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抗疫“逆行者”足迹!漫画家小林首度执导短视频

南方+ 记者

“03年非典,我们90后受到全世界的保护,现在90后长大了,也想成为大家的铠甲。”

“患者康复之后对我们表达感谢,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康复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信心。”

“2020年2月5日,广东医疗队援武汉前线第十二天,这里是他们的心声。”

2月6日,著名漫画家“小林老师”林帝浣推出了首部导演作品《逆行无悔——前线医疗队抗“疫”实录》,采访了多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援助队队员,用影像记录他们在抗疫前线的心声。

小林是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的跨界艺术家,也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客座教授、人文艺术治疗科主任。近年来他一直探索在临床医疗中用艺术治疗的方式,来提高治疗效果。

“这个片子,不重煽情,也不追求慷慨激烈,只是希望能让他们轻松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我们能知道,在厚厚的防护服里,是怎样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灵魂。”小林说。

援汉医护驻地里的“漫画展”

纪录片的制作故事,要从一场特殊的漫画展说起。

在广东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寄住的酒店廊壁上,贴着一张张用A4纸打印、胶带纸固定的“治愈挂”的小林漫画,下面留着手写的一行小字,旁边附着一个笑脸。

这个展览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送给广东援鄂医疗队全体队员的特殊礼物。“从1号开始筹备,希望全体队员能在画作中得到放松,得到激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队员邹子俊说道。

创意的提出者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李青。李青经常看小林的漫画,提出将这些漫画打印出来贴在走廊上,打造一片专属于医护人员的文化墙,为大家带来暖心鼓励。

 “小林老师的漫画,语言总是让人感觉很轻松,它对我援汉的心理治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青说。

漫画展的效果令李青“喜出望外”。展览完成后,引来了很多人驻足点赞,平时安静的走廊,变得人声鼎沸。

“他们每天三班倒,工作压力很大。”得知前线的医护人员只能在网上搜集图片后,小林立即捐献一批加急印制的彩色漫画到广东医疗队驻地。2月5日晚,这批漫画已经到达武汉。

此外,他还将300盒原本为情人节预留的、印着自己画作的订制巧克力,一并赠送给了广东援鄂医疗队。“希望他们在辛苦工作时不要焦虑,保持好的情绪。”

记录“踩着风火轮上班”的抗疫日常

“众生皆草木,唯你是青山。”纪录片的视频中,医护人员大多还没有脱下护士服,讲述着在武汉前线的感受和故事。视频穿插着小林暖心的漫画,漫画内容与医护人员的话语相呼应,传递出温暖治愈的正能量。

视频里的配乐是中山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婷婷近日赶制出的新歌《天使之光》,“天使之光,大爱无疆。”

小林谈到,在剪辑的过程中,常常为医护人员的话语所感动。“他们都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和我们每个人并无不同。但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我们是一群踩着风火轮上班的全能护士。”李青说,在抗疫前线医院里,护士除了打针、加药发药,观察病情的医疗护理工作,还承担着清洁工和护工的角色,清洁垃圾、拖地,为患者及家属排解焦虑情绪。

上班期间,医护人员需要穿着隔离服、护目镜和面屏,脱下防护服回到驻地后,每人都需要消毒隔离,相互做好防护,不能聚集串门。“彼此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忙碌工作后的心理压力有点无处安放。”李青说道。

抗疫前线的工作需要信念感的支撑,但高强度的工作和输出使医务工作者容易产生疲劳甚至出现生理性的病态。“情绪需要疏导,精神支持很重要。”

捐献漫画之后,小林萌生出制作纪录片的想法,希望观众能关注前线医疗工作者的精神压力。“我希望他们能抒发心声,缓解压力,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在想什么,在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对于疫情来说,我是比较乐观的,我相信医护人员的专业和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小林说道。

李青回忆起,在看到组织发出号召参与广东援鄂医疗队时,她立即报了名。出发前,她教会丈夫更换床上用品,陪着父母打了半小时不到的麻将。“你们来了,我们才一天天好起来。”一位患者家属曾经这样对李青表达过感谢。

“有队友们的齐心协力,有患者们的积极配合,我相信,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李青说。

2月5日凌晨,李青写了条朋友圈:“武汉莫慌,青姑娘加油。”

【监制】陈志 孙国英 曹斯

【策划统筹】李培 张西陆 毕嘉琪 丁晓然

【海报制作】刘子葵 陈明记 黄泽伟 彭晓 邹炜

【记者】万璇 杨逸 


编辑 万璇
校对 曾慧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