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厂家都缺货,口罩荒如何破解?深圳或将出台应对措施

深圳大件事
+ 订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简称:疫情)爆发以来,口罩一跃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然而疫情的陡然爆发导致口罩的需求量倍增,加之春节假期等多种因素,让口罩成了市面上的紧俏之物,随着疫情防控期的持续,市民外出“标配”的口罩,在深圳各大药店普遍缺货几乎成常态,随之衍生的“高价口罩”、伪劣口罩甚至二手口罩等乱象亦有发生。面对“一罩难求”状况,有人加入药店微信群”抢购“,有人则寻求”代购“,也有人组团向号所谓“厂家渠道”直购……在保障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需求之外,如何破解大众口罩需求的紧张局面,南都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深圳或将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1月30日下午,笋岗中港大药房,口罩售罄。

节前口罩即现“脱销” 有药店凌晨补货上午销售大半

1月20日凌晨,广东省卫健委官网发布消息确认广东省首例也是深圳首例输入性新冠病毒肺炎,随着后续深圳确诊案例的持续增多,以及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口罩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必需品。

早在1月22日,就有药店出现缺货、断货等情况,南都记者当天在南山区随机走访十余家药店,发现近三成药房口罩已售光,其中南山蛇口街道的一家药房工作人员其前一天晚上口罩销售完后,凌晨4点补货300包,但一上午就已经销售大半,仅余少量普通医用口罩,另有药房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因为口罩销售太快,剩余的口罩不得不采取“每人限购两包”的方法。

1月21日当天,深圳市场监管局通报信息显示,口罩脱销现象较为普遍,已检查的全市285家药店中,“仍有口罩在售的药店85家,无口罩销售的药店200家”。此后随着春节假期到来“上游厂商放假”等情况,以及“粤防疫指办通〔2020〕1号”通告的发布,外出佩戴口罩成为“标配”,但随着而来的则是市面口罩紧张状况的升级。

不容忽视的则是,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也面临包括口罩在内的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状况,至今已有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多个医院发布或呼吁接受社会捐资物资的公告。

药店工作人员称一天数百人询问 有药店口罩3分钟卖光

近期,南都记者随机走访多家药店,其中在福田梅林片区,南都记者走访的多家药店中,除一家未开业中,5家正常营业的药店全部没有口罩出售,值得关注的是,在同样”抢手“的消毒酒店售卖方面,5家正常营业的药店中,仅有一家有消毒酒精出售。

“口罩、酒精均无货,什么时候来?不知道。”1月31日,南都记者刚走进一家海王星辰健康药房,就看到收银处张贴着无口罩、酒精出售的提示。几乎隔两三分钟就有一位市民进店询问是否有口罩出售,但是都失望离开。

“我们进价是2块钱一个,卖也是2块钱一个。”店员介绍,店里几天前曾进了一批十几包普通医用口罩,一包20元,每包10个,一个人限购一包,“开售大约3分钟就卖光了,目前进货也不会太多,大概一次进货也就十多包,而且现在有货的时间也不能确定。”

在附近另一家海王星辰健康药店,店门口同样也张贴提示,告诉市民口罩已卖完。和其他店不同的是,该店组建了一个“口罩酒精通知群”,群二维码就张贴店门口,用于店内口罩到货时,通知想要购买口罩酒精的市民,避免部分市民白跑一趟。

记者1月29日中午进入该通知群时,群内只有不到50人,1月31日中午该群已经有了近200人,但期间均都没有口罩到货的通知。店员告诉南都记者,现在一天大概有300人到店询问口罩。

而在一家中联大药房门店,戴着标有KN95的口罩店员表示其“自己都买不到口罩”。“现在戴着的口罩是家人买的,最近一直用这个,已经戴了几天了。”该名店员表示,往常该店一天也就卖两三包普通医用口罩,疫情发生后,“年前每一天大概有300-500人进店询问口罩,现在估计一天有100-200人进店询问。”

