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热门诊里面,时间就像停止了一般,特别是病人少的时候更是难熬。之前里面放了一个时钟,后面我们给收起来了,不敢看!”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放射科医生黄文生说。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深圳刚刚吹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战斗号角,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临时发热门诊便已投入使用。直到2月6日,包含12名党员在内的第一批医疗队的坚守告一段落。
记者在发热门诊现场看到,由“移动医院”帐篷搭建的门诊工作区看起来有些简陋。黄文生回忆,大年初一晚上深圳出现了降温降雨,大家在寒风中仅穿着薄薄的内穿衣和防护服,感觉格外的寒冷。
每天早上7点,值班的医护人员统一来到发热门诊医护通道,准备接替夜班的同事。从医护通道进入移动医院,左转前往物资领用区领用今天上午的医用防护用具,然后清洁双手,在清洁区戴上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换防护服、套好鞋套、进行手消毒、戴上医用手套、带上护目镜,互相检查防护的严密性,合格后进入发热门诊开始紧张的工作。
在发热门诊,有分诊台,内科诊区、儿科诊区、检验室、药房、放射影像室,还有留观病区。“一个班是4个小时。在这4个小时里,不能吃不能喝,更不能上洗手间,脸上痒了、疼了也不能去触碰,一开始是非常难熬的。”儿科医生林超说,为了不上洗手间,他们提前两个小时不饮水。
林超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博士考试做准备,一下班就抓紧时间看书复习。随着考博日期的临近,林超的复习压力也逐渐变大。当谈起为什么要在准备考博的关键阶段到一线支援,他说:“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党员就应该冲在第一线!”
感染内科医生陈友鹏原本已经安排好了春节休假,疫情防控全面启动后,他赶忙在腊月二十八那天取消休假迅速赶回医院。咽试纸采样是暴露风险比较高的一个操作,一开始很多人操作不够规范,而且也心存顾忌。这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也直接影响到了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作为发热门诊医疗组的负责人,陈友鹏亲自上阵做了很多咽试纸采样,还手把手示范采样的规范操作。
病毒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尤为重要,中山七院腊月二十九就开展了第一例核酸检测。党员蒋茜同志就是PCR室的一员。在PCR室工作要穿着防护服直接接触发热门诊病人样本,年轻的蒋茜心里虽也紧张、害怕,但作为党员的初心激励着她,使她勇敢“上阵”。
因为防控需要,检验科排了普通门急诊、发热门诊、PCR室三个24小时班,加上又是春节,人手非常紧张,大年初二因为一下来了147份样本,蒋茜坚持奋战了整整一天一夜才完工。
为应对可能的疫情升级,光明区以“最强力量、最严措施”全力落实各项防控举措的要求,支持中山七院建设拥有100张病床的临时留观病区,从1月25日谋划,1月27日动工到2月7日部分投入使用,用时不到两周时间,创造了又一项“深圳速度”。
【撰文】张大川
【通讯员】江清浩;郑天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