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三水“网课”背后的“教育主播”

南方+ 记者

春日的暖阳透过树叶映照在信息楼的教室门口,教室内王银铃一人架起话筒、面对屏幕镜头、变身“主播”。在屏幕的另一端,是各处一方的近800名初三学生。

王银铃正在为初三学生线上直播英语课。 受访者供图

“这是我从教32年来的第一次。”王银铃是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附属初中的英语老师,今年52岁的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变身“主播”的一天。当天她一早便来到学校,准备调试和开播初三年级英语的“空中课堂”。在调试过程中,王银铃发现自己日前录好的微课在其他电脑播放的声音极其微小,十分影响教学效果,为了不耽误教学,她决定直接开启现场直播。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各地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让在线教育迅速走进学校和家庭。目前,三水区内48所中小学纷纷开启 “空中课堂”,部分老师亲自通过网络直播给学生线上授课。

线上教学是疫情引发的教育变革。不断打磨教案,线上反复沟通,多次录制、模拟出镜直播教学,自三水各中小学校“云开课”以来,这已经成为了许多学校老师们的备课常态。“学生在家看到的一位主播,其实背后还有一群幕后‘推手’。”不少老师纷纷表示,一节20分钟的微课录制或现场直播,从前期备课、课程准备到视频录像,都需要不少老师共同参与,这是一个责任与酸楚、漫长又精致的过程。

状况不断

新老教师学与做并轨探索

2月14日零时左右,三水西南中学八年级(14)班的语文老师吴依凡正在准备着15日全校的试播的课件,随着电脑的突然蓝屏,她之前所做的所有课件和材料全部丢失,一切工作又得重新开始。

吴依凡在家为学校开展线上课程。 受访者供图

“当时心都快崩了,好在同事们给了我很多安慰和帮助。”吴依凡说,由于家在外地,放假前没有把笔记本带回老家,在放假中得知要用开展线上课程,只能四处向朋友借电脑,上网买买麦克风,才算勉勉强强集齐了当“主播”的工具。

在备课录课的过程中,吴依凡深深体会到“新晋网红主播”不好当。刚开始准备录制课程时,PPT无法播放、麦克风有电流声、延迟、卡顿等意外状况没少发生,都得益于该校信息老师的帮助一一解决。而试播前一天晚上的电脑蓝屏、硬盘损坏,她又再一次重新下载软件、做课件、录制微课……才得以为学生在17日“云开课”的第一天呈现一节完整流畅的线上语文课。

和吴依凡一样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又突发临时状况的还有三水中学附属初中的教师王银铃。作为该校英语科组长,王银铃除了统筹安排该科组备课录课等各项工作之外,也承担了部分录课的任务。2月10日就录好微课并在自己的电脑播放无数次确认无误之后,却在20日开播前半个小时发现在其他电脑播放的音效较小,在该校信息老师的帮助下,王银铃开启现场直播,为学生如期呈现了一节轻松完美的“空中课堂”。

“当时也没有很紧张,有技术老师加持也没有什么好怕的,而且在录制微课前我们科组已经反复磨课,对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很清晰,现场讲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王银铃坦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出道”当“主播”也是从教32年来“首秀”。

据王银铃介绍,早在此前她便不断学习和接触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融合的课题,一开始觉得有些难以操作,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也发现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像我这样年过半百的人还在一线当‘主播’也是比较少见如今,但是我可以一边请教年轻教师,一边自己摸索,慢慢也就学会了。”王银铃说。

像入职仅一年半的吴依凡等一批年轻教师,也在疫情期间迅速掌握了在线教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如今,不少“高教龄”的教师们也在年轻老师的帮助下,也把在线教学“玩”得风生水起,在学与做中并轨探索,目标都是为学生呈现最好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三易其稿

设想学生处境最大程度减少难度

一台台式电脑备课、一台笔记本电脑直播、一部手机打开多个APP和小程序……高中学生开展线上课程的第一天,三水区实验中学高二(16)班的语文老师吴苑雯便与全班同学顺利完成了《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的线上学习。

“因为情况特殊,当前学生手头上还没有纸质版的学习资料,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多做一些工作。” 吴苑雯表示,在前期备课期间,除了做好要讲授的重难点之外,还会设想学生在线听课的处境,最大程度减少学生因为没有纸质版教材而存在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校提前在网上为学生找好电子教材并在线上课堂中采用投屏的方式方便学生观看。

此外,考虑到有些学生是使用手机、有的时使用电脑或平板等,吴吴苑雯对备课ppt的字体以及讲课的速度都要做一定的调整。谈及第一次使用线上形式进行授课的感受,吴苑雯表示,线上教学的备课压力和难度要比在现实学校课堂中授课更大。因为教师和学生各处屏幕的一端,这要求了老师在备课时便要提前设想学生的种种处境,并以最大程度为学生减少难度。

对此,三水中学的物理老师陈庆贺深有感触。在准备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第1课时的过程中,他三易其稿,一次次修改完善,最终是选择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带来了一节颇受好评的网课。

陈庆贺的线上物理网课深受学生好评。 受访者供图

“要想在网络授课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更要求老师精选课堂内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要能抓住学生学习的‘痛点’。”陈庆贺表示,讲义、案例等准备得很充足,但要充分考虑线上授课的情况,不可能全部搬上去,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合理把握课堂节奏,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作答,同时与学生互动交流,并了解学生群体的潮流和兴趣等。

在互动答疑环节,陈庆贺还会与学生分享物理之外的各种问题,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的状况等。 “我就是一个比他们多读几年书的人,我觉得一个教师的角色不光是教学。” 陈庆贺说,线上授课的时候,学生的表现非常活跃,对互联网学习和操作的技术也跟擅长,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是旨在调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倾力投入

名师工作室把录课任务当成事业来做

“我们整个工作室是把微课录制当做一个事业来做,希望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三水区实验小学英语老师王雁燕说。据了解,该工作室(三水区王雁燕名师工作室)在2月4日下午接到佛山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英语一二年级的学法指导课及微课任务后,便马上组织工作室成员线上研讨、备课、学习音像处理软件及录制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录制课例视频。

王雁燕通过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以适应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受访者供图

为了做好这项事业,工作室成员通力合作,反复磨课,甚至熬夜备课修改至次日凌晨,最后所承担的录课任务已于2月10日前完成并通过了审核。

“在录制过程中不能咳一声,因为只要有停顿,就必须重录。”因为平时很少有长时间面对镜头的经历,一般老师在录制微课初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王雁燕坦言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录制时很难调动情绪,气氛有些严肃,为了呈现流畅而又活泼的效果,她们只能靠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增强表现力贺感染力,以适应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目前,王雁燕名师工作室所承担的学法指导课已由佛山市教研室面向全市陆续推送。“这样的授课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提升。” 王雁燕表示,虽然在备课过程中有辛苦,但也是累并快乐着,这也算是在疫情期间为孩子的学习尽点责任。

“网课主播对于老师们来既有新鲜,也有挑战。”三水中学教师冼海玲表示,对于前期备课准备、线上平台的操作,跟学生的现场互动,课堂的效果等都是每位老师在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的,不少老师为上好一节网课备课备到凌晨,也借来电脑,买来耳机等,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师生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再相聚。

庚子年的开头,因为一场疫情度过了焦虑的假期,不少教师只能将课堂转至线上,尽管在变身“主播“的道路上状况不断、困难不少,但所有老师都在尝试、在为学生设计课程、在思考如何破局。

【撰文】李周秦 王伯乐

受访者供图


◎专题阅读:

复工防疫 佛山行动

复工防疫 三水行动

编辑 田人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