而在一海王星辰连锁药店,店员告诉记者,年后一段时间,口罩销售火爆,远超平时销量,“此前来买口罩的人并不多,疫情爆发后,来买的人特别多,都是来询问医用口罩和N95口罩,有时一天能有四五百人。”但在该店员看来,尽管口罩的买者众多,但药店口罩的供应量不能总是满足市民需要,尤其最近一段时间。“原先断货了基本能及时补货,基本上隔一天补一批货,但最近,四五天口罩持续性断货。”该店员介绍,目前药店任何类别的口罩均已售空,“现在能有一个口罩就不错了,我们店员自己的口罩都是反复使用的。”

有药店从“限购”升级至“限会员” 有批发中心药房进五六百只被抢光

而在南山区,南都记者针对此前走访的十余家药店再次回访,大多数药店均表示口罩已售光,更有药店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初三左右口罩就断货了。”仅有一家尚有存货药店,因为遭遇热抢,不得不采取了“口罩仅限药店会员购买,且仅限3只”的方式,药店相关负责人解释,此前店内用过“限购”的方式,但效果不是很好,购买者多数次重复购买,只得改为会员限领,线上注册会员识别身份,并进行购买只数的限制。

在中港大药房医药批发中心,除了医药品零售外,还有供给药房药品批发的业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批发中心于年初三时口罩就已断货,下游有几家大点的药房,好几次来喊要货,“一张口就是几千只,但都没有。”

其向南都记者直言,在正常情况下,药店一般口罩囤货几十只,如今”每次进五六百字只都很快被抢光”。“现在口罩销售已经不是一次能卖多少只的问题了,而是只要你能进多少货,就能卖多少,而且都是秒抢”,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自己手头还有的零星几包存货,系昨晚10点进货后被抢购剩下的,“因为都是n90型号,一些顾客不是很信任,所以才能剩下这些。”

目前市场上抢购最热的是普通医药口罩和KN95两种,实际上,虽然早有专家呼吁普通医用或外科口罩对大众而言已足够用,但“较高级”的kn95口罩仍是不少来购买口罩的市民首选。在南山药房走访时,现场一位购买口罩的市民告诉南都记者,其居住在福田,因为听朋友说南山这边有药房还能进到货,所以来碰碰运气,结果发现也没货了,而自己因为抢不到N95和普通医用口罩,不得不戴上N90,“有总比没有好”。

有海淘亦有“代购” 有“微信群”可购买但价高且不提供收据

口罩紧缺状况下,南都记者了解发现,亦有许多市民自发寻找各种渠道购买口罩,从海外代购到中间商转卖,甚至所谓的“厂家渠道”,然而”代购“以及”直购“中的口罩标准和质量问题,确是一个难以绕开的问题。

深圳市民李女士为了购买口罩加入了不少“口罩”微信群组,群组中既有求购的市民,也有发布销售信息的人,其告诉记者,发布售卖消息的人一般是代购或者是自称有货源的人,需要购买口罩的可以加微信私聊。双方互加微信后,卖方会将口罩的图片、型号、价格,甚至口罩的检验证书等信息发来以供参考。但如何确定这些口罩的质量,李女士坦言“有时候更多的也是熟人介绍,或者是信任。”

而通过这样的途径购买的口罩,其价格往往也高于正常价格不少。在李女士的介绍下,南都记者从一名个人手中,以25元的单价购买了两盒3M品牌口罩。按照对方传来的口罩型号,南都记者在京东检索发现单价在6.5元左右。对方表示这类口罩销售只能走个人帐户转款,且不提供发票、收据,付款后3天的时间,口罩尚未发货,对方表示这批口罩“正在清关”。

深圳市民王先生也分享了他购买口罩的经历。春节假期,王先生到外地旅游,有深圳的朋友向他反映称因疫情很难买到口罩,恰好入住的酒店附近有不少药店,王先生便答应朋友帮忙购买一批口罩。1月23日上午,王先生在当地药店以1.5元的价格购买了800余元的口罩发回了深圳。下午又有不少朋友请托,于是他返回药店再次购买,但口罩已经涨价到了3元一个。而当他晚上再次来到药店时,工作人员表示口罩当天已经售罄。

