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讲述者|家乡水与我形影不离,龙江城区中心小学专场来了

佛山河长
+ 订阅

本期“河湖讲述者”为学校专场,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带来了6篇佳作。6名小作者用各自的思考与观察,写下了与他们形影不离的家乡水。

有奖互动

动动手指!为你喜爱的作品打 call

“河湖讲述者”联合佛山市教育局一同发起征稿启事,邀请全市中小学师生一同书写佛山水、抒发佛山情。征文活动已在2019年11月底截稿,目前作品正在择优刊登中。

为了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河湖讲述者”特设有奖互动环节,欢迎广大读者在评论区里留言点评,为你喜爱的文章打 call。获得评论数最多的作者,将获得限量版“水义工”T恤一件。

上一期《河湖讲述者|在佛山水边,我收获了真挚的友情》获得限量版“水义工”T恤的高明区纪念中学高二5班学生殷碧莹。“河湖讲述者”将发放奖品给作者。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河湖讲述者”栏目从本期开始定期刊发,每周二及周五各推出一期。

范文选登

童年的味道

文|韦宛彤

这天,我和妈妈来到了左滩西江畔,这里是妈妈土生土长的地方。

左滩坐落于西江的左边,与右滩之间隔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发电站——甘竹滩发电站。

傍晚时分,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给远方的江水抹上了一层玫瑰色。其间无数条小浪花簇拥着,嬉戏着,欢乐的拍击着堤岸,溅起一堆泡沫,在和风中荡漾。我们站在江边看着渔民唱着丰收的歌摇着渔船慢慢的向岸边驶过来。原本平静的江面上,霎时间微波粼粼。

摇桨的是一个老农,头戴一顶大竹屋,皮肤黝黑,嘴里叼着一根烟,远远就看到他咧开了嘴。月亮升起了,岸边的老妇女操着一口地道的左滩话问船上的老爷爷:“今天打了多少鱼。”

“也没多少,有些黄鱼,有些小杂鱼,还有几只小螃蟹。”船上的老爷爷说。

听到这些,老妇人沉吟了一下,她挑了几个螃蟹和黄鱼,准备送到隔壁家。从他们交谈中我大概了解到他们口中的隔壁家情况:男人在外面打工,女人打着散工还带着两个小孩,他们常常照顾这两位老人,所以老人也想给他们送点鱼过去。

妈妈走上前去,问老妇人:“能卖一点黄鱼给我吗?西江的黄鱼是出了名的鲜美。”老妇人说:“那是可以的,你要多少?”

“你有多少我就买多少吧。”妈妈回答到,一边掏出了手机。

“刚好17块钱。”老妇人拿出秤,将黄鱼放在秤上,称出了价格。

我的妈妈说:“微信支付吧!”没想到,老妇人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她说这个她们还不懂,“我们都是耕田打渔的,不懂怎么微信支付,就算是手机上面有钱,我们也不懂出去用。”

听了老妇人这些话,妈妈也有点为难了。出门她也没带现金,就带了部手机,现在的人都习惯用微信支付,很少人在用现金了。

忽然,我想起来我的背包里还有一些压岁钱。于是,我开始在我的小背包里埋头寻找,从里边找出来两个小红包。那是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的。我就拿出来给妈妈。钱刚刚好。

老妇人手脚麻利地掏出一个褪了色的塑料袋,把黄鱼装进袋子里,用手递给我们。我看见她那手上布满了青色的血管,十分粗糙。

离开了西江畔,我抬头疑惑地问妈妈:“妈妈,待会我们不是去吃饭吗,为什么还要买鱼呢?”妈妈笑着说:“孩子,那是童年的味道。”

(作者系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六年3班学生,指导老师李秀妹)

我爱家乡的河

文|刘铭轩

我的老家有一条小河,它不像黄河那样雄伟,也不像雅鲁藏布江那样奇特。它是那样普通普通,连个名字都没留下。但它却留在了我的心中。

家乡的小河。刘铭轩供图

早晨,太阳照在河面上,映出了一道道红色的波光,江面一边成了绿色,一边是红色。真可谓是“半江瑟瑟半江红”。此时鸡鸣三声,和着小河轻快的流淌声,伴送着我和姐姐上学。

中午阳光毒辣辣的,地面烫如热水。同学们无精打采的,这时姐姐带着我和她的小伙伴下水玩耍嬉戏。河水冰凉冰凉的,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大家欢快的你泼我洒,水花飞溅起来,在阳光照射下像一串串五彩的宝石链子。玩累了的小伙伴,一个个靠在河边的柳树下,东倒西歪,直到不远处的铃声响起才直奔学校。

