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第一法院”)一方面组织抗疫工作队,支援镇街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全面推行网上立案、智慧送达、在线调解、远程庭审等诉讼服务,为辖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保障。
连日来,市第一法院法官线上办案与支援基层抗疫两不误,扎扎实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院人的责任与担当。
周彬:抗疫之余,一天在线化解3宗纠纷
道滘法庭副庭长周彬,是市第一法院抗疫工作队第一梯次队员。他服从镇街指挥部调度,自从2月3日上岗以来,先后在厚街高速路口、厚街下辖社区、大岭山社区等三个不同检疫岗位工作。
作为大岭山社区防疫督查工作队队员,周彬发挥法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检查基层防疫工作,与社区干部一起走访居民和企业,排查出村民广场聚集运动、居家隔离户生活垃圾堆门口、期满解除隔离文件未及时送达等工作缺漏,汇集基层防疫存在的人手不足、防护物资紧缺等现实困难,并积极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如实向镇街指挥部反馈。
为了避免开庭时间与抗疫执勤相冲突,周彬发挥在线调解的便捷高效优势,在抗疫之余,积极开展电话调解。2月10日,周彬通过“电话背对背沟通+微信群多方调解”的方式,成功化解三宗纠纷。
“李总,因为我下午要去社区协助疫情防控工作,那我们约晚饭后,大概7点在微信上调解,好吗?”
“好的,等您拉我入群。要做好防护啊,周法官,注意安全”
……
这是周彬和被告公司负责人李总的对话。两家公司因为设备买卖款支付问题产生纠纷。卖家诉请对方支付60万元设备款,买家反诉称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要求卖方赔偿70多万元。
案件在年前已经开过一次庭,双方分歧大,争议较多。承办法官关注到两家公司都有继续往来的意愿;另外受疫情影响,双方都不能及时复工,公司后续发展变数较大。卖方希望尽快拿到剩余设备款度过疫情难关,买方也正担心疫情耽误时间长,届时工人工资和设备款难以兼顾。且双方诉讼代理人均是湖北籍,不愿意再次开庭。
周彬在对案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电话对当事人作促调工作,表明线上调解的便捷性,分析疫情期间尽快和解的好处,并“探口风”掌握当事人的核心诉求。
在确定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后,周彬通过工作微信建群召集各方当事人进行网上调解。经过周彬居中协调,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卖家同意设备款只收30万元,买家同意放弃反诉请求(70多万元赔偿)。
纠纷化解后,两家公司负责人“隔空”握手言和,表示在复工复产后将继续合作,同心抗疫,共克时艰。
这个星期,周彬在抗疫之余,已经在线处理6宗案件,其中调解成功5宗,线上开庭1宗,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产复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法治服务。
陈慧娜:上午敲法槌,下午举额温枪
节后返岗以来,松山湖法庭陈慧娜法官已经连续忙碌三个星期了。她的书记员由于疫情之下交通不便等原因暂时未能返岗,她一个人梳理了手头在审的逾百宗案件,对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期开庭、调查取证或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案件,逐一与诉讼参与人电话沟通,做好通知和解释。
市委发出支援基层抗疫的倡议后,陈慧娜毫不犹豫报了名。“我是一名党员,应该响应号召到抗疫一线去!”
按照镇街防疫指挥部统一排班,陈慧娜被安排在下午执勤。所以,陈慧娜开始了“上午敲法槌,下午举额温枪”的特殊工作状态。
第一次开展线上庭审之前,陈慧娜和技术人员一起对庭审软硬件设备进行了反复调试,确保语音通讯流畅,影像显示清晰。
“庭审搬到线上,也必须规范,绝不能随意,要确保庭审氛围的庄严肃穆,庭审过程严肃认真”,每次线上庭审之前,陈慧娜都充分询问当事人是否统一采取线上开庭模式,详细告知线上开庭的权利义务。
通过线上软件,陈慧娜与当事人虽然是隔空对话,但庭审各个环节有条不紊。这几日来,陈慧娜法官已经通过线上方式顺利完成多宗金融借贷合同纠纷的庭审。
每天上午处理完案件,陈慧娜匆匆吃个午饭,便赶到大岭山镇金桔村,协助开展检疫工作。
金桔村外来务工人员、出租屋较多,返莞高峰临近,防控压力较大。陈慧娜与社区的联防队员一起,对社区出入的人员测量体温,详细询问户籍、外出接触情况,仔细核查身份信息并做好登记,遇到出门溜达不戴口罩的村民,耐心劝导教育……
“能为抗疫多尽一份力,虽然忙碌,但是感觉很充实。每天最轻松的时刻,就是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和女儿视频聊天。”
陈慧娜法官的丈夫是一名基层干部,也奋战在抗疫一线岗位上,只好把年幼的女儿放在外公外婆家照顾。女儿画了一幅大家合力击退病毒的画。这幅画虽然充满稚气,加上文字说明才能让人读懂,但是陈慧娜依然能从中读懂女儿对父母工作的全心支持!
“支援一线战疫情,远程办案不脱岗。”在没有硝烟的战斗里,法院人义无反顾投身基层抗疫一线,同时在线上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司法服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法官的责任和担当!
【记者】于羽佳
【通讯员】汤丽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