此外,自媒体上亦有诸多号称有“厂家渠道”可以组团直购的信息,而代购或者海淘的形式购买口罩目前也较常见,通过在海外工作、生活的亲朋或者代购购买口罩后,再快递回国内,实际上,近期许多社交媒体上,也都出现了一些海淘口罩的分享帖,手把手指导如何在海外电商平台上购买口罩。

有嫌疑人借机诈骗被抓 有药店销售人员买来不合格口罩销售被刑拘

实际上,根据京东、淘宝等多个品牌官方定价,备受“抢手”KN95口罩正常售价在5元上下左右,然而疫情防控期间,售价高达二三十元的亦不鲜见,此前南都记者在梅林一家药房走访时,有工作人员拿出了声称“KN90”标准的口罩,单只售价就达23元,而普通医用口罩,售价则达到了6元一只。

除了高价口罩问题外,近期深圳亦现多起伪劣口罩案,1月27日,在罗湖区一居民住宅区中被曝存在涉嫌制造不合格口罩的情况,当天相关市监、社区等部门工作人员联合查处,现场查扣上千个疑似假冒(质量不合格)口罩。

此前亦有市民向南都记者反映松岗一家名为瑞草堂的药方售卖疑似二手口罩情况,而根据宝安警方通报内容,松岗东方工业二路这家名为瑞草堂药店销售人员也系通过微信向他人购买“N95”口罩、“高过滤菌卫生口罩”等,但这些口罩存在有的有“明显污渍”情况,有的无明显标识和生产厂家为三无产品。南都记者获悉,涉案两人均为药店的销售人员,也系因为药店口罩缺货而通过非官方渠道买来口罩销售,目前两人均已被警方刑拘。

而通过微信等渠道私下购买的口罩,亦有诈骗案例,1月30日,深圳警方通报快速侦破的首宗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案情则系一市民于在网上购买4000个N95口罩,付款被拉黑发现被骗,深圳警方跨市抓捕了嫌疑人梁某礼,嫌疑人则对利用贩卖口罩名义进行诈骗的行为供认不讳。

稳健医疗满负荷生产定向供给亦未能满足需求

公开报道显示,此前工信部在回应口罩产能相关情况时,工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曾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而根据广东省工信厅消息,广东省共有29家口罩生产企业,25日时复工10家,28日下午广东省疫情防控例行发布会上,广东省工业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明确表示,截至1月27日24点,广东省29家口罩生产企业已经复工22家,复工率76%。

据悉,目前工信部已建立了国家防控物资临时储备制度,对重点生产企业的物资直接调配,努力做到全国一盘棋,尤其是确保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防疫一线地区的供应,而随着近期口罩产能的逐步恢复,全国口罩紧张的状况或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就深圳本土而言,总部设在深圳的稳健医疗,在医用敷料领域,稳健医疗常年处于市场前列,是中国医用敷料产品的主要出口商,每年向全球各地提供大量一次性医疗用品。南都记者获悉,稳健医疗旗下工厂及车间皆在湖北。早在1月21日,稳健医疗就在官网上发表《声明函》,内容包括“集团决策已取消相关领导和集团内所有生产防护产品的工厂或车间春节休假,连续24小时生产,最大限度保障供应。”《声明函》也向广大消费者和市民承诺,包括在官方销售渠道:稳健医疗合作的医院和药店,线上天猫、京东等官方旗舰店和自营旗舰店等销售渠道,绝不调高价格,确保原价销售。

但随着疫情的持续,亦有消费者反映在网上或者实体店中极难买到相关产品,南都记者注意到,1月26日,稳健医疗继续在官网上公布相关生产数据,从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1月25日,稳健医疗往医院发货3140万余只口罩,其中发武汉和周边地区1100万只,其余发往全国各地;对全国药店发货6680万余只,其中发武汉地区1300万只,其他发往全国各地,电商发货1070万余只,其中武汉购买248万只,销售到1月22日,后面停止销售。

