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怪兽死了吗?您啥时回家啊?答:快了!

佛山三水消防
+ 订阅

剃龙头的Tony陈

陈庚,哈尔滨市道外区振江街消防救援站指导员,从事消防工作17年。刚见到陈庚,他脸上带着口罩,正在给战友理发,看他的架势,还真有Tony陈师傅的样子。

“二月二,龙抬头,给战友们换个新形象,图个好奔头。”陈庚一边忙活,一边开着玩笑。“疫情期间,不能找专业人员理发,咋整?这难不倒咱啊!我的手艺不错,给你也剪下?”

初识陈庚还是13年前,他腼腆的出了名,而更出名的是他的“犟”。毛楞的小伙子,不大会聊天,更不会人前摆笑,认准的理儿就坚持到底,拉都拉不回来,业务体能样样精通,一旦进了火场,每次都是冲在头一个,印象里就没有他灭不了的火。那时候全支队就都知道有一个“拼命三郎”。一转眼,“小鲜肉”变成了参与救援3500多次的“老腊肉”,他营救的群众有300余人,多次立功受奖。可见过大世面的他,腼腆劲儿却依然如故,而那股子“犟”劲儿也更大了。

和老百姓一起过关

“老百姓过年,消防队过关。往年到了二月二,这一关就算彻底过了,今年却不行。总书记说,人民群众生命重于泰山!疫情不退,我们就不能退,消防员要和老百姓一起过关。”

作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的陈庚,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陈庚作为党支部书记,义无反顾地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刚发生,我们全站队员就向总队请战了,时刻做好赴前线的准备。我和队员们说,咱们得先把自身防护做好,不能给组织添乱!”

陈庚说,除夕接警任务最多,结果当天真就出了意外。因为天气冷,扑救火灾回来,两名消防员就发起高烧来。“我赶紧带他们到医院检查,抽血化验、拍CT,当时他俩特别紧张,我安慰他俩说,没事兄弟,我陪你俩过这关!结果很快出来,好在确诊不是肺炎。”陈庚说,当时手心里全是汗,可是不能表现出来,回单位以后也不敢掉以轻心,立即给队员先行隔离,每天按时量体温、送饭,初三早上俩人痊愈,他这才放下了心。

“说真的,照顾这两个战友,比照顾我姑娘都细心。”说到这儿,不会笑的陈庚,笑的很开心,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2月1日,振江街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再次请战,陈庚还是第一个报了名。

疫情面前有担当

“疫情当前,要有责任担当!灭火战斗要科学组织,救人时间要精确到秒,党员必须冲到最前面,这个时候咱不能把一个求救的老百姓扔下。”陈庚在队伍会议上,说的简单却坚定。

振江街消防救援站承担着哈尔滨市道外区部分城区和村镇的灭火救援任务,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街道79条,街道办事处7个,居民社区28个。辖区多是老旧街区,建筑结构多样复杂,承担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3年前,刚来报到的陈庚,用了1周的时间,就把辖区所有街路和单位名称、经营性质和建筑特点全都记住,精准无误,如数家珍,这是个本事。

大年初十,辖区政府为群众分发消毒酒精,陈庚奉命带队负责现场监护。他把“活导航”本事用起来,详细分析附近危险区域和易燃点,把接收场所全部列表挂图,分发给每一名执行任务消防员熟记,带队每天工作直至深夜结束返回驻地,确保了任务圆满完成。从除夕到二月二,振江街消防救援站共接警出动35次,成功营救被困群众2人,疏散群众90人,他和他的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消防员的承诺。

家,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从车库检查车辆器材装备回来,笔者跟着陈庚进了厨房。“特殊时期,队里外请的厨师还没上班,我和几个成了家的老同志会做饭,就当个主厨啦。”

35岁的陈庚并不老,只不过常年战斗在烟热环境里,经历着风吹日晒的训练场,让他的脸庞黝黑而又稍显粗糙。他30岁那年成了家,一年后他的宝贝女儿果果降生。然而,造化弄人,2017年妻子因为癌症不幸去世,生活给了这个“拼命三郎”重重一击,本来话少的陈庚就此更不爱言辞。

自从妻子因病不幸去世后,陈庚就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把父母从老家接来照看年幼的女儿,一转眼果果就要四岁了。作为队伍带头人,陈庚平时人就跟长在消防救援站上一样,疫情发生后他更是成了“甩手掌柜”,自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帮不上,果果也只能是在视频中才能见到爸爸。“原先是对不起媳妇儿,现在是对不起果果和爸妈。”笔者看到他眼睛里的那抹柔情和愧疚,也看到了那抹不易察觉的泪花在涌动,家是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那天姑娘问我:“爸爸,怪兽什么时候被打死啊?我和女儿说,就快了,等到春暖花开,怪兽就被打死了!然后,爸爸就回家。我相信,这一天不远了。”

采访还没结束,振江街消防救援站的警铃就突然响了起来,二月二,陈庚的这个年还没有过完,他的工作任务仍在继续。

来源:中国消防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