晚上的小河更加热闹,河边开起了演唱会。虫鸣、蛙叫,小河流水的声音组合成一曲清脆而又有节奏感的交响曲。但让我们期待的不是这优美的交响曲,而是美味的猎物。

我和姐姐带着灯拿着桶猫着腰躲在芦苇丛中寻找着目标,忽然看到一个猎物进入了我们的包围圈中,我站起来大叫“螃蟹”,姐姐见状立马把我按了下来,食指放在嘴边,示意我安静,然后用手比划着,和我商量如何抓住螃蟹。

那只螃蟹正警惕着。挥舞着那看起来不大,却坚硬有力的大钳子,好像说:“谁敢犯我,吃我一钳”。但这怎么能吓到我们?当姐姐数到十一时,我到桶往地上一扣,哈哈,这下捉住你了吧!

“抓住了吗?抓住了吗?”姐姐问道。我信心满满的切开一条缝,怎么没有!哎!我垂头丧气地站了起来,才发现拖鞋不见了,姐姐环顾四周,指的小河说:“在那呢!”。只见拖鞋正在河中打着转,那只“猎物”也在上面,好像一位老练的船长,开着船走了。

这时交响乐中又多了一种愉悦的声音——笑声,小河再也不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儿,它成为一个载着快乐、盛满回忆的小匣子啦!

(作者系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三年4班学生,指导老师梅素颜)

保护母亲河

文|康廷贤

在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才上幼儿园,一到炎热的夏天,那条无论上学还是放学都会路过的乌黑的河涌,总是散发一股特殊的臭味,过路的人都不约而同做出一个动作:捂着鼻子快步走开。那条河涌,简直是一条传说中能熏死人的臭水沟,用我的话说,就是“生化武器”,让人窒息。

河涌水面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有颜色多样的胶带,有长着绿油油青苔的油瓶子,有发霉的木板,有破烂的泡沫饭盒,甚至还漂浮着发胀的死老鼠,死鱼死狗,比垃圾场的种类还多,看着就想吐!

妈妈告诉我,这里的水原来清澈见底,是孕育我们的母亲河。在妈妈小时候,每到炎热的夏天,妈妈和小伙伴们就会一个个跳进河里嬉戏。河水清澈,经常看到鱼群欢快地游来游去,还能看到河底的水草,大人们都来河涌挑水洗衣服。真想回到过去,看看妈妈童年时代的河涌啊!

好在,现在政府非常重视佛山河涌污染。在2017年,佛山开始在五区全力推进“河长制”实施一河一政策整治,加强管理河涌污染,发现偷排偷倒立即上报调查。经过处理严查,河涌的水资源得到提升,黑臭污水慢慢消失。我也大家能一起携手保护水环境,不让碧水蓝天被破坏,希望河涌重回清澈,希望能再次看到鱼群在水里欢快嬉戏,让河涌充满生机。

(作者系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三年3班学生,指导老师梁晓丹)

家乡的河新开涌

文|郭烨晟

在我家附近有一条长长的河流,在西江顺德龙江大坝段,当地人都喜欢叫它“大坝河”。在河长公示牌竖起后,我才知道,原来“大坝河”真正的名字叫“新开涌”。爸爸总喜欢带着我到河堤上走一走,他告诉我,这里有他的童年。

爸爸小时候总喜欢和小伙伴在河边玩耍,有时会在河边比赛打水漂。他们喜欢在堤上捡起一块薄薄的瓦片,身子微微下蹲,用力往河面打去,飞出的瓦片在河面上溅起了七八朵水花。这个游戏,他们能玩一个下午而忘了回家。到了夏天,爸爸最喜欢在河里游泳,口渴了随手捧起清凉的河水来喝,累了就浮躺在小河的怀里,甘甜的河水至今让爸爸难以忘怀!

