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是惠州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15名医务人员均来自惠城区)在武汉的第五天,队员们陆续到方舱医院上岗。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与几位队员联系后发现,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穿着防护服工作6个小时以上,是对意志力的极大考验。但他们最终还是克服困难,完成上岗任务。
在方舱医院上岗,队员们也遇到了一些暖心事。一些患者看到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用手机拍下照片,记录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并找机会传回给医护人员。也正是这样,我们才得以通过照片更直观了解惠州队员的上岗情况。
这次连线,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收集了3名队员的战“疫”日记,换个角度来看看最真实的战“疫”故事吧。
时间:2月13日,星期四
地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2月13日是我第一次入舱工作,我们广东队的三位队友提早来到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放置好自己物品,就开始穿戴防护装备,里面有几位观察员,她们很热情,细心,瞬间我紧张的心情就舒缓了。经过两天的培训练习,很快我就可以穿戴完毕,经过观察员再三查看,确保防护严密了,才开始进到工作区。
经过一道又一道的防护门,来到了C舱,进入眼前的是一排排床铺,里面分为4个区,每个区大概有100张床位,据了解,里面的床位几乎住满了。四个护士负责一个区,我和安徽的一位战友一组,负责41位患者,我负责的区域患者都是女性。接班后就开始忙碌起来,我们的护理工作内容有:协调接收新来患者,了解和帮忙解决患者需求,监测生命体征,发放药物并指导服用,心理的指导等。
穿着一身防护服,感觉走起路来笨手笨脚的,连和患者沟通都要费力很多,上班没多久就开始汗流浃背。忙碌起来时间很过得挺快,等闲下来做好每位患者记录时发现离下班时间只剩半小时了,赶紧收拾好自己的护理车上的物品和写好交班记录。等到队友来接班后我们有顺序地按照流程出舱。
从酒店出发到下班回到酒店8个小时,我们做到不吃不喝不尿,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挑战。
时间:2月14日,星期五
地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来武汉支援的第一个六小时班,说是6小时,其实是8小时。晚7点出门,我们8点接班,7点40分就到方舱医院了,下班出仓时因下一班队员接班迟到了半小时,到凌晨2点35分才交完班,出舱后已经三点,等车,回来洗消后已经5点才睡觉,8个多小时不能吃喝拉撒,我很自觉地穿上了市里为我们准备的纸尿裤。
上岗后,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我小心翼翼走进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A舱。我作为组长主要负责A舱,惠州队友陈志超医生主要负责A舱b区,刘莉莉医生负责A舱c区。交完班后我对一个一个患者进行查房,询问他们的病情变化及生活需求。遇到一些比较焦虑的患者,我便逐一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我是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现舱内基本是运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治疗,我发挥自己中医优势,运用中医辩证帮助患者更好发挥中医药治疗作用,让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患者转变为重症患者危及生命!
查完房后迅速处理医嘱及书写新患者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患者过来询问检查结果时一一解说,让患者放松心情休息好早日康复。
实际上,我在安慰患者放松心情的时候,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也经历这严峻的考验。穿上防护服,我一直感觉头晕恶心,口干舌燥,尤其是后期基本靠意志力在支撑着。
或许是第一次上岗,经验不足。下来我会再次调整好自己工作节奏,尽快适应,我相信第二次上岗会比第一次做得更好。
时间:2月14日,星期五
地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2月14日,凌晨3点,终于下班。这是到武汉后的第一个班,忙碌了6个多小时。
穿着防护服,一直流汗,护目镜也一直模糊看不清,用电脑都感觉很费劲,戴着双层口罩很难受。一直感觉呼吸困难。下班后,深深觉得能自由呼吸的感觉真好。
脱下防护时,发现鞋套不知何时已经脱了,吓得我赶紧用消毒液喷了几遍鞋子。回到酒店马上洗澡洗衣服,生怕没有把身体的细菌病毒烫死烫烂。
忙完已经是凌晨4点半。躺着床上,想起了家人。我走上这个战场,是我的家人给予了我力量。我的母亲教会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完美,我作为一个医生,并没有很优秀,但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分。我的父亲教会我什么事都不怕做,只要不违法。我的丈夫,是个很有正义感和正能量的人,他很优秀,我很爱他。我的儿子是个正义感爆棚的两岁半小屁孩,天天要当消防员救火救人,虽然他还很小,但听他这样说我还是很感动。我希望他一直保持这么勇敢善良正义的精神,国家有难,勇敢向前。
我爱我的家人,他们是我最软的肋骨,让我牵挂想念。我会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下一个班是凌晨2点。我还要继续战斗,直到疫情结束,春暖花开,能够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那一天。
来源: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