怕的,也不用担心谁。现在,有了小孩,妈妈也老了,我不能有事,更不能让他们有事。”说着,她又再次哽咽。

她说,前些日子住在家里,妈妈经常做好饭煲好汤送过来,放在她家门口,然后离开,这让她感到了亲人之间那种深深的爱,更想去保护他们。

“真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啊。”林英伟念叨着。这是他们的希望,也是所有人的希望。

【南方日报记者】夏小荔

【通讯员】黄晓晴

市二医院供图


◎专题阅读:

复工防疫 佛山行动

复工防疫 禅城行动

编辑 实习生陈诺 朱苏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