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步数过万,一言不合就“占领封面”!致敬这些到处“乱跑”的人

南方+ 记者

从1月下旬到现在,为了抗击疫情,大家都乖乖“宅”在家,默默为防控做贡献。记者的微信运动轨迹,也几乎连成一条横线:日均160步,200步算多的。

记者可怜的微信步数

然而,就在朋友圈,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的微信步数都能过万,动不动还能超2万,一言不合就“占领”七八十个朋友的封面!

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是谁?去了哪里?

走出26511步的网格员

2月10日,天气有些阴冷,平日里热闹的大街不见人影,偶有从汽车上下来的行人,也裹紧衣领直奔去处。

在这些行色匆匆的过路者之中,戴着口罩、穿着一件格子衬衣,踩着运动鞋在街道里穿行的郑嘉发显得格外醒目。

郑嘉发是高栏港区平沙镇美平社区的网格员,年前袭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生活,也赋予了他新的使命——每天3遍巡视美康村。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七,他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美康村度过,包括本该与家人团聚的除夕和元宵节,他也是在家扒了几口饭,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平沙网格员郑嘉发

美康村不大,只有25栋楼、120多户住户,工作量本不该很大。但事实上,美康村120户中有89户是出租户,要摸查清楚这些住户信息要花费大量时间;又因为美康村有很多老旧小区,这些七八层高的楼很多都没有配电梯,要挨家挨户摸底,就需要郑嘉发每天爬几遍这些楼梯,比起让人震惊的微信步数,事实上还要更辛苦一些。

好在郑嘉发平时就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平日里也会跑个三五公里,也喜欢打篮球,31岁的他比看起来要更年轻,精力也更加充沛。

2月1日是郑嘉发微信步数最多的一天,那天他走了26511步。当时疫情刚暴发不久,很多老人家没有意识到居家防护的重要性,依旧在小公园里聚集打牌。

郑嘉发的微信步数

郑嘉发赶到现场劝说他们回屋,本以为已经把道理讲通了,没想到一回头,这些老人家又换了个地方打牌。郑嘉发只好一遍遍地劝说,说了好几次才真正说动这些居民。

为杜绝后患,郑嘉发还连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小公园里老人们聚集打牌的石桌、石凳拆除,并贴上危险警示,待疫情过后再复原。

“比起动腿,网格员最重要的工作其实是动嘴。”郑嘉发总结说,网格员每天跑村居、社区,和居民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一次不行就多说两次,总会得到理解的。”

占领202个朋友封面的社区书记

下午4点40分,点开微信运动,康宁社区书记林进醒已经占领202个朋友的封面。往回看一周,这位书记竟然没有一天低于万步,包括本该休息的周六周天。

林进醒的微信运动轨迹

记者问林书记:您注意到自己的步数遥遥领先了吗?他说:这么忙哪顾得上理……

林进醒确实很忙。上午10点按约定时间拨通他电话时,仅20分钟的采访通话,中间就中断了两次。一次是嘱咐社区同事给酒店隔离人员送午饭,“把饭拿过去,戴好手套口罩啊”;另一次也在嘱咐别的事情。

康宁社区位于香洲区翠香街道,辖区有很多老旧小区。很多工作都得用脚“跑出来”。

正在给居民量体温的林进醒

每天,林进醒和社区同事、义工忙着辖区巡查、测体温、送医协调、张贴通知、检查物业消防、防止人群集聚、检查餐饮店是否提供堂食、检查麻将馆是否运营、排查人员、登记造表、上报信息、给隔离户买菜送药、送生活物资、丢垃圾、消毒、听取群众意见、咨询、居民劝导、物资发放、关注群内信息、突发事件处理、防控宣传、学习文件、困难帮扶等等(你看完这一串顿号有多烦,基层干部的真实工作就有多累)。

康宁社区高峰期隔离过12户66人,现在只剩3户13人。为了响应他们的细碎需求,林进醒给每家隔离户建了个微信群,群里有他,也有社区工作人员、民警、心理医生,“一条消息也不能漏”。最多的时候,林进醒同时在12个群里,消息“嘀嘀嘀”响个不停。

口罩、手套和少量头套是他们仅有的保护装备。既缺物资,也缺人。还好年前动员了社区义工,现在每天有20多个义工在岗,还有3个驻点干部帮忙,这才让林进醒稍稍宽心。

天天在防控疫情一线风险大,几天前,林进醒的爱人专门煲了一锅抗病毒凉茶,给他用保温壶装了带到单位,爱人的支持让他深感幸运。

“累是肯定的,但再怎么都得扛下来!”谈及这段时间的感悟,林进醒话语十分朴实。他告诉记者,社区工作守土有责,让康宁社区平安渡过难关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挂断电话前,他还不忘给记者打气:“要有信心,一定能迈过这个坎!”

勇夺排行榜冠军的物业管家

2月6日这天,万科物业管家以16543步夺得了记者所在圈子的运动排行榜冠军。这步数是值班管家顾依纯走出来的。“以前一般不到1万步,现在快翻倍了。”

1月27日万科城园区封闭,人手不够,正在家中过春节的所有管家被全部召回,“90后”的顾依纯也不例外。

每天从早八点到晚八点,这些天,她的工作量也翻倍了,“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物业管家的工作很细碎:测体温、开晨会、更新每日数据、给业主送消毒水、送生活必需品……还要主动上门慰问隔离户,做到“有求必应”。

一个管家负责500户,一天不知道跑上跑下多少趟,干的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不仅身体连轴转,设备也连轴转。顾依纯刚买3个月的新手机,早上电还是满满的,到中午就没了,“不停地与业主各种沟通协调,不是在打接电话就是在回复信息”。

顾依纯一天给业主送了4大桶消毒水

工作很累,她的快乐却来得特别简单:“为业主服务挺开心的,听到他们一句鼓励就会很感动。”她也建议业主这段时间尽量不出门,相信物业会做好消杀,请大家放心。

社区书记、网格员、物业管家……他们是我们身边一个个普通人。每天上万的微信步数,来源于特殊时期高强度的工作,而这些是他们的抗疫日常。正是他们的逆行向前,在最微小的社会单元,为我们筑牢疫情防控的“防火墙”。

下次见到他们,别忘记道一声:辛苦了!谢谢!

【记者】刘艳婷 王韶江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文秋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