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中山一康复者捐献血浆:1秒都不用思考

南方+ 记者

2月22日早晨9时前后,匆匆吃过早餐后,周小玲打开手提电脑,开启一天的“云上班”生活。

这是她从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山“新冠肺炎”感染者收治医院出院的第16天。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背后是周小玲用“足以写本小说”的惊心动魄:1月30日起,其一家6口先后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者,包括3岁多的女儿。

幸运的是,一家人都在精心治疗下先后出院了。“所以当接到捐赠血浆的请求时,我一秒都不用思考,当下就答应了。”周小玲说,经历一场疫情,让她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也更加明白“团圆”的意义。

这份懂得,让她决定毫无保留地参与一场生命接力:成为中山首例捐赠血浆的康复者,参与救治一名重危孕妇患者。

确诊的第一个晚上,她哭了

“说起这半个月发生的事情,可以写一本小说了。”周小玲有些感慨,半个月来,记忆最深刻的是确诊的第一个晚上,一家五口确诊消息坐实,这让年轻的母亲一想到幼女就想哭。 1月30日,周小玲与丈夫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不久后一家五人接连确诊,唯独3岁8个月的女儿核酸检测呈现“阴性”。

小孩谁来照顾?

这个问题无时不刻在困扰着这个家庭。

“当时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极高,但一家人都入院了,找不到人帮我。我看着才三岁多的孩子,内心是很崩溃的。”周小玲回忆。

但形势危急,已经没有他们考虑的时间。听到中山东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能帮忙带小孩时,周小玲心下稍微安慰了些。

 “爸爸妈妈生病了,不能陪着你。你要一个人到酒店隔离。但可能会有一个姐姐来陪你,你要听她的话,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经历揪心的告别,周小玲和家人住进了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女儿则随“临时妈妈”护士劳颖炫住到隔离酒店。

然而还来不及伤感,一则更让周小玲难过的情况突然发生了:她翻看手机,发现一家六口的信息被泄露到个所住小区的微信群中,群内熙熙攘攘地讨论着家人的情况。

“当我看到内容时,是身心俱疲的,我们一直都配合接受治疗也不想伤害别人。但我家人的名字、信息全部都暴露在公众面前,几乎所有人都能看见。” 周小玲说,舆论的压力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

30日入院那一晚,担忧、难过、焦虑、悲愤……周小玲各种情绪都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

周小玲女儿和”临时妈妈“的合照

一家6口确诊入院: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

就在入院的第三天,周小玲的公公因病情加重而转到了重症病房。而此时,女儿也被确诊“新冠肺炎”感染者而入院。

因病情不同,6人被安排在不同的病房,每天只能微信视频聊天,了解对方的病情。

“那个时候,我觉得死神离我们不远了,很害怕家里有任何人因这个病情而离去。”说起当时的心情,周小玲仍心有余悸。

所幸,救治组的悉心照料让一家人的病情有了好转。“他们真的非常细致用心,他不仅全盘跟我们分析病情、解释用药,还一直重复安抚我们,是轻症,需要调整心态。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还会抽时间去了解我们家人的病情,跟我们实时反馈。”周小玲说,医生的讲解让她对疾病的认识从陌生变得熟悉,未知的恐惧渐渐消除了。

此时,在病房外,东区卫计局局长邓杰庆、东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长“杨姐”等东区干部也一直没有松懈,常常通过微信鼓励一家人,在医院外,为一家人采购生活物资。“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心态是最为重要的。邓局、杨姐从帮助我照顾孩子到关心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所做的一切都让我感动。”周小玲说。

在入院治疗的一周后,周小玲公公的病情有所好转,逐渐从重症病房转到了轻症病房。“从病情一步步加重到逐渐转好,在一个节点后,每天我都听到的是好消息。”周小玲说。

2月7日,周小玲成为了中山市第9例治愈出院的病患。摆脱病情困扰的她,转身成为了照顾丈夫和孩子的陪护人员。

在医护人员以一家人的努力下,2月15日,一家6口均治愈出院。

拥抱新生活:就像“第二次生命”

2月18日,出院后周小玲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打来的电话:一位中山的危重症孕妇目前情况紧急,需要康复者的A型血浆,恳请她帮忙,捐献血浆。

不一会儿,周小玲直奔中山市中心血站。

左臂上的针头接着的两条管子,缓缓地抽离出周小玲的血液,透过多条管道交叉的仪器,分离出那种淡黄色的透明液体——300ml的A型血浆。

2月2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市疫情防控工作第28场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中山一例危重病例的医疗救治情况:患者彭某某是一名孕妇,31岁,因“咽痛4天,发热3小时”,于2020年2月1日到小榄人民医院就诊。患者一家人1月17日曾回湖北孝感,一周后返回中山。经检查发现,胸部CT显示左下肺感染,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不高。

通报称,根据2月18日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对“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可采用康复者血浆疗法方案,救治组立即在康复者中寻找合适的献血者,找到两位康复者适合献血。

“我们的康复者非常让人感动,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为生命接力。” 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市医疗专家组组长高文军说,“我们19日上午300ml 恢复期患者血浆输注到了患者彭某某的体内,我们也正在密切观察疗效。在此,我要向献血者再次说一声,谢谢!”  “接到电话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同意,1秒都不用思考。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周小玲说,这是救人,也是报恩。

(应受访者要求,周小玲为化名。)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曾艳春  罗丽娟


编辑 卢子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