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共克时艰?」
「就是当下的每个人,都很难
......但都在竭尽全力让一切变得好起来。」
春节,原本是一年中最向往的日子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打乱了每个人的方向
不停上升的数字背后
是倒下的家庭
是难以为继的经营
是煎熬着的心
有人因一张异地身份证,难找容身之所
有人垂垂老矣,对突变无法做出反应
还有留守的孩子,被迫“孤单”
.....
当然,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做出了”逆行“的决定
医护人员奔向疫区,与病魔终日搏斗
警察无畏雨雪,坚守岗位
建筑工人没日没夜,造出一座座医院
志愿者们到农村到社区,到车站到码头帮助最基层的防疫,帮助有困难的人
还有更多如你我一样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控行动
01她们充当起“临时妈妈”
在广州市花都区,出现了一例紧急情况,一家四口中,姐姐、父母先后因新型冠状肺炎在医院隔离,剩下5岁的妹妹甜甜(化名)经两次检查都是阴性,需要在指定酒店隔离观察14天。
因甜甜太小,需要人员陪伴、照顾,团花都区委在1月31日晚得知该情况后,连夜发动属下志愿服务队,号召区内志愿者报名。迅速地,区青年地带志愿服务队的黄彩云马上响应,抢着当“临时妈妈”。
帮小甜甜梳妆打扮
2月1日,经区防控办的简要培训后,彩云就匆忙告别自己年仅3岁的女儿,和另一名志愿者周晓红带着行李来了,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换上全套防护服,全副武装等待她们“临时女儿”甜甜的到来。
在隔离点接到甜甜
彩云和晓红通过视频、微信不间断和甜甜的父母沟通孩子的情况,并及时掌握孩子的生活习惯。甜甜父母原本因担忧孩子而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甜甜爸爸在微信里说“我终于睡了个好觉”。
其实彩云自己的孩子也才3岁,当记者问起她为什么要报名时,她这样答道:
“也正是因为我也是一位母亲呀。感同身受,我不忍心看到甜甜没人管。”
02为流浪者派送口罩
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从1月23日开始,广州天河一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为露宿者和流浪乞讨人员免费派送口罩。
志愿者向流浪人员派发口罩
他们接过志愿者递过的口罩后,连声道谢:“我也知道要戴,但根本买不到,真的谢谢你们这些好心人!”
志愿者向流浪人员派发口罩
志愿者吴汝财表示,流浪人员因为居无定所,四处走动更容易感染传播病毒,为他们提供口罩能很好地防控疫情传播。自己没办法亲身前往武汉疫区一线,但能在防控战线上出一份微薄之力,我很开心,“看到他们戴上口罩,自己安心不少”。
03街坊邻居守望相助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疫情当前,还有一群被记挂着的人,他们是从重灾区返回当地的隔离观察人员,以及独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等。
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成立了一支“健康来穗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生活保障志愿队。首批志愿者由永和街退役军人和党员组成,主要为来穗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提供上门餐食取送、米油菜品代购、垃圾分类处理等服务;对情绪焦虑的人员,还采取隔门陪伴聊天的方式,让他们消除后顾之忧。
志愿者为隔离户清理生活垃圾
佛山市三水区也安排了一批志愿者,专门解决辖区内残疾人、独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困难。
04默默守护脚下的土地
在近乎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藤山社区12余名党团员志愿者正拿起消毒工具,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工作。
在中山,应急志愿者们协助社区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社区自然村、无物业管理公司的430楼梯及已投入使用的电梯开展消毒水喷水工作。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志愿者这个名称背后,是无数的普通居民,是放寒假回家的少年、是刚改完期末试卷的老师、是平时嘴上喊着“太南了”的回乡青年、是平时蹲在树脚下象棋的大爷......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一齐抱有同样的期冀。
这份希冀,让我们在凌晨5点43,狂风暴雨中,依然守着广东北大门;让我们选择在假期时间前去支援医护防护用品的企业;让我们全副武装走进人潮往来的车站、守住空寂无人的社区入口......
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过去我们的朋友圈时常出现下方这样的头像,而最近出现的,都是带着各类口罩的头像。
▲过去的我们
▲现在的我们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头像或许轻飘飘,却在你日常打开微信的时候,提醒着你——你有多渴望看见身边人笑靥如花。
而等疫情过后,换掉这个戴着口罩的头像,就像重新开始一段旅程,告诉自己,清爽的空气来之不易,往后要更加珍惜。
▲立即扫码换头像我们都是战疫志愿者
这次,我们坚定地相信,这个口罩,很快会摘掉。
而我们,会等来春暖花开,樱花灿烂,笑靥如花。
编辑: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