在前述文章中,稳健医疗表示,作为中国医用敷料(医疗产品)的主要企业之一,目前其首要任务是尽最大努力对医院供应,其次是药店,尤其近日,春节期间生产的口罩几乎90%供应给医院,“甚至连自己员工,比如全棉时代部分门店都不能正常供应。”有相关人士透露给南都记者,目前稳健医疗的相关N95口罩、外科口罩、护理口罩,防护服、手术衣、酒精片等防护产品皆被深圳与湖北两地政府采购,在全部产能运作起来的前提下,也未能满足需求

在官网内,也同样出示了湖北省人民政府与黄冈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部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的紧急命令。内容显示,要求稳健医疗即日起满负荷生产,将全部生产的外科医用口罩、N95口罩与防护服以公允价格交给省防控指挥部全省统一调配,不得有任何闪失,并且每天要电话报告防控物资保障生产组组逐一汇报,内容包括每日库存、产量、调出量、第二天排产计划以及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有外地实行口罩预约或摇号 行业人士称很难“两全其美”

目前,在保障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包括口罩在内的物资需求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大众对口罩需求各地亦有尝试探索,如厦门则在官方微信号“i厦门”平台上,针对为厦门户籍人口或在厦缴纳社保人员实行预约登记,然后抽签摇号。而邻近的广州,近日发布措施实行口罩预约制,1月31日起每晚8点市民可登陆预约第二天口罩。

梳理公开信息不难发现,口罩预约或摇号等措施也引发网友对中签线下领取时的人员聚集问题担忧,厦门预约登记规则中提及,为减少网点排队引发交叉感染的风险,要求严格按照短信通知的购买时间携带身份证原件及短信通知到所登记的网点购买。而1月31日广州口罩预约功能开启后,媒体公开报道显示,有市民体验后发现仅四区7家药店可接受预约购买,可选的口罩仅有普通一次性口罩,预约难度亦引发网友“堪比春运抢票”感叹。

深圳能否效仿?若施行预约举措该如何规避目前外地先行措施引发的网友“槽点”?亦或是否有其他措施破解大众口罩需求的紧张状况?

就此,深圳市精准医疗学会会长、深圳市云杉医疗集团董事长李震表示,在口罩生产供应上,我国实际上是生产大国,甚至是全球口罩的出口国,每天最大产能是2000多万只,“像我们业内了解到,河南、江西、江苏等省有相当多医用口罩企业。所以日常口罩并不短缺,这次因为突然爆发疫情,民众得了“松鼠症”,大量囤货导致供不应求。同时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在于恰逢春节假期,产能跟不上来。”

李震表示,市民没必要疯抢N95口罩,普通医用护理口罩一样可用,因为大部分人不会长时间暴露在疫情的重灾区,比如医院的发热门诊或者呼吸内科病房内,在一般生活场景中,不需要严格防护。由于政府部门在调配资源,口罩生产出来后优先划拨到医疗机构,市场上不好购买,“但随着口罩产能恢复,供应量绝对是足够的,眼下,可以在京东或者天猫多看看,很多品牌旗舰店还是会定时放出来,此外,市面上的药店或者超市偶然有货。”

外地预约措施深圳能否效仿?在李震看来,其实政府怎么做很难两全其美,“市民排队领取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与可能性,最好的办法是否是市民统一登记后,按片区划分安排快递统一送货上门?但是这个庞大的支出谁来买单,又值得商榷了。”

深圳市政协委员、医疗界人士姚晓明认为,目前外地实行的口罩预约可能是目前紧缺状况下“不得已才采取的措施”,“口罩的核心还是供应问题,如果深圳采取预约措施,那首先也要公布口罩存量等情况,”姚晓明说,另一方面,预约口罩制实施后,如何保障口罩能真正落在确实需要口罩的市民人群,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有的人可能提前屯了很多,有的人是买不到是真正需要,但预约是面向大众的,如何在操作上落实口罩预约制尽可能满足切实需要的人,在操作上有难度,另外,如果预约口罩难度真的很大,是否又会加重市民的紧张感,也是值得关注的,深圳若要效仿,应该先征集多界人士的意见,因地制宜实行有效措施。”

统筹:南都记者徐全盛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王鹏钧 南都记者 徐异菲 伍曼娜 程昆 谢粤蕾 孙雅茜 徐全盛

摄影:南都记者胡可

编辑:陈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