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敌人”,突如其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汹涌,暂无特效药,全国已过万人确诊。
一个声音,让人踏实。“病毒人传人,要隔离。”“可防可治,不必恐慌。”“情况会慢慢好起来,必须有坚强的斗志。”
说这些话的人是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曾为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防治作出突出贡献。
非常时期,他以84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奔走于疫情防控一线,在高规格发布会上直言病毒会人传人。
武汉、北京、广州……他奔忙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忧、他的真、他的泪,如尖锐的雕刀,在战“疫”的时光里刻下印记。这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医者的使命,学者的大义。
南山的忧:“敌人”凶险 临危受命
1月19日,湖北武汉。
清晨5时,该市发出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部分地区已出现能见度小于800米、局部小于500米的雾。
迷雾重重,正如许多人的心情。1月18日,仅一天该市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激增59例,接近此前确诊病例的总和。
武汉成了疫情“风暴中心”。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许多问题还没有答案——病毒源头在哪里?是否会人传人?致死性如何?如何防控?
钟南山是在18日深夜抵达武汉的。因春运期间票务紧张,在高铁上,临时上车的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他反复研究文件,眉头紧锁。实在累得不行,他靠着椅背闭目养神,深锁的双眉始终没有舒展。
他忧。作为一名呼吸病学专家,亲身经历过“非典”遭遇战,自然知道突发传染病的严重性及危害性。
他急。面对全新的“敌人”,准确研判、迅速应对、精准施策,一刻都耽误不起,因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不能赌。
抵达当夜,他即到武汉市卫生健康委了解情况,次日清晨开研讨会,前往集中收治患者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调研,随后赴京参加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再回到广州出席新闻发布会……
4天96小时奔走千里,他渐渐摸清情况,拨开迷雾——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且有医务人员感染,必须尽早采取措施。
84岁的他,义无反顾出任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这名党员医生,成为那个冲在前面的人。
这一幕如此熟悉。
2003年,他也是临危受命,出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以科学家的无畏一语定乾坤:“非典”可防可治!又以医生的担当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们这来……那时的他,已经67岁,曾38小时不眠不休救治病人,累倒在一线,却始终无怨无悔。
17年后,他又亮出了党员本色、医者初心,奔上了前线。
南山的真: 敢言慎言 本色不改
1月21日,广东广州。
16时,由广东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数百家媒体关注。会议之所以火爆,一是因为这个省份曾是抗击“非典”的主战场,此次又陆续报告确诊病例,急需权威声音消除疑虑;二是因为大家听说那位“爱说真话”的钟院士也会出席。
其实前一晚,他就以连线嘉宾的身份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问:病毒是否人传人?“肯定人传人,武汉已有医务人员感染。”他毫不犹豫给出了答案。
在发布会上,他本色不改:暂无特效药,要严格隔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如无必要“不去武汉、不出武汉”,大家得戴口罩自我保护,医护人员做好防护,要阻止出现“超级传播者”,否则局面会失控……
他敢言,也慎言。每一句话均基于详实的一线调研、临床分析,成为了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
大众对他的这种风格并不陌生。
当年,面对“非典”病原体的疑云,他挑战权威,坚持“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不是衣原体”的论断,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面对“‘非典’疫情已被控制”的说法,他直接反驳,“疫情还在蔓延,怎么能叫控制?”
这些年,面对民生关切,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药研究、空气质量……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他,深知民情、细察民意、为民发声。
“我推崇讲真话,真话不是真理,真话不一定是对的,但起码是心里话。尤其是涉及到大家的健康,要非常严肃地对待,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回顾抗击“非典”那段岁月时,他对南方日报记者说过这样的话。
他的另一句话也常被人们提起。2003年,他接受《面对面》节目访谈。主持人问:你关心政治吗?他说:守职是最大的政治。
1月30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的座谈会结束后,本表示非常时期不能握手的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特意对他说:“还是握一次手吧!”
这,是艰难时期的心手相牵。
南山的泪:牵挂病人 心系“战友”
1月28日,网络牵线,位于广州的钟南山与武汉同胞近在咫尺。
“我有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听到(武汉)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牵挂着同胞的健康,他眼眶泛红,动情落泪。
“我们也在努力,但你们是去最艰苦的地方,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战斗,我向你们致敬。”“相信情况会慢慢好的,我们必须要有坚强的斗志!”“我们等你们胜利回家!”
坚守着共同的初心,他“喊话”广东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友”,送去问候与祝福。
他,也有他的使命。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还在紧张进行,时不我待。“我们要尽力降低病死率。”1月29日,他领衔了广东首次对重症病人的远程会诊,足足持续6小时18分钟。10位顶级重症医学专家、呼吸科专家和传染病专家齐为5例分别收治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患者商讨治疗方案。专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抗击“非典”的战斗。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仍在紧张进行,分秒必争。1月30日,由于临时接到要去北京开会的通知,他不得不将原本与世界著名“病毒猎手”、美国教授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的见面时间提前到清晨6时,地点则改为路上、机场。即使上了飞机,他也在研究危重病人的救治方案。
夫人李少芬着急:“能不能让他多睡会儿?”然而,半个多世纪相伴,她自知劝不住他,“他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
正因有这份“在乎”,他曾入选“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
致敬词是这么说的:“非典”是2003年中国人抹不掉的共同记忆,平时很少流泪的人,那个时候也会泪流满面。平时很少动心的人,那个时候也会怦然心动。在那充满疑虑、充满期待的日子,有一个人让我们踏实、让我们感动,他就是钟南山……
但他挂在嘴边的话却是:“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记者手记
文|李秀婷
当钟南山在广东省首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出现,现场一阵沸腾,台下的我也倍觉感动。在这疫情蔓延之时,他的现身可谓意义重大。
此时的钟南山已经连续几天昼夜奔袭。坐在发布席上,他面容疲倦,但说话仍字字有力。多次说出“我再补充一句”,尽显担当。
他仿佛在告诉我,这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战役。寄托着全民信任与期待,他必须要再度站到台前。
有人评价,他说一句话,比别人说一百句都管用。
疫情发生时,国家需要他,患者更需要他。一连几天,近距离了解他每天的工作,我感受到,在钟南山心中,治病救人永远排在第一位。
春节以来,每天再忙,他都会腾出时间去密切观察病人。在带领专家组为深圳珠海的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时,他坦言,“针对冠状病毒的药物还在摸索,我每天都在学习。”
为何大家都需要钟南山?我想,因为我们需要真话的力量、担当的力量。
【记者】曹斯 李秀婷 黄锦辉
【摄影】张梓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