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对面的一大片物流园区已经复工开放,欧华新的广东新辉化学有限公司(下称“新辉化学”)终于不用再多支付2至3倍的运费了,他又少了一份后顾之忧。近日,中山全面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与新辉化学相关的物流、包装、化工材料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也陆续加快生产节奏,欧华新终于不用再每天接听10余个催产电话了。
记者从中山市东升镇政府获悉,截至2月24日,东升镇全部规上、限上企业已实现100%复工,同时该镇已出台《关于印发东升镇实施新冠肺炎疫情分级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充分应对防疫下的复工秩序。此外,针对东升已安排先期的100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支持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100%复工!只要机器热起来,就有希望
新辉化学的厂房里工人并不多,作为一家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近日各地上演的“抢工”大战离新辉化学有点远。2月7日起,接到东升镇政府的复工预备通知后,欧华新就开始了前期复产筹划,11日正式复工后,首批47名员工正式上岗,欧华新向镇政府报备将分三批完成全面复工工作。“第一批约50名员工已于15日前完成了防疫下的安全生产培训,20号前,我们又完成了对80名员工的技术培训,同时调试了生产设备,本月底前,全部110名职工都将上岗。”欧华新告诉记者。
复工需要给企业足够的缓冲时间,因此,晚走一步就会失去占领市场先机的机会,工程师出身的中山市东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少平表示,要以“热车原理”看待企业复工复产这件大事,“我们需要在正式复工前为企业做足准备,热车启动与冷车启动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就像要先把机器点火升温,机器才能水到渠成顺利运转一样。”黄少平介绍,截至24日,东升全镇236家规上企业已实现100%复工,同时,限上企业也已全部复工。黄少平同时表示,复工与复产之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东升已支持复工企业做好相关防疫和培训准备,使工人到岗后高效投入生产工作。
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东升镇严格执行省、市政府、经信部门要求,2月10日前,该镇已有20余家医疗、民生相关企业提前复工,对前方抗疫工作和后方市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随后,规上企业的复工也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全国各地都在优先保障规上企业的复工,因为很多中小企业都是他们的客户,如果这些规上企业不率先复工,中小企业也很难开展工作,因此,我们要让这个火车头先开起来,带动后面一列车的出发。”黄少平说。
目前,东升镇已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镇内严格落实防疫措施有序复工复产的规上企业及员工给予补贴。其中,2月28日前复工复产的,在全市300元/人的一次性补贴标准基础上,东升镇再予以300元/人的一次性配套补贴。其中,100元直接补贴到员工个人、100元用于员工防疫健康体检、100元用于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后两项由企业统筹安排。此外,对于四上企业重点岗位员工还将给予一次性1000元/人的补贴,每家企业限一名员工。
除了直接给予资金补助外,东升镇也推行了减免镇属物业租金的政策。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该镇经研究决定,将减免镇属物业实体经营企业租户在2020年一季度的租金,共约250万元。对于那些已缴纳一季度租金的企业,可享受顺延减免,同时建议各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和镇内各物业出租人可参照执行,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
9万斤v.s.1000斤,春节期间脆肉鲩市场大跳水
实体经济的影响令人担忧,但从全面复产地推进看来,各方面也在向好的方向逆转。然而,令东升镇担心的还有当地闻名全国的水产养殖产品——脆肉鲩。就在距离镇政府不远的十字街头,几条脆肉鲩形象的石雕还在广场上静静矗立,腾跃出塘欢活乱跳的脆肉鲩不仅是东升的文化符号,更是该镇的特色产业。2020年春节期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迅速叫停了全市所有餐饮行业的宴席及堂食服务,脆肉鲩行业受到了一定冲击。
广东君有饲料有限公司为中山很多水产养殖户提供饲料供应,该司行政经理叶兆毅介绍,相比禽畜类饲料,水产养殖类饲料受季节影响较大。“饲料上游的原材料受疫情影响供应不足,这些日子以来,我们都在靠库存撑着,得知养殖户的鱼虾出现死亡的情况,2月7日,我们就经政府批准提前复工了。”叶兆毅透露,饲料主要原材料如鱼粉、豆粕等均受到封路管制影响,随着近日全面复产的推进,目前已得到缓解。
但另一方面,养殖户的水产品销售停滞也影响了饲料的销售情况,叶兆毅表示,12月至3月本就是饲料市场淡季,随着各类鱼虾的销售量锐减,饲料市场的产量也缩水了近四分之三。黄嘉华是东升镇的脆肉鲩养殖户,这次疫情使得脆肉鲩的月销量从9万斤直跌至1000斤。“我养殖的脆肉鲩专供珠三角城市的各大餐厅,疫情期间餐厅都关门了,一个月仅接到了3个订单。”黄嘉华表示,由于滞销,鱼塘里死了1万多只脆肉鲩,损失接近20万元,此外,加之鱼塘租金、水电费和雇工费等,1个月来损失将近百万。
但即便如此,黄嘉华依然没有走市场渠道的销路,供应餐厅和供应市场的脆肉鲩差价不小,他说,如果卖给市场就真的血本无归了。春天到了,新一轮的鱼苗即将开始培养,脆肉鲩不同于普通草鱼,需要两年才能养殖成功,在新冠疫情下,处于冬季存塘期的一年鱼势必会受损。黄嘉华殷切期盼着疫情早日结束,给塘里的鱼早日找到销路。2月24日,他刚刚接到一家餐厅的订单,虽然只有几百斤,对他而言也是一份希望。
【记者】郎慧
【摄影】叶志文
【通讯员】吴伟尧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