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重担:白云基层村社筑起立体防线

南方日报

“您好!请出示通行证,配合测体温。”2月15日夜晚,冷风暴雨向广州袭来,白云区超过一千个村社疫情防控检查点里,志愿者们24小时坚守岗位,“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广州外来人口最多的行政区,白云的疫情防控压力大,责任也重。白云管住了,广州的压力就会更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在过去一个多月,这八个字刻在了每一位抗疫工作者的心头。  

2月16日至今,白云区连续8天零报告新增确诊病例。取得阶段性战果的背后,是基层防疫工作者拨出的无数个排查电话;是社区三人小组踏遍家门的脚印;是志愿者们为隔离人员跑腿代购的身影……举全区之力,他们组成了群防群治的最强防线。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开展,返穗务工人员日益增多,白云区面临的疫情防控压力丝毫不减,继续坚决切断新的传染源输入,保持防疫强度不放松,回看前一阶段的全民战疫,哪些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情报战  

农历新年伊始,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在全国打响。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如何及时切断传播?摸清底数,完成辖区内高风险人员的排查,密切跟踪返乡人员的动向……在白云区,“情报战”走在了前面。  

大源村位于白云区太和镇,是广州最大的城中村,春节前大源村有12.3万名外来人口,其中湖北籍9387名。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该村马上启动对湖北籍回穗人员逐一排查行动,逐一监督已回流的湖北籍人员居家隔离,逐一通知来穗人员推迟回村时间。  

大源村与“平安白云”联网,率先在全市部署推出的蓝牙门禁系统在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1月28日,该村要求已返村的湖北籍租客当日18时前务必使用住所的蓝牙门禁设备开门一次,后台据此统计信息。“迟到”的湖北籍租客,需要通过“平安白云”小程序重新登记个人信息和身体状况。由此一来,大源村全面掌握了近期来穗人员的信息,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为做好“情报工作”,三元里街道也使出新招。春节前,有6000多名湖北籍人员租住在三元里街,其中松柏岗城中村大量的湖北籍人员来自洪湖市螺山镇,通过与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镇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第一时间相互通报人员流动信息,建起了一张疫情防控的“情报网”。  

“螺山镇党委、政府不仅帮我们劝导大家推迟返程计划,还把我们的工作预案宣传到镇、乡、村、组,让老乡们了解到回广州之后需要配合完成哪些事情。”三元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2月21日24时,三元里街辖内已有147名湖北籍人员返回松柏岗社区,累计居家隔离的145人中已有140人解除隔离,5人仍在隔离当中;集中隔离的2名密切接触者均已解除隔离。  

守卫战  

如果说“情报战”隔空构筑了第一道抗击疫情的防线,那么基层村社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城墙堡垒,则深刻诠释了“守卫战”的战术内涵。  

“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通行证和身份证。请问您是刚从外地回来的吗?近期是否去过疫情发生地?是否接触过疫情发生地的人员……”身穿党员突击队红马甲的小洪,对出入黄石街石岗社区的人员有条不紊地执行“一测三问”。  

黄石街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每个疫情防控检查点负责检测体温和登记来穗人员信息。通过来穗人员登记系统,可以清楚地知道往来人员的户籍所在地,然后通过“三问题”核查“五类人员”,密切关注提大件行李的往来人员,如果遇到湖北来穗或密切接触患者人员,务必“准确排查一个,马上隔离一个”。  

白云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内有281个社区居委会、118个村委会。疫情发生以来,像黄石街道这样的疫情防控检查点,分布在白云的每一个村社,数量超过一千个,它们由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社区志愿者负责24小时的值守,组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在2月15日的夜晚,寒潮进入广东,整个广州迎来了2020年的第一场暴风雨。在鹤龙街村社防控点,红色的帐篷被风吹散架了,他们又临时换成了蓝色的。在同和街道榕树头经济社,一个简易的帐篷,几张塑料凳,就是防控点抵挡风雨的武器……疫情防控检查点的工作人员顶着暴雨24小时值守岗位,做到“不漏检一车,不漏检一人。”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返穗人流高峰的到来,防控压力不断增大。如果疫情防控检查点发生人员拥堵,将给疫情防控带来威胁。  

2月14日下午4时,松洲街道槎龙联社的疫情防控检查点,排队的返穗人员顺利“通关”只需一两分钟。面对复工返穗潮,槎龙联社党委组织人员连夜赶工,为返穗人员核查相关租住信息并办理纸质通行证,仅用3天时间就办理了2万余张通行证,有效缩短返穗人员的检查时间。  

