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醉生活丨鲁山花瓷——瓷器上的抽象画

中国陶谷
+ 订阅

鲁山花瓷作为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器,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闻名于世。它是唐代最富时代特色的瓷器品种之一,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  鲁山窑黑釉蓝斑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鲁山花瓷有“唐代钧瓷”“黑唐钧”之称,是河南鲁山一带所产黑褐地乳白蓝斑的花釉瓷器,其烧造从唐至金元时期持续约600多年时间。

鲁山花瓷的窑址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鲁山县段店,现隶属于平顶山市,故鲁山窑又称段店窑。

早在唐代的文献中便有提到过鲁山花瓷。唐人南卓在《羯鼓录》中记载,唐玄宗和宰相宋璟谈到腰鼓产地时曾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说明花瓷在盛唐已是名品,受到皇帝的称赞。

唐代  鲁山段店窑拍鼓标本  平顶山博物馆藏

唐代  花瓷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鲁山花瓷在晚唐、五代时规模最大,盛时有“清凉寺到段店,一日进万贯”之说,其名贵之处在于工艺的创新

当时烧制鲁山花瓷的匠人创造了二液分相釉的新技巧,为黑釉瓷系的美化装饰开辟了新天地,使黑釉系瓷器出现了绚丽斑斓的窑变效果

唐代  鲁山段店窑花釉瓷三足花口香炉平顶山博物馆藏

鲁山花瓷的烧成温度在1250~1300℃范围内,其硬度、耐磨度很高,已达到现代瓷的标准。因为鲁山花瓷的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不同,在烧制时才会出现如此变幻的色彩。

常见的鲁山花瓷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黑或褐色上带白、月白等浅色斑装饰;另一类是以黑、月白或蓝色釉为底釉,衬以天蓝色的不规则的釉斑。

唐代  鲁山段店窑花瓷黑釉大罐 平顶山博物馆藏

鲁山花瓷的瓷器样式很多,有拍鼔、瓶、盆、罐、碗、盘、壶等数十种,其中最出名的是羯鼓、拍鼓。羯鼓、拍鼓是一种双面击打乐器,由西域传入中原。在唐代时,人们为了让鼓声更加清脆响亮,将木质的鼓腔变为陶瓷。

唐代  鲁山窑花瓷腰鼓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黑釉彩斑执壶

该执壶的特点是撇口,短颈,长腹,腹上部丰满,平底,胎质灰白细腻,壶肩部一侧有短流,流口削平,一侧有双带形曲柄,曲柄连于口与肩之间。

壶里外均施釉,外部施釉不及底,釉呈黑褐色,口、柄及器身上布满乳白间蓝色斑纹,斑纹流淌自然,富有动感,天然成趣。

唐褐釉白斑执壶

此壶胎体厚重,直颈,口略外翻,腹鼓圆,平底,胎质白色,两侧置短流和曲柄,肩置双系,壶体饱满。其腹底部露胎,其他部分先施褐釉,再施乳白彩料,经高温烧制,釉汁相互渗透变化,泛出类似“日月山”字样的彩斑。

此器再现了先人“壶中日月”的理念,以及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壶体厚实,张弛有度,使人领略到大唐雄风。

鲁山花瓷表面的“抽象画”,凝结了古人烧瓷的智慧及高超的技艺。它的出现打破了唐代瓷器“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终结了中国瓷器单色釉的历史,中国陶瓷窑变艺术也从此破茧成蝶,晕开了它那千年惊世的美丽……

来源|观瓷书院

编辑|中国陶谷微信编辑小组 念响新媒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