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科技先行⑩|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疫情阻挡不了扶贫村备耕复产的步伐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我为抗疫做贡献!我为农耕添光彩!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再出发!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自发成立科研攻关团队,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充分发挥在疫情阻击战中的科技防线作用。

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为响应广东省科技厅“科技助农抗疫情稳供给,抓紧农时保春耕促生产”的工作部署,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再出发,积极发挥党员农村科技特派员先锋带头作用,实施“互联网+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做到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人员走动受到限制,但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并未中止。春节前,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张林教授和张光辉教授两个团队响应广东省科技厅“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寒假大下乡活动”号召,前往云浮市南盛镇枧岭村、横岗村、料洞村三个贫困村对接指导草莓和糯小麦种植技术,送去防治草莓病虫害的生物农药,并为下一步服务工作搜集了有关资料。

春节过后,为了帮助扶贫村备耕复产,张林教授和张光辉教授两个团队利用与三个扶贫村已建立的农业科技服务微信群等,更加频繁地进行线上对接村干部、村民的生产指导工作。

张林教授团队专门为三个扶贫村送去了自己选育的糯小麦和草莓新品种。

“同一块糯小麦地,为什么有的长势好,有的长势差?”“哪些因素导致了糯小麦叶片颜色青黄不均?”“叶片卷曲,涉及到哪些虫害?”……糯小麦基地工作人员向张林教授提出了不少问题,张林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并主动联系基地管理人员,指导如何观察田间动态、管理水肥,要求及时报告病虫害情况。目前,横岗村示范基地的糯小麦进入了抽穗期,长势良好。

据了解,枧岭村枧兴合作社草莓示范基地的草莓春节前就已陆续采摘出售,在扶贫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合作社第一年种植草莓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村民的脱贫信心备受鼓舞。

草莓地间隔多长时间施一次肥?第一批花序的果实采摘完了怎么办?释放捕食螨要注意什么……面对基地人员提出的草莓生长种植问题,张林教授立即通过电话回应解答,而有关病虫害问题,张林教授则要求基地人员及时发送现场照片、小视频,以便准确诊断,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张林教授表示,希望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农户之间加强沟通,从而及时发现田间作物生长和病虫害问题,并进行远程指导,保障农民春耕生产,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团队由食品加工和营销专业的老师组成,主要解决农产品产后加工和销售问题,为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技术服务体系,扶贫团队进一步联合了拥有糯小麦和草莓两个特色农产品品种的张林教授团队”,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张光辉教授表示,此举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农业项目全产业链技术服务。

目前,张光辉教授团队正在开展糯小麦加工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调研以及草莓观光采摘、营销模式的探索工作。

“糯小麦已联系好收购企业,还要等一个多月才能收割,因此今年糯小麦销售不成问题。农户咨询最多的是草莓销售”,谈到扶贫村的农产品销售情况,张光辉教授表示,因疫情期间禁止大规模人员流动,草莓销售受到了一定影响,特别是村内草莓观光采摘旅游项目,团队也耐心地从农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农户专业解答。

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张林教授和张光辉教授两个团队还指出,疫情下,更加凸显了农产品生产、储藏、加工和市场营销一条龙服务的重要性,未来,这方面工作还需加强。

据悉,2月21日,广东省科技厅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们送来了一封振奋人心的倡议信,希望广大党员农村科技特派员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合理实施“互联网+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合理谋划全年科研计划及筹备复工复产后科技服务“三农”工作安排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种农业科技力量为全省“抗疫情”“保春耕”带来技术保障,为中国加油!

扫描二维码,收下广东省科技厅振奋的倡议信

【记者】郑玉婷

【通讯员】叶毓峰

【统筹】喻淑琴(18898606366)

【来源】南方+  南方农村报  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编辑 樊静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