包围战  

1月26日,广州要求湖北省来穗的人员,从抵穗之日起14天内自我隔离观察。2月13日之后,则升级为“湖北省来穗的人员,一律实施集中隔离健康观察。”毫无疑问,隔离健康观察是切断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  

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长,钟南山院士多次强调“早发现、早隔离,比什么都重要。”“外防输入”的战术打法是“情报战”和“守卫战”,而“内防扩散”打的则是“包围战”,通过及时隔离,把病毒的活动范围尽可能缩小,集中火力阻击。  

“小月,我们来上门随访了,你们家有人发烧吗?”“没有发烧。我们会自我隔离到9号才出门,放心吧!”近日,在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道的白云尚城社区,一支居家隔离服务队三人小组正在开展针对居家隔离人群的上门随访。  

所谓三人小组,一般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居委会人员和公安人员组成,各司其职,负责社区入户健康服务,开展健康宣传,帮助居民做好居家防护和医学观察。  

截至2月23日,黄石街已成立13个三人小组,已为居家隔离住户提供健康服务1552人次。累计隔离727人,仍处在居家隔离期的只有79人,正在集中隔离的剩下13人。  

在白云区基层的隔离人员管理体系中,常态化的三人小组构成了隔离服务的基础,而社区党员志愿者的加入则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使得隔离管理既有强度也有温度。  

“喂,你好!我是朱建喜,帮你代买的肉、菜,已经放在你家门口了,你有空就出来拿一下……”家住白云区三元里街松柏岗社区的湖北籍返乡人员李先生正在居家隔离中,社区党员朱建喜自愿为其当起跑腿。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朱建喜只是松柏岗社区党员为居家隔离户服务的一个缩影。湖北籍来穗人员实行居家隔离后,社区党员都在积极提供服务,包括代取快递、代办宽带、代倒垃圾等等,如居家隔离户有需要,松柏岗社区党员都积极响应,居家隔离不隔爱,党群携手共同打赢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役。  

特写  

三人医疗组支援武汉方舱医院  

“白云来的医务人员很能干!”  

2月9日凌晨,广州市卫健委向白云区卫健局发出召集医生护士支援湖北的紧急通知。“我是湖北人,未婚无牵挂,请让我去!”“我报名!”白云各大医院的微信工作群里,消息提示随即此起彼伏,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召必来、战必胜”的决心!原本只需3位医护人员加入此次全省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伍,报名的医生护士达200人之多。”最后,白云区派出罗炬辉、陈展标、丁妮丽三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组,于2月9日跟随广州市医疗队抵达武汉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病友管理群带来有序和融洽  

“我是罗医生,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在群里跟我提,虽然病毒让我们不能随时见面,但通过本群,希望保持良好沟通,祝大家早日康复,武汉加油!”近日,罗炬辉创建了一个病友群,将他管理的12位病人纳入群里,时刻掌握病友的情况,及时处理问题,这一做法得到了患者的点赞。  

“罗医生,感谢您不远千里来帮助我们。”“罗医生,我是1197床的XXX,我的糖尿病药快用完了,能否开点过来?”这是“罗炬辉医生群”的日常信息,及时、畅通的互动与关爱,也让方舱内的气氛活跃起来。  

罗炬辉说,通过与病人建立工作群,每个医生固定床位定点解答,实施精准管理。该群还可以通知病患领取药物、餐食等,也可以鼓励群内病友参与医院的定期运动,保持良好向上的心态。“天气很冷,但舱内是温暖的。”  

“广州队来了,太好了!”  

2月12日,作为广东护理队第一梯队前4名人员,陈展标正式进入武汉方舱医院。11点30分,陈展标仓促地吃了两个泡面,水也不敢喝,换上尿不湿便匆匆出门了。“在进入方舱医院之前,心里总有点忐忑的感觉,一直想里面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呢?院感组的同事协助我们换上防护服,从手到脚,防护得严严实实。”  

下午1点,陈展标正式进入舱内,和另一位医务人员组成搭档,共同为80多名隔离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我的任务是分管C厅B区1、2通道共43人,需要监护每一位隔离人员的血压,负责发药,测血糖等。由于舱内闷热,加上一身防护用品,踏入舱内时,身上早已湿透,呼吸也开始变得急促,缺氧。”  

虽然工作很辛苦,陈展标一直咬牙坚持。“一位小妹妹看到我背后写着广东广州,一下子从床上走下来,拿起手机拍下我的背影,大声说‘广州队来了,太好了!’”陈展标表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善意,让大家有更大的动力去做好工作。  

来自白云区的全能“女汉子”  

“下雪了,今天又协助收发物资——羽绒被。”“全国人民太热情了,物资源源不断!我们心里暖暖的。”丁妮丽告诉记者,每天都非常忙碌,在工作群里的分享只有只言片语,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我回来就是要帮助家乡人民的。”  

37岁的丁妮丽是湖北省京山市坪坝镇红阳村人,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护理系的她,在疫情之下,又回到了熟悉的武汉。作为护理组负责人,丁妮丽有什么工作都抢在前头,即使在轮休的时候,即使在天气恶劣的时候,也常常主动帮忙搬运物资,同事都说她像个全能“女汉子”。  

丁妮丽的能力和热诚得到了广州医疗队队长高渝峰的认可,他表示,白云区来的医务人员很能干,协作能力强,丁妮丽的专业和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照顾好自己,我和孩子等你凯旋。”这是丁妮丽出发前,丈夫依依不舍对她说的一句话。她既是妻子、女儿,也是一位母亲,然而,面对疫情她毫不犹豫,逆向而行。  

样本  

聚焦“广式复产”  

制造业今年的小目标如何实现?  

2月21日下午,节后首趟满载着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及服饰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广州白云区大朗铁路经济产业园开出,14天后将到达俄罗斯沃尔西诺站,价值500万美元货物将被派送到欧洲各大市场。  

中欧班列驰骋的轰鸣声,似乎吹响白云区全面复工复产的号角。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白云区一方面坚守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推出一系列援助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截至2月23日24时,全区已复工企业23460家,其中“四上”企业3097家,“四上”企业复工率87.61%。  

广州民营科技园是白云区的重大产业平台,这里创造了全区制造业产值的四成。制造业复工复产,目前面临什么困难?都有哪些对策?今年的经营目标能否实现?近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带着问题,走访了广州民营科技园的几家代表企业。  

一场直播拿下超万份订单  

戴口罩、排队间隔一米、体温检测、核查员工名单……2月20日,在欧派集团总部,返岗员工经过几个步骤的防疫流程后,才可进入园区开始工作。欧派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姚良柏表示,宁可防护过度,也要保障每位员工的健康。  

“目前,我们广州总部及清远基地已经复工,广州总部到岗员工1500多人,清远基地到岗员工1600多人。”姚良柏表示。  

姚良柏称,欧派的产品需要到现场测量尺寸,设计人员要跟客户面对面沟通,目前,这些工作都没法开展。“疫情之下,公司通过网络直播开展线上营销,新订单大部分来自线上推广。”  

2月13日,欧派橱柜携手湖南卫视主持人,在天猫、腾讯、苏宁3大平台上试水直播卖货。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获得了千万级的曝光,实际在线观看人数突破65万,直播总订单达到12365单,创造了家居建材业直播史上在线观看人数之最、直播总订单数之最。  

对今年保持乐观预计生产将“前松后紧”  

白云区江高镇的白云电器是白云区的A股上市公司之一,启动复工复产以来,一线产业工人的返工情况比较理想。  

广州白云电器园区党委副书记李东瑞告诉记者,目前的经营和生产仍然存在几大困难,存在“订单进不来、材料出不来”的情况。  

首先是新订单进来难。李东瑞告诉记者,“全国各城市复工复产的节奏不尽相同,目前不少项目还是停滞的。”  

其次是原材料进来难。由于生产和物流都没有完全恢复,该公司在江浙一带的原材料厂家的货无法供应到广州。广州白云电器园区党委书记、供应链中心总监李伦强告诉记者,“一个重要的元器件的集散地在浙江,估计23日都复不了工。哪怕缺一个零件,一个完整的设备就制作不出来。”  

不过,李伦强对全年的情况保持乐观,“预计今年前松后紧,项目订单会延后,下半年的生产压力会很大。2020年全年目标不打折扣,坚决实现,产能提升的目标务必达成。”  

日产5万口罩生产线火速投产  

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如何运用创新方式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从洽谈到入驻用时仅4天,从提交注册资料到领取营业执照用时仅2天……近日,广州市白云区引进的专业口罩生产企业广东云瑞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与投产。  

2月8日,白云区相关负责人带着“有设备但无场地”的云瑞科技来到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实地考察核心区的现有厂房。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紧要关头,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主动提出免费提供10万级洁净生产车间、环氧乙烷灭菌器给云瑞科技使用。  

2月11日晚,云瑞科技连夜调试出一条生产线。随后区科工商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企业进行“一级响应期间开展医用口罩生产的备案”。2月17日,云瑞科技成功试产出第一批口罩,正式投产后日均生产口罩5万只,将为白云区企业解决口罩紧缺问题。从洽谈到正式生产,仅仅9天时间。

【记者】谭超  

编辑 万映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