大坝河把十几条村子搂在它的怀抱中,用它的乳汁哺育着岸上的人们。但爸爸告诉我,因为随着农村的发展,工厂不断增加,废水污染小河,那条曾经养活全村人的河流再也不是清澈见底,变得肮脏不堪,恶臭浑浊。村里人也不再愿意在小河中游泳、洗衣服。河里的鱼儿有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缠着它,小河无力地诉说自己内心的悲伤。

幸好,这几年,佛山设立了河长制度,加强了对水污染的整改,在把超标排污等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后,大家又欣喜地发现,小河里们游来游去的小鱼、螃蟹又回来了!

爸爸带着我到河边,要我用“龙舟水”浸脚,希望给我带来吉祥。双脚浸在那凉凉的河水中,我看着那涌动着的水波冲散了炮竹的灰烬、还有那小小的榕树叶子,碎花般浮在水面上,顿感心旷神怡。我想陪伴着爸爸渡过童年的小河,会一直流淌在爸爸和我的心里永不磨灭。

(作者系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五年1班学生,指导老师胡淑玲)

与我形影不离的河

文|薛宇轩

这条河与我形影不离,猜一下这条河是哪条河?是吉利农田涌!接下来我要讲述我和它的事儿了。

这条河,是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一条河,长十一公里。它为什么名叫吉利农田涌呢?因为它流经吉利圩,所以起名叫吉利农田涌。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吉利农田涌,涌上有许多跑来跑去的渔船。白天吉利农田涌很热闹,但到了晚上,就只能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到了晚上23:00,连水的声音也都听不见了,真神奇。有一次,晚上23:00,我走在靠吉利农田涌的马路旁,四周静静的,我生怕有人在跟着我,但我看了一下,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分明就是自己吓自己。”这就是吉利农田涌。

吉利农田涌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的水清澈见底,透明的像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可见阳光直达水底,格外美丽动人。

在吉利农田涌旁边的一条村子里,有人家和店铺。没错,这个村子叫吉利圩。老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吉利圩的人也就“有水吃水”,渔民们天天早出晚归,带回鲜美的鱼、虾等水产品,而这也让吉利农田涌添加了一份美丽。

希望大家可以保护吉利农田涌,别让它受伤了,为保护佛山的水色添一份力。

吉利农田涌它美,美在一片透明清澈的水;

吉利农田涌它幸福,幸福在旁边有个风景宜人的村;

吉利农田涌它像亲人,因为它跟我形影不离。

它跟我聊天,玩耍,它从小到大陪伴着我,跟我一起长大!

(作者系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三年1班学生,指导老师薛艳红)

平凡的母亲河

文|彭俊宇

每次我们回去外婆家的时候总会路过一条小河,妈妈告诉我那小河流可是一条古老的小河,陪伴了祖祖辈辈数代人的成长。我能称她为母亲河吗?

这条小河看上去很平凡,河面也不宽,是名副其实的小河,其实她有一个名字,叫东涌河。河上有一条小桥,顺理成章叫东涌桥。小河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她已经陪伴了祖祖辈辈好几代的人。东涌桥旁边有两个古老的石墩,听说是修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它们就像两个坚强的卫士,一直守护在河堤两边,守护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妈妈告诉我,她们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更没有电子产品,小河就是他们玩伴。小河就位于村小学和外婆家附近,每当放学或放假的时候,妈妈就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边看看有没有小鱼和小虾。河边还有一棵大榕树,可以在树下捉迷藏,挖树洞。小河也像一个合格的伙伴,在旁边默默地看着大家玩耍,陪伴大家成长。

到了今天,人们就更离不开东涌河了。只见河的两边都围起了不锈钢护栏,河旁边还修起了休闲活动区和儿童公园,常常可以见到老人们在树下乘凉、聊天。公园里还有品茶、下棋的人,而小孩子们也可以尽情地在公园里嬉戏游玩。

我看呀,这条小河确实很平凡,既没有大江大河的波涛汹涌,也没有风景区那样精心装扮的绿化带,她只是一条安安静静的躺在小村落里的小河。但她是如此的安详,如此的纯朴,就像母亲,只是默默的付出,从不求回报。而且现在她越来越美丽了,河水也更清澈,更干净了。她会继续陪伴我成长,教育我如何成为一个纯朴,善良的人!谢谢你,我平凡的母亲河!

(作者系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三年1班学生,指导老师薛艳红)

【记者】罗琼

编辑 陈禧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