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油】人文荟萃英雄地,永不独行胜可期

顺德区博物馆
+ 订阅

不同于以往春节的张灯结彩今年正月的武汉不得已“满街脚步突然静了”在按下暂停键一个月的武汉我们见证了那里发生的太多感人事迹也愈发想念那里独特的人文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曾从武汉来到顺德的精品展览解码英雄城市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气象

楚腔汉调:诉英雄事,塑英雄魂

钟南山院士曾在采访中动情地说道“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荆楚滥觞,九省通衢武汉自古英雄沓至这些英雄的往事也被记录下来随楚腔汉调在舞台上历久不衰2015年6月《楚腔汉调——汉剧文物展》从武汉来到顺德

汉剧是流传于湖北地区的地方戏种大约在明万历年间形成影响了包括粤剧在内的地方戏种形成和发展清中后期著名的“徽汉合流”使其成为国粹京剧的主要源头之一

汉剧《四郎探母》剧照

汉剧的经典剧目多以三国戏为主三国群英的风采也成为了当地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崇拜

被誉为“活刘备”的余洪元在《兴汉图》中的扮相

汉剧《乔府求计》,胡桂林饰乔玄( 左),周天栋饰鲁肃(右)

汉剧艺人在近代救亡图存的斗争中也屡屡挺身而出抗战时期、抗美援朝的义演、编演新戏都离不开汉剧从艺者的努力

时任湖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中将军法督察官金巨堂(1896-1944)为汉剧艺人吴天保题词“艺术救国”

《东方红》亦名《天堂梦醒》,是抗战胜利后上演的现代戏

《武汉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戏曲观摩公演纪念》,为汉剧艺人唐静萍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学习记录

因为崇尚英雄所以迎难而上武汉在近现代的历史中也涌现了英雄式的高光时刻1911的武昌起义拉开了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幕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

落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武汉长江大桥让“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得以成为现实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

一方有难八方援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顺德戏剧曲艺家协会也积极组织创作以文艺作品的形式为武汉、为前线人员加油鼓劲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可收听由粤剧名伶何丰仪老师参与献唱的改编曲目

何丰仪(左)、冯民峰为抗疫献唱

粤语小曲《战疫魔-不胜不休》

楚玉琳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荆楚文化是中华历史上一张独特的文化标签坐落于武汉市东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着荆楚文化的精华继2015年在顺博展出了精美的汉剧文物后2017年5月鄂博又带来了一场高规格的战国玉器展

玉,石之美者君子爱玉、温润如玉比德于玉、玉不去身众多成语无不展示着古人对玉的爱惜本次展览中所展示的都是出土于湖北九连墩的精美玉器其中不乏各类用于日常佩戴和使用的玉器真实再现了屈原在《九歌》中“抚长剑兮玉珥 ,璆锵鸣兮琳琅”的描述同时展现了楚人对君子品格的彰显和追求

玉器是战国时期在剑等兵器中的常用装饰(上图分别为玉首削刀和玉具剑)

玉器也是战国时期流行的配饰(上图为龙凤玉佩&龙形玉珩)

玉带勾同样是战国时期贵族流行的实用玉器,用于勾系束腰的革带

玉觿(xī),可用作配饰,亦可作为解系绳结的用具

璞石化美玉除了将其制成不同的形制匠人们还要为其添上不同的纹饰用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向往也正是这些向往塑造着荆楚大地上人们的精神世界

谷纹玉瑗(谷纹,是常见的传统纹饰,形如逗号字样,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以及对农业丰收的盼望)

云纹玉璧(云纹,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的常见纹饰,是对云雷崇拜的表达)

回顾这一次次的文化交流让分处两地的顺博和鄂博维系了密切的纽带共克时艰之际唯愿将来再次重遇皆能互道别来无恙

我们无法预计考验何时会来

但我们会尽力让大家在考验中免于独行时间终究会记住迎难而上的勇气前赴后继的赤诚抱薪秉烛的无私以及种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瞬间

顺德医护人员支援武汉

顺德企业所生产的煲仔饭机器人驰援武汉

在阴霾消散前武汉,请继续坚持武汉,请继续加油久候的胜利定在前方不远处等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