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闻频道报道高州审结口罩诈骗案。来源:广东台
高州一小伙空手套白狼诈骗5000元,没想到被起诉第二天就判刑入狱。2月27日,茂名高州市人民法院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对这起口罩诈骗案远程“云庭审”,22岁的陈某在看守所的视频终端前表示认罪悔罪。
战“疫”时期,茂名市各级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开展审判工作,积极推进在线立案、在线庭审、在线调解等线上诉讼活动,保障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确保公平正义“不掉线”。
云庭审:数百群众远程观看庭审直播
戴上口罩,面对电脑,茂名市法院系统的法官在防疫期间,纷纷开启审判工作“云模式”。
2月27日下午,高州市人民法院刑庭庭长江辉与书记员、公诉人和辩护律师早早到了法院进行开庭前准备工作。下午15时,“云”上法庭系统开启,被告人陈某在看守所通过视频终端参与庭审。经过40分钟,庭审顺利结束。
这起案件中,陈某利用口罩为幌子骗取被害人5000元货款,被控诈骗罪获刑六个月,从公诉机关起诉到法院审结仅用时2天。为达到快审快判及普法的效果,高州法院还组织数百名群众通过高州市33个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远程观看庭审直播。
“这是高州审结的首例涉疫刑事案件,越快审结其警醒作用越大。”高州市人民法院院长王宇庆介绍,疫情防控期间,犯罪嫌疑人无法离开看守所,借助互联网+智慧庭审平台技术手段的“云庭审”,确保了公正与效率。
在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不久前刚刚视频连线北京、信宜市区、信宜水口镇三地的当事人,完成了一起行政案件的二审调查询问。结束后,案件当事人纷纷为法院在特殊时期采取网上办理的形式点赞。
“远程庭审是茂名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应用,在特殊时期有效避免人员聚集,保障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正加大网上立案、网上开庭、在线调解等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力度,力求做到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两不误。
据悉,借助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茂名全市法院去年结案数首次突破5万件,创历史新高。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案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23天,文字录入工作量减少30%。
云调解: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
在线上开庭的同时,茂名各级法院还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开展远程调解工作。
近日,信宜市人民法院民二庭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促成了14起系列案件的成功调解,在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下,原告某房地产公司复工复产工作有序开展,并通过感谢信的方式表达了对法院工作的赞许和感谢。
今年1月,信宜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将该小区30多名业主状告至法院,称被告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拖欠房屋面积差异购房款共计30多万元。原告表示,企业经营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资金运转紧张,如今被久拖房款,更是“雪上加霜”,复工复产工作无法开展。
近两周时间里,信宜法院民二庭审判团队将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以电话逐一与被告沟通,通过类案分析方式,适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释明工作,成功促使14名被告业主主动履行了义务,纷纷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补交了面积差异购房款。目前,该系列案件近半数撤诉结案。
在茂南区人民法院,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一个微信聊天群里成功调解。
2月上旬,茂南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接到一名律师的电话,称其委托人准备起诉追讨80万元购房款,并向法院邮寄书面立案材料。该案主审法官阅卷后认为,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但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方当事人到法院进行当面调解存在一定的疫情扩散风险。于是主审法官建立了一个微信聊天群,通过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对该案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该起案件从立案起仅用不到24小时即得到妥善解决。
据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茂名市各级法院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及时通过电话、网络等多途径,引导当事人通过跨域立案、网上缴费、邮寄材料等方式办理诉讼业务,积极运用在线调解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截至2月14日,茂名全市法院通过网上、电话、邮寄等方式已立案783件,网上开庭11件。
【记者】刘俊 杨建雄
【通讯员】李燕